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间,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为精髓的基层治理经验,在龙城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江苏常州先后荣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荣誉,并蝉联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今年以来,该市共调处矛盾纠纷51672件,调解成功51325件,调解成功率达99.3%件,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幸福常州贡献出新的力量。
基层社会组织:
贴近群众,构建和谐美好乡村
在常州,广泛动员群众力量开展工作,已成为人民调解的共识。
在溧阳,219个行政村成立“百姓议事堂”,采用“身边人理身边事”的方式,破解农村治理难题,激活村民参与法治实践的“末梢神经”,被誉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的“草药方”。溧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邵钦华告诉记者:“溧阳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法治文化传统,孟郊的《游子吟》,以及民间故事‘乌饭救母’‘伍子胥千金报德’等都发生在这里。我们坚持法德并重,弘扬法治精神,依靠群众做好人民工作,为人民谋幸福。”
在金坛,26家群言堂和“睦邻议事亭”,汇聚公益律师、道德楷模、退休干部、法治楼道长和政策法规“明白人”等,扎营在社区,随时回应群众诉求。“好坏大家评,原因大家析,道理大家摆,答案大家找”,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堵住了矛盾纠纷的源头。自这些基层社会组织成立以来,房屋拆迁、环境整治、邻里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等更加顺畅,也未发生过一起群体性矛盾或群访集访事件。金坛区司法局副局长孙遐对记者说:“只有发挥多方面力量,才能更快更好地定纷止争,群言堂和睦邻议事堂已成为基层调解的主要力量。”
在天宁,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基层和谐,青龙街道组建起“和谐促进会”,积极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解、民事民管”制度,让“说得上话”的人,通过“串门子、拉家常、同娱乐、同劳动”等方式,拉近服务距离,充分体现了“百姓的事百姓解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和谐促进会成立以来,依法排查矛盾隐患500多起,受理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11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同样的还有兰陵街道“民情茶座”,红梅街道“社区管家”,将“枫桥经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润物细无声。
“调解第六人”:
创新模式,提升化解矛盾能力
“谢谢顾警官和杨阿姨!要不是有你们,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伤己伤人的行为呢。”在一起邻里纠纷成功调解后,当事人王阿姨专门送来一面写着“春风化雨,一心为民”的锦旗,感谢调解员。
前不久,新北区三井街道某小区的徐阿姨和王阿姨,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后来竟升级到互相厮打。为解开这对冤家邻里的心里疙瘩,三井派出所顾红全调解室的调解员顾红全,请来曾有过类似纠纷的杨阿姨进行现身说法。在与纠纷双方对话时,杨阿姨叙说了自己曾经因怨恨做了让她后悔后怕的傻事。近似的经历,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解开了纠纷双方的心结。最后,双方当事人在现场达成谅解,握手言和。
常州市司法局长张加林调研顾红全调解室的“调解第六人”做法后大加赞赏,并要求在全市试点推广。常州市司法局在顾红全的创新实践基础上,出台《关于开展“人民调解第六人”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在疑难复杂纠纷调解过程中引入“调解第六人”做法,提升调处成功率。“调解第六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枫桥经验”注入新的活力,得到了省司法厅长柳玉祥的批示肯定,常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蔡骏也予以充分肯定。
推进多元化解:
多方对接,合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上,常州还积极强化协作联动,建立完善公调、诉调、访调等对接模式,注重医患、环境、物业、婚姻家庭等纠纷的专业调解,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钝化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15年至今,常州在93个公安派出所建成派驻式调解室,全部实体化运作,配备调解员223名,共调解各类纠纷12.7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8%。常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陈向群告诉记者:“公调对接扎紧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前端治理的闸口,把绝大部分矛盾纠纷消除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目标。”。
近日,溧阳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又成功调处一起多次上访的医疗纠纷。2017年10月,虞某到镇卫生院参加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在家中晕倒,送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生活无法自理。其丈夫王某认为,妻子脑梗死与接种疫苗有关,多次向卫计部门反映。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爆发后,王某再次举牌上访。医调中心获悉后,分别与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及时梳理案情,并听取患者所在地镇村意见,制订相应的调解方案。经过调解员历时近5个月的协商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得到了一次性了结。副市长、公安局长刘新农批示:“医调中心工作认真负责、敏感性强,在长生公司疫苗事件爆发的背景下,充分认清形势,多次组织医患双方沟通协调,顺利调结疑难纠纷,成绩值得肯定!”
常州市司法局长张加林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我们在化解医患矛盾纠纷中,率先引入人民调解第三方的模式,通过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成立了医患纠纷调处中心,90%医患矛盾纠纷都能在这里得到有效化解。2017年,我们又将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法律服务,也为全省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常州范本’。”□ 郑弋 周 可 虞 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