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乖乖的日常训练
在锦江乐园边上、贴近轨道交通1号线的一处警犬训练基地内,设有上百间狗狗的“宿舍”,它们每天在训导民警的带领下生活、训练、开展日常工作。在这里随时可以听到来往地铁奔驰而过的轰鸣声,而这些警犬主要的职责就是“守护”全市391座车站,1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690余公里区域范围的安全。
满墙的荣誉功勋“不简单”
可爱温和的搜爆警犬
眼神动人、性情温和,两只大耳朵耷拉在脑袋两侧,软萌的外表下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警犬支队成立于2006年6月,是全国第一支成建制、专业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搜爆安检队伍。支队下设三个中队,现有浦西、浦东两处办公训练基地,搜爆警犬135头,以中型犬为主,犬种为拉布拉多和史宾格。
由于工作需要的不同,警犬擅长的技能也不一样。在轨道区域内对来往乘客和所携带的行李进行安检搜爆,主要是靠嗅觉和稳健的心理素质,而拉布拉多和史宾格嗅觉灵敏、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便于和行人打交道,不会让人有“望而生畏”的担忧。因此和生性威猛的警犬品种比起来,这两种犬类目前是国内甚至于国外用于搜爆搜毒最好的犬种。
摆满奖状的荣誉墙
在警犬基地的会议室里,有一面专属于这些狗狗的荣誉墙。民警王世群告诉记者,要获得“功勋警犬”的荣誉称号其实并不简单,这也就意味着这条获得荣誉的警犬一年至少承担两次重特大安全保卫工作。以2014年获得“功勋警犬”的狗狗为例,这是它们增援在南京召开的青奥会和在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两地重点工作得来的。
“精细专业化”的警犬养护保障
在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养护和训练。负责警犬训练的带训警长向记者透露,在警犬支队“工作”的狗狗都是犬中精英,它们通过一系列的选拔才有资格进入警犬训练基地,兴奋性、占有欲、体能、耐力、胆量、专注力等综合因素的叠加决定了警犬的高度。最开始挑6个月至1岁半符合条件的犬进行初训,完成气味联系训练一般需要3个月的时间,采用适合的训练方法则需要花费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警犬在进行多项目训练
为了适应上海轨道交通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公安工作发展趋势的警犬技术工作体系,警犬需要事先进行长期的房间训练,包括车辆行李箱包检查,气味、体能、胆量等培训。
此外,支队还形成了“每日巡查”、“每周消毒”、“每年防疫”的专业饲养管理模式。一方面,在基地统一配置4名专业养护人员,负责犬舍的维护与警犬的饲养,规定详细的犬群巡视制度,明确专人每两小时巡视犬群,并每周对犬舍、周围环境、运犬车辆及用具进行消毒,确保犬群安全。另一方面,根据警犬的生理状况与不同类别的营养需求,在确保饲料安全、卫生和营养的前提下,科学调配饲料种类与分量,合理控制警犬饮食,提高警犬工作状态。
人犬结合,形成默契搭档
每只警犬除了有自己的名字之外,还有“一对一”的专属带训民警,从带回警犬支队开始直到服役结束,日常生活训练都由这些民警照料负责,民警之间亲切地相互称呼为“犬爸爸”、“犬妈妈”。
这些民警大都毕业于警犬技术系,或者是通过公开选拔招聘的专业“爱狗人士”,他们不仅有包括训导学、行为学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合格的训导能力,对警犬的心理、行为了解深厚。
民警与警犬搭档默契
王世群和警犬小虎搭档已经有5年了,他告诉记者:“对于人来说,狗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狗来说,人是它们的全部。”五年来,王世群清楚地记得小虎的生日,不管多忙,那天都会陪小虎玩耍一番,一起度过。每次出任务,王世群都会开着改造过的专用警车带小虎到达指定地点,为它穿上犬背心、带上牵引带开展工作。
一条合格的搜爆犬,它至少需要具备10余种爆炸物气味联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分辨出爆炸物,并迅速“坐下”示警,而携犬民警则根据警犬的反应情况做出应急处理。只有在这样无缝衔接,人犬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确保负责区域的安全。
警犬生米在进行搜爆安检
在进博会期间,王世群带小虎负责国家会展中心正门外广场区域的安检,连续工作了二十几个小时直到凌晨两点多结束,气温骤降,小虎冻得瑟瑟发抖。王世群就坐在地上把“儿子”小虎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给它取暖。
据悉,从10月24日至11月4日,警犬支队分11批次,共计出动警力218人次、警犬204头次,至进博会举办地国展中心场馆、中央领导人和外国元首驻地等处开展搜爆安检,安检面积达329.76万平方米,共查获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共计5740件。(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