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喝茶边聊天的调解方式很‘亲民”,让我们少了红脸动粗、多了笑脸细语,更重要的是能让矛盾得到最好最快的解决。”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乡大际村村民暨某说起不久前经过吴屯乡司法所一番“摆茶聊法”,他与翁某一起争执已久的山林纠纷得到化解,连连夸赞这种调解方式好。
武夷山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产区,茶文化经久浓厚,创新开展的“我与百姓聊聊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挖掘、运用当地农村盛行的摆茶民俗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现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有人答、遇到矛盾纠纷有人管、遇到烦恼心结有人解。
福州市鼓楼区军民社区“民情恳谈日”
类似于武夷山的做法,福州市鼓楼区军民社区通过每月的“民情恳谈日”让群众畅所欲言,将诸多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阶段,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的半山村通过建造属相亭让相同属相、不同姓氏的村民都有平等的“发声空间”,创新运用生肖打破农村姓氏宗族势力,增强群众凝聚力,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福建全省共有183万余名平安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参与治安巡防,收集信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在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福建化的过程中,福建各地形成诸多特色鲜明的创新做法,让田间地头、工地车间、居民小院、街头小巷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现场、矛盾化解的终点。
“千难万难,发动群众就不难”。近年来,福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社会化动员、多元化参与,把多元化解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社会共治体系,形成“党政主导、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工作体系。
党政主导 法治引领多元化解
自1999年起,福建省委书记、省长连续20年与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签订综治责任书,将多元化解列为“军令状”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必须带头深入一线接待信访、现场办公、化解矛盾。
福建省市县乡四级还成立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人民法院分别牵头,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参与的多元化解领导小组,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直接抓、党政同责一起抓、部门协力共同抓的工作责任。
在坚持党政主导下,福建积极发挥法治引领在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作用,立法先行,将多元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继厦门市出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后,2017年11月,《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多元化解也是《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充分总结了福建省多年来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中取得的经验,突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的作用,规范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强调将纠纷化解在基层,依靠群众化解纠纷,极大地发挥了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各界在化解民间纠纷中的作用,为福建持续开展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因地制宜 挖掘形成地域特色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今年9月28日,渔民林某明与龙某喜因在附近海域放置长串蟹笼引发纠纷,双方驾船追逐并发生肢体争执,林某明还通过电台喊话周边作业老乡过来帮忙,群体事件一触即发。
接到报警后,福建海警二支队35105舰艇立即赶往事发海域,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促使双方就蟹笼放置区域和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在海上平息了这场纠纷。
海警调解员耐心细致化解感情纠纷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渔民间海上矛盾纠纷明显增多,泉州市把“枫桥经验”从陆上“嫁接”到海上,创新性地在福建海警二支队两艘舰艇上建立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率先成立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并通过发动渔业协会、应急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探索打造独具泉州特色的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
除了泉州,同样地处沿海的宁德市整合海警、公安、海事、边防、海洋渔业、司法行政等涉海部门调解资源,陆岸联手、联调联处,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岸”。
厦门市台籍调解员调解一起因工伤事故引发的纠纷案件,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
而在山区,三明、南平、龙岩等地整合涉林调解资源,组建覆盖山区的调解网络,联动调处林权林地纠纷,有力地服务保障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台商台企聚集地,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聘请台商台胞担任调解员,调处化解涉台矛盾纠纷。在企业和商会,福州、莆田等地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指导驻地和驻外商会组建调解网络,目前已有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551个......
立足“山、海、台、侨”等区域优势,福建创造性地嫁接运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体现了满满的八闽地域特色。
精准衔接 培育行业专业力量
今年3月,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的陈某樟因交通事故抢救无效身亡,交警部门认定其与对方当事人应负同等责任。在陈某樟入院抢救期间,尤溪县交警大队大队长王世生和副大队长罗良明经入户走访得知陈某樟家庭困难,家里已无成年男丁,无力支付治疗费用,便延伸服务,依托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多元调处中心协调保险公司和对方当事人进行事中调解,为陈某樟争取到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并最终为其家属争取到40多万元的赔偿款。
早于2011年4月,尤溪县就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多元调处中心,在2004年组建的交通巡回法庭基础上,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救助、保险理赔等社会资源,打造衔接紧密的“1+N联动”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心自成立以来共联动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案件23419起,调解成功率达99.6%,历年无交通事故有责信访案件。
近年来,福建紧跟行业领域新动向、矛盾纠纷新特点,推进行业领域调解专业化精细化,整合司法、调解、保险、鉴定、评估、公证等资源,推行多领域矛盾纠纷“一条龙”化解和“一站式”调处,相继打造了“五位一体”医患纠纷调解、“一站式”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和涉台涉侨纠纷调解、军地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等一批富有福建特色的多元化解品牌,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宁德市因“老、少、边、岛、贫”一直是福建扶贫开发的重点。今年4月,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项目在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三屿园区启动建设,总用地约6000亩,整车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0亿元,成为宁德抱回的一个“金娃娃”。
宁德市“企业法律服务部”揭牌成立
然而,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因项目征地、拆迁等问题经常引发当地村民与政府之间、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以及村民相互之间的矛盾纠纷。为此,宁德市成立“企业法律服务部”,并以此为纽带,统筹整合政法部门法律资源靠前服务,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与群众利益相碰撞的难题,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治保障,既保障项目建设征地工作顺利开展,又有效维护了被征迁户的合法权益。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不断发展,福建各地主动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坚持“传统+现代”“引导+参与”,依托省级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大数据”库,“网上信访”“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在线调解App”等网上调解平台在全省遍地开花,“互联网+电商调解”“互联网+在线诉讼”等网上调解品牌相继涌现,“线下调解”进一步向“线上调解”拓展。
目前,福建全省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2.02万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982个,2012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02.6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记者手记
潮涌八闽,帆起东南。行走在山海福建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福建省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少了一些水土不服,多了一分八闽特色,真正使纠纷不出村,让矛盾不出海,打造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品牌。
从立足山海到着眼台侨、从陆地海上到网下网上、从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在党政主导和法治引领下,福建省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福建化为动力,以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发展着“枫桥经验”福建化内涵,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福建元素,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吴亚东 王莹 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