韶光易逝,两鬓染霜,从警三十九载,警服见证了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三十九年,我肩上的警衔先后变换过五次,每一次变化,都是我人生道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每一次荣誉,都加快了我进步的步伐。虽然职业生涯有激流险滩,也曾云卷云舒,但这一径长途镌刻下的是我无怨无悔的公安印迹。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是共产党员。
“赶快起床,我们大家去送你大哥当兵!”10岁那年的一个清晨,白雪覆盖了家乡的小村庄,整个村子银装素裹,父亲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我穿好衣服,跑出家门时,村子里已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大哥身着绿军装,胸带大红花,骑着大红马,被全村父老乡亲们簇拥着送去当了人民解放军。
1974年,父亲又将我二哥送到部队去当兵。大哥和二哥在部队立功受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应尽的义务后,回到原籍务农。
听父亲讲,因为他是共产党员,作为农民家庭,虽然劳动力很紧张,但仍要在全村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送子女去参军,当兵是国家的需要,有国才有家。
那时起,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在我心中打上烙印。
1979年10月,父亲把我送去部队,我当了一名消防警察。十三年的军旅生涯,我始终牢记父亲对我的教诲与嘱托,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历经磨练,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踏实肯干,付出就有收获。
在部队期间,我曾荣获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一次,1990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塘河大地震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先后多次受到原部队的嘉奖。
1992年我父亲离世的半年后,我服从组织决定,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原本我应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去孝敬年迈多病的母亲,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但爱在左责任在右,想到自己的梦想,我毅然选择了警察这一职业。穿上了警服,再一次融入到人民警察队伍当中,继续升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继续实现我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志向。
警察职业,意味着特殊使命与峥嵘岁月。
记忆中,我第一次授衔是1992年9月。那一年,我国人民警察警衔制度刚开始实行。可以说,这是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戴上了金光灿烂的剑型领章警衔和镶有金色盾牌的硬板肩章之后,作为一名刑警的我,又一次接受了新的挑战,开始了城区七载不懈的探索之路。
刑警工作是公安工作中最富有挑战性,最能体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一个警种。1994年9月,在审查马启某吸毒案时,我以军人特有的洞察力,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一把汽车钥匙上,挖出了以马启某为首的盗车团伙,破获案件十余起,追回被盗车辆4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四人犯罪团伙案中三人先后被抓获。
那一年10月2日,是孩子两周岁的生日,本来早已商量好为孩子过生日,但作为父亲的我又一次未能信守承诺,作为丈夫再一次没有兑现我们的决定,因为就在当天上午,领导决定由我和其他战友一起立即启程前往河南省追赃和抓捕同案。
服从命令是天职。那时通讯设备还不发达,我没来及向家人打声招呼,就匆匆踏上了东去的列车,一去就是二十余天。经过艰辛的工作,又将马启某的同案马某祥从河南抓获并押解回宁伏法。
当我回到家时,妻子一见面就气冲冲的说,“工作重要,但你不能把家当旅社吧,家里还有两张嘴呢。”我急忙向妻子作了解释,得到了她的理解。
1998年3月,我被调往廿里铺派出所刑警中队任中队长,调入新的岗位后,我对发生在廿里铺地区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进行了认真细致梳理,从中发现发生在一起抢劫、强奸案没有破案。
我心急如焚,总想着能否寻找出突破口,为此带领战友,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重新走访受害人及有关知情人,排查嫌疑对象,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调查摸排,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某抓获,破获了这起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伸张了正义。
1998年12月,廿里铺小村寨及周边村庄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给本来就夜不闭户的当村子带来不安。我带领我的战友,深入到群众当中寻找线索,最后确定本村村民李艳某有作案可能。
为了抓获嫌疑人,保一方平安,我和战友吃住在单位,不顾天寒地冻,早出晚归进行蹲坑守候连续奋战20天,终于有一天早晨天刚亮,我看见李艳某回家。
这时,因长时间在外守候患了肠胃炎的战友病去卫生间。我想,如果这次抓不到嫌疑人,也许此后更长时间内抓不到他。情急之下,我果断出击进行抓捕,因嫌疑人人高马大,体质极好,我一人难以制服,两人便扭在一起。
当我找准机会准备给他带手铐时,突然他的一只手伸到我的腰后,抓住了手枪,我一边使出浑身力气将他夺枪的手拉开,一边大喊战友赶快过来,战友闻声匆忙跑来,我们一起将嫌疑人抓获归案,破获了发生在小寨村周边的十余起入室盗窃案件。
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很多时候出警民警到达现场比较晚,而现在接处警时,装备齐全,胸前有实时执法记录仪,手中有枪,城市道路建设也四通八达,能很快到达现场。虽然有了这些变迁,但是不变的,是一个老民警为民服务的情怀,是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担当。
从事公安工作以来,我先后被西宁市、城北区政法委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4年6月13日在青海省开展的“双百行动”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苦过、累过、心酸过,但这是责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从改革开放之初参警到现在,警服伴随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领悟公安工作蕴含的内涵与外延,也定格成了永不磨灭的时代烙印。
我的从警生涯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可是我从未有想放弃当警察的心,从始至终无比坚定。自参警从事刑警工作七年来,我侦破过一起又一起的疑难案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0余名,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价值人民币近百万元。抓捕嫌疑人的场面不胜枚举。
可能是我对公安工作的执着和认真负责吧,1999年12月西宁市城北分局党委将我调到户政科工作,分管基层基础工作。平常的岗位不平淡,平实的工作不平凡。我把组织的信任,化作平时勤勤恳恳、开拓进取的工作动力,把高原警察特有的“缺氧不缺精神”作为我秉持的工作信仰,将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关群众疾苦需要解决的事情,只要找到我,我便会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2000年3月,青海省第一建筑公司职工高某向我反映,其儿子、儿媳俩人在1995年4月因煤气中毒死亡,遗留两个年幼的女孩,一直未能报上户口。
得知这个情况,我及时进行了登记和受理,向科领导进行反映,并与西宁市公安局户政处积极联系协商,很快解决了两人的落户问题。当高某祥拿到户口准迁证时,激动的热泪盈眶,一面绣有“热情服务、为民解忧”的红色锦旗,道出了这位退休职工对我的感激之情。
2000年8月,青海工程机械厂职工张某明拿着有关材料来户政科申报其侄子张某的城镇户口。经查,张某的父母在1994年9月22日被人杀害(此案正是我曾参与侦破的案件),只好投靠在宁工作的叔父张某明处生活,因无西宁常住户口,给本人上学、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经我与市人口办积极协商,及时为张某办理了落户手续。当小张拿到属于自己的户口本时,眼含热泪跪倒在我面前,泣不成声地说到:“叔叔,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你为我父母伸张了正义,今天又为我办好了户口,你真是一个大好人,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对我们全家人的恩情”。这些历历在目的事情,让我更有职业尊荣感。
纵然苦过、累过、也心酸过,但警察这个行业头顶着国徽,顶着的是国家的重任,肩膀扛着的是责任,这份担子很重,我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很热爱咱们的公安工作,基层岗位很辛苦,但是我很欣慰,因为我是在为国家做工作,是国家赋予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青春蹉跎变成华发,不变的是初心。
在从警39年,我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过,从办案刑警,到后来的户籍民警岗位。工作虽然不像刑警那样轰轰烈烈,不像特警那样光彩照人,但我正是将朴素的感情浸润在琐碎的细节之中,沉静有为,润物无声,用点点滴滴记录着平凡而又壮丽的警察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近60岁的我如今仍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和年轻人一起比肩挺立。我始终没忘记我是一名军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更没忘记我父亲曾经给我说过的话。
三十多年的岁月沧桑,三十多年的雨雪风霜,三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三十多年的保驾护航。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平凡的公安岗位上,10年、20年、30年,执着的坚守、默默的奉献……即使没有鲜花簇拥,依然一肩霜雪,风雨兼程;即使没有掌声陪伴,毅然铿锵前行,直至不舍退休的那一天。流过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念。从警路上,把青春的鲜红融入深邃的藏蓝,把满腔的热情化作对公安事业的追求。
我患有严重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长期伏案工作会加重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平日工作期间无奈只能把头疼、昏昏沉沉做为伴侣。更难的是腰痛病让我早晨起不了床,只有被妻子慢慢扶起,才能下床。妻子女儿劝我在家休养调理,他们说让我请假,可却被我拒绝。回到单位不能久坐着工作,我就站着工作,实在疼的坚持不住就在办公室来回走动走动以缓解疼痛继续工作。
今年的重要安保工作中,我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克服了病痛对自己的精神折磨,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停止休假。甚至在10月4日女儿出嫁之时,把情愫深埋在自己的心中,舍小家顾大家,认真履行职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许多战友、同事及亲朋好友说我傻,我挥之一笑,继续我的事业。
白驹过隙,岁月如歌。在公安系统工作了几十年,自己也对身上的警服非常不舍,我坚定的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34个春秋,一直在一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平凡的事,公安战线两鬓斑白的战友星罗棋布,无数像我一样年纪的老民警,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青春蹉跎变成华发,参加公安工作几十年来,一次次的为群众服务,让我感到幸福、平实。
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就是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在不同的警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公安事业,老当益壮,发挥余热,以老带新,留下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荣誉,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