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这家监狱让服刑人员“东西随便拿”,结果不敢想象!

2018-11-09 16:13  来源:“江苏监狱”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在高墙内,有一部分服刑人员因为家庭、个人等诸多原因,长期无人汇款、无人会见甚至连个打电话、写信的人都没有,被称为“三无”服刑人员。

    由于缺乏外界的关爱,这些服刑人员入监后往往表现得比较敏感,尤其对待民警的教育管理和与其他人沟通相处都会保持较强的戒备心理。这种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改造质量,也给监狱的安全稳定埋下了隐患。


    今年的中秋节前夕,江苏省南通女子监狱民警组织服刑人员向“三无”献爱心,希望通过暖心举动感化孤独的心灵,也期待服刑人员能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时,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服刑人员们自发捐助了生活用品和食品,也送上了鼓励和祝福。


    随后,在组织“三无”服刑人员领取爱心物品时,民警却突然耍了一个“小心眼”…

    “今天,大家在领取物品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便拿!”


    面对这“突然的惊喜”,她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让我们通过监控镜头,一起回到现场。

    画面中,我们看到每个人脸上的激动、兴奋,也能感受到现场气氛的温暖、热烈。

    或许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些毫不起眼的物品,但在高墙内,每一样都有着特别的价值。

    我们惊讶地发现她们并没有拿走全部的物品,我们更为每一次决定前的深思熟虑而感到惊喜。我们看到有人制止了同伴的“贪心”,有人在纠结后选择了放弃,有人提出了更合适的建议,也有人在温暖中重燃生活的信心。

    当所有人拿走自己的所需之后,桌上除了没领完的物品,还剩下了什么?

    或许,这也是监狱工作的意义。 

公交出行要系紧追责的安全带

如果没有出现交通事故,就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不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就有可能会催生更多的事故。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等你,一起细数“从警体验”

在“警队”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