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江苏无锡监狱用爱导航让心灿烂

2018-11-26 15:5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图依次为:

  回归创业事迹交流会现场

  唐妈妈陪刘某过生日

  泥塑培训班授课现场

  徐某的孩子受到妥善照顾

  编者按:今年以来,江苏无锡监狱咬定建设现代监狱目标,大力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落实见效,不断拓展教育改造载体,丰富教育改造内容,创新教育改造形式,坚持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艺塑人,努力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作用,在矫正服刑人员错误认知、培养劳动技能、拓展社会帮教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营造成风化人的浓厚氛围、凝聚积极求改正能量,有力促进了教育改造工作效能和水平的提升,为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警官鼓励我:遇到再多困难,也要多往好处想”

   “只有自己想变好,改造才会有希望。”在无锡监狱“用爱导航,让心灿烂”回归创业事迹交流会现场,刑释人员张某敞开心扉与台下服刑人员交流:“感谢警官在我最困惑的时候不断鼓励我:遇到再多困难,也要多往好处想。”

  据张某服刑期间所在监区民警张立龙回忆,张某入监初期,情绪烦躁、行为冲动,经常因琐事与其他服刑人员争吵。“我们多次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所思所困,鼓励他直面困难、踏实改造。”张立龙说。

   “张某戒备心理比较强,常会用言行的强硬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张立龙介绍说,张某家庭贫穷,其因入室抢劫被判刑后,妻子改嫁,父亲患病去世,年幼的女儿与聋哑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帮助张某走上改造正轨,监区民警多次找他谈心疏导,制定教育转化方案,加强思想教育,动员同小组的服刑人员多关心帮助他。同时,报经监狱批准,民警及时与他家乡的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联系,协调帮扶教育事宜。

  监狱的关心教育和社会的爱心帮扶给了张某重启新生的勇气,他放下包袱走上积极改造之路,经常主动帮助他人,后来还因改造表现突出被依法减刑。回归社会后,张某坚守诚信、勤勉新生,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张某事业有成后不忘回报社会,遇到困难老人、困难家庭,他总会主动资助,碰到哪里有天灾人祸,他也会捐款捐物。“正是在服刑期间,监狱警官的言传身教,帮助我坚定了向善之心,才有了今天的幸福人生。”在与服刑人员座谈时,张某表达了对监狱的感恩之情。

  据监狱教育矫治支队教导员陈小林介绍,近年来,监狱持续开展“四季塑德”“三感三守”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刑释人员创业典型纳入教育资源,通过创业典型的鲜活事例与心路历程,警醒激励服刑人员主动接受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增强道德意识与法治思维,引导他们改过自新,在回归社会后,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人生。

  “走正道、不懈怠,新生的路就在自己脚下”

   “感谢警官启发我树立信心,服刑期间,我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还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出去后日子该怎么过,心里有了谱。”在监狱组织的即将刑释人员座谈会上,临释人员华某回顾自己的改造历程时深有感触:“我会牢记警官的教育:走正道、不懈怠,新生的路就在自己脚下。”

  华某入监前曾经身无长物,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也没有固定收入,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在警官的鼓励下,华某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并报名参加监狱举办的泥塑培训班。几年下来,华某的泥塑技艺有了一定长进。在参加泥塑技能培训过程中,看着手中的一滩烂泥被塑造成一个个人物,他也若有所思,用他的话说:“做人首先要自己有筋骨才能立得起来,做事首先要自己守规矩才能被别人接纳。”

  寓教于乐、引导服刑人员通过参加学习、集体活动去自己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无锡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路之一,举办泥塑培训班就是近年来效果较好的一项探索。监狱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徐根生来监作为服刑人员泥塑培训班的特约导师,指导泥塑技艺,通过文化帮教的方式,引导服刑人员沉心静气、驱除浮躁,感悟劳动创造之美,掌握一技之长。

  开设泥塑培训班等兴趣课程,带动了服刑人员的“习艺热”。在徐根生等一批艺术家的指导与鼓励下,服刑人员逐渐向多兴趣爱好发展。5月9日,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参加书法等级考证,全监103名书法兴趣班的学员参加了考试,75名学员获得了证书。

  据监狱教育矫治支队支队长徐泽宇介绍,这类形式的培训班,无锡监狱还有很多。近年来,监狱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开办了书画、核雕、泥塑、铁艺、十字绣、编织等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兴趣小组,聘请社会文化名师、文艺帮教志愿者进监举办文化讲座、工艺技能培训、艺术辅导等文化教育活动,努力促进监区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融合。

  目前,无锡监狱正在拓宽培训渠道,搭建习艺平台,推动服刑人员习艺技能与社会需求对接。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服刑人员制定创业规划,开展创业设计竞赛活动;邀请无锡地方培训机构进监举办机械加工、服装裁剪、烹饪、计算机等技能培训班;开辟技能实训基地,推动园艺、核雕、泥塑、图文、书画、干洗等技能培训与比武,引导和促进服刑人员矫正好逸恶劳恶习,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为刑释后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对别人好,自己才会有幸福感”

   “谢谢您,唐妈妈!”在无锡监狱会见室活动大厅,爱心帮教志愿者唐凤鸣老人正陪十监区服刑人员刘某过生日,刘某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与唐妈妈紧紧拥抱在一起。

   “刘某入监时23岁,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言不合就与他人动手。”十监区教导员赵磊回忆说,在对刘某的教育谈话中,民警发现缺少亲情慰藉对他的影响很大。母亲在他6岁那年就离家而去,从此再无音讯,这在刘某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长大以后,他把仇恨转嫁社会,试图通过违法乱纪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进入监狱服刑改造后,刘某依然我行我素、破罐破摔。

  在加强对刘某严格管理的同时,监区组织他与年近七旬的唐凤鸣妈妈结对帮教。结对之后,在警官的启发引导和唐妈妈的帮教感化下,刘某逐渐走上了改造正途,能够遵守监规纪律与他人和谐相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监区其他服刑人员也都逐渐开始乐于和他相处。在唐妈妈再一次进监陪他过生日时,刘某深有感触:“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对别人好,自己才会有幸福感。我一定踏实改造,不辜负警官的教育和唐妈妈的关爱。”

  据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毛成发介绍,近年来,无锡监狱积极引入帮教志愿者,吸引社会爱心人士走进监狱,形成帮教合力,参与到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中。监狱先后与无锡市河埒街道、产山社区等无锡当地街道社区机构搭建帮教合作平台,组织社区帮教志愿者定期走进监狱,与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教。

  在此基础上,无锡监狱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壮大社会帮教力量。2017年,监狱与无锡市梁溪区携手关爱中心也建立了长期合作帮教机制,汇聚社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帮教工作中来。以此为契机,监狱巩固整合帮教资源,成立了“唐妈妈爱心之家”,构建了一支240余人参与的社会帮教队伍,帮教工作衔接机制也不断完善。

  “大家的关心帮助,我只能用好好改造来回报了”

   “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妹妹,认真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希望爸爸好好改造,出来以后我们还是美好的一家。”6月13日上午,无锡监狱举办“父亲节”主题亲情帮教活动,十六监区服刑人员徐某听到怀里两个年幼女儿饱含深情的期盼时,激动得泣不成声。

  据监区副教导员杨强介绍,徐某现在改造表现良好,已经获得一个监狱表扬。“徐某改造中能有现在的状态不容易,几个月之前甚至还一度动过轻生的念头。为了帮助他走出困境,我们可没少花功夫。”杨强说道。

  徐某去年5月被投送无锡监狱服刑改造,入监初期改造表现一般、较为稳定。但今年春节前夕,徐某从一个远房亲戚的来信中得知妻子留下两个未满10岁的女儿离家出走的消息,立即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犯罪害人害己、对不起孩子,却又无能为力,整日沉默寡言,很少与别人交流。

  监区在强化谈话教育的同时,根据徐某自愿,对其进行心理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徐某存在自杀倾向。监区立即向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报告,协调开展危机干预,制定落实针对性教育转化方案。同时,副监狱长邢丰带领教育矫治支队与监区民警赶赴徐某的户籍地,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制定对策。

  据邢丰介绍,他门走访了徐某暂住地的社区,了解基本情况之后,通过无锡监狱与无锡市司法局等10个部委办局合作建立的“10+1”监地合作平台,积极协调司法局、公安局、“关工委”和街道等部门,将两名女孩妥善安排好,并落实了可靠的人照顾她们。

  看到监狱走访警官带回来女儿的视频寄语,徐某几度哽咽:“我犯罪害人害己,受到惩罚是咎由自取。大家的关心帮助,我只能用好好改造来回报了。”徐某的改造就此走上正轨,民警们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据悉,无锡监狱“10+1”监地合作平台建立3年以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帮扶教育常态化,并逐步将合作范围扩展至省内其他城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杨 宪 施 懿 孙银军

暖心!打伞少年收到来自北京和民警的礼物

诱骗11人至境外赌博致一死一重伤 10人受审

该行为涉嫌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绑架罪,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政法干警不怕死?不是不怕,是——

“我今天可能会牺牲,你好好保重,把孩子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