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驯导员的远程口令中,“闪电”放过持刀男子,精准地扑咬持枪男子;一分钟内,“托蒂”找到藏在踢脚线和门缝里的两处血迹。“闪电”和“托蒂”都是警犬,他们代表福建省出征,在公安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总决赛中分别获得单项第三名和第八名,与其他队员共同为福建省代表队创下团体第五名的历史最佳成绩。
11月20日,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警犬技术室的参赛人员载誉归来,民警向记者揭秘鲜为人知的竞赛过程和难点,讲述这些呆萌警犬为这场全国警犬比武竞赛的付出。
放开持刀男子 立马扑咬持枪男子
科目:治安巡逻
警犬:闪电,2岁,德国牧羊犬
“闪电”面对镜头时十分呆萌
11月13日上午,北京人民警察学校内,一条长200米、宽15米的模拟街道上,民警滕茹文、两名辅警和驯导员杨洋带着警犬“闪电”,组成4人1犬的盘查队伍,进行治安巡逻项目比赛。
队伍匀速前进,盘查第一名男子,确认安全后,第二名可疑男子马上出现。该男子不配合盘查,掏出“刀”试图暴力反抗,见盘查队伍用盾牌格挡,而且还有警犬,他掉头就跑。民警三次警告无效,驯导员放开“闪电”,发出“袭”字口令,“闪电”冲出去追向持刀男子。
持刀男子跑出40多米远,突然扔刀举双手投降;驯导员迅速发出“回”字口令,远在30多米外的“闪电”听到口令,绕了一圈跑向驯导员。
“闪电”正在进行扑咬训练
“闪电”还未跑回驯导员身边,第三名可疑男子在离盘查队伍不到10米的地方开枪。驯导员再次发出“袭”字口令,“闪电”领会驯导员的意图,未纠结于持刀男子,猛扑过去咬上持枪男子的手臂,将他扑倒在地。
民警给该男子戴上手铐,驯导员发出“放”字口令,“闪电”这才松开一直紧咬住该男子手臂的牙齿,回到驯导员身旁戒备,跟着将两名男子押解到指定区域。
解密:
民警滕茹文告诉记者,这一科目比赛十分考验警犬与驯导员的配合程度,特别是驯导员要远程向警犬下达口令,中止之前的命令、再下达新的指令,警犬必须能快速领会、行动敏捷、果断放弃咬人的欲望,才能让驯导员收放自如、不伤及无辜。
滕茹文说,这一科目,裁判给了100分满分,他们仅在完成时间上有十几秒的差距,导致只获得第三名。
不到1分钟 找到隐蔽血迹位置
科目:血迹搜索
警犬:托蒂,4岁,史宾格犬
警犬“托蒂”
11月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警察学校内,一条20多米长、1.8米宽的楼道内,裁判分别设置了两处0.035毫升的新鲜血迹模拟案发现场,并在楼道设置一条中轴线。
民警李孝斌带着“托蒂”开始搜索,李孝斌只能沿着中轴线行走,搜索全靠“托蒂”执行。
不到1分钟的时间,“托蒂”分别在墙壁一处踢脚线和一个房间门缝里找到隐秘位置的血迹。
解密:
民警李孝斌说,案发现场的部分痕迹可以用刑侦技术仪器检测出来,但门缝、角落这种地方是仪器检查的死角,而且楼道内一般有多道房门,逐一打开十分耗费时间,血迹搜索犬无可替代的嗅觉就能解决仪器的死角问题,还不扰民。
据了解,血迹搜索一直是厦门警犬的强项,然而,由于对北方环境不适应,“托蒂”在一处血迹上有不到50厘米的偏差,导致这一科目扣分,仅获第八名。
【幕后】
它们克服伤病创下佳绩
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警犬技术室负责人郭兴华介绍,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每四年一届,今年的比赛共分为预赛、决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此次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设置追踪、无证搜索、治安巡逻等8个竞赛科目,全国28支参赛队伍、150多名警犬驯导员、130余只警犬进行巅峰对决,旨在推动警犬技术整体发展和检验警犬能力。
民警、辅警和驯导员以及警犬模拟实战训练。
郭兴华说,今年4月,福建省公安厅就在全省挑选参赛警犬集训,厦门的警犬“闪电”和“托蒂”一路过关斩将,分别以治安巡逻、血迹搜索满分的成绩闯过预赛和决赛,代表福建省参加总决赛。
参赛前,“闪电”和“托蒂”都各有伤病,郭兴华带队驾车往返4000多公里,护送警犬参赛和返厦。由于比赛在11月中旬举办,“闪电”和“托蒂”初到北方,不适应寒冷、干燥的天气而生病,民警和驯导员积极治疗、坚持训练,让它们能尽快适应比赛环境。
虽然团体第五名的成绩不算亮眼,但这已是福建省代表队历史最佳成绩。
“闪电”“托蒂”将在地铁一号线站点上岗
据介绍,厦门参赛队伍已归来,经过休整后,他们还将继续在地铁一号线的镇海路站、乌石浦站、厦门北站,试点构建多警种警务实战一体化模式,促进警犬技术服务公安实战,届时大家也能看到“闪电”和“托蒂”忙碌的身影。(记者程午鹏 通讯员 厦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