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让“盆景”蔚然成“风景”

2018-11-07 17:16  来源:山西法制报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在新时代,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把创新实践“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平安绛县建设、法治绛县建设的主线,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该县坚持法治宣传全覆盖、一村一警全方位、“两会一队”全天候、街巷管理全景式等举措,积极加大先进典型复制推广力度,努力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真正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遍地开花。

    法治宣传全覆盖画出综合治理“同心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

  为了充分发动群众,绛县在法治宣传上狠下功夫,通过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工作中的法治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个性化、精准化宣传,实现由单一的“漫灌式”向“漫灌+滴灌”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打造立体化、个性化、全时段、广覆盖的平安法治宣传新格局。

  该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设置专栏、播放法治微电影、法治动漫、政策解读、以案释法、法律宣讲等手段,不断加大平安法治文化的渗透,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使宣传氛围“浓”起来。

  在各乡镇、农村广泛建立法治文化墙、宣传一条街,有效融入平安文化、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等元素,使宣传方式“活”起来。

  同时,开发了“平安绛县”“法治绛县”两个公众号,充分利用“美丽绛县”“绛县网信办”“绛县公安”以及政法综治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公众号,灵活设置了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栏目,第一时间传递法治声音、第一时间发布政策法规、第一时间报道工作动态、第一时间解答法律疑惑,使宣传更有效及时。

  此外,该县还通过编印宣传小册子、明白纸、口袋书等,在各级服务窗口、基层乡镇、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及各类庙会、节日、大型活动现场等,向群众免费发放达100多万份。通过车站、店铺、广场、公交、出租车显示屏滚动宣传,实现了平安法治文化随处可见、铺天盖地,使宣传对象更精准,初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一村一警全方位放稳综合治理“压舱石”

  开展一村一警工作,是提升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是践行“枫桥经验”、夯实基层基础的实际举措。鉴于此,绛县不断推动一村一警警务前移,“一村一法律顾问”力量下沉到村到组到户,包村民警通过走访辖区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纠纷,指导安全防范,开展法治宣传等,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服务不缺位、优质化,放稳了综合治理的“压舱石”。

  为确保此项工作“实打实”,该县建立了“双考核”制度,一是由主管部门对驻村人员进行考核;二是由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对驻村人员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广大民警严格按县里规定的“八个一”举措开展工作,即每周下村工作不得少于一天;每次走访群众不得少于5户;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村两委或村民代表会议;每月至少通报一次辖区治安状况及治安防范重点;协助、督促各村组建好一支群防群治队伍;按“一标三实”要求,一天采集并录入系统的信息不得少于20条;每周至少获取一条有价值的线索、解决一个矛盾纠纷或法律问题;必须建好一村一档。

  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了解群众呼声,该县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拓展联系渠道,与广大群众组成“QQ群”,结成“朋友圈”,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承担起联络员、管理员、调解员、服务员、宣讲员的职责,使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就在身边、警察就在身边、法律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全县有146个村实现了“零发案”,165个村实现了“零信访”。农村综治工作有了“主心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两会一队全天候筑牢综合治理“拦洪坝”

  建立和完善“两会一队”,是推广“枫桥经验”,保障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必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两会一队”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绛县在队伍建设、管理、运行三方面做文章,筑牢综合治理“拦洪坝”。

  该县将“两会一队”建设要求纳入“三基”建设内容之一,并将“两会一队”建设写入《村规民约》予以保障。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两会一队”目标管理档案,完善定量考核和评比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确保“两会一队”机构常态化运转。同时,通过建机构、定制度、保经费、明职责,广泛开展群众义务性巡防“红袖标”工程,建立了农村18岁至60岁义务轮流值班巡逻制度,落实了每个村5至10人的专职巡逻队伍,呈现出基层人人热衷参与群防群治的生动局面。

  目前,全县治保会共有636人、调委会625人、专职巡逻队员1306人、义务巡逻队超过5万人,有效解决了警力不足,治安防范能力有限的实际问题。工作中,全县各乡镇、村、社区除按规定组建了专职巡逻队、义务巡逻队、“红袖标”队伍外,还广泛开展了党员义务巡逻、平安志愿者巡逻、环卫工人义务巡逻、快递外卖义务巡逻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各乡各村、各行各业的义务巡逻队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一张社会治安防控的“地网”,成为守护绛县平安的“流动哨、观察岗”。

  今年以来,“两会一队”共盘问可疑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发现各类矛盾、隐患600余个,现场处置400余个,制止各类冲突或打架70余起,做到了各类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发生。

   街巷管理全景式拧紧综合治理“安全阀”

  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要求。为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绛县还在“街巷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上做文章,拧紧了平安绛县建设的“安全阀”。

  该县出台了《关于实行“多员合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全县农村现有的各类协管员队伍全部进行整合,实行“多员合一、一员多责”,形成新的网格员队伍并重新确定职责,建立了县、乡、村、网格、街巷五级联动的格局,将全县189个建制村、304个网格,进一步细化到1849个街巷单元。

  全县各村、小区,从村到组(楼),再到街巷(单元)均设立“街巷长”,悬挂公示牌,明确“街巷长”管辖范围、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内容,使“街巷长”成为基层组织掌握本辖区各种信息动态的重要平台和落实“最后一米”责任的有力抓手。有事找“街巷长”如今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

  工作中,除了要求“街巷长”承担矛盾化解、隐患排查、信息上报等任务外,还与环境卫生、民意诉求、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维稳安保、便民服务等多项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街巷长”只管本街巷范围二、三十户,他们人熟、地熟,情况更熟,能随时了解东家长西家短,能随时将情况直通到村委会、居民组、网格长。村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有效解决,对疑难复杂问题,村干部随时入户进一步了解,并上报县乡有关职能部门处置,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一线。

  在创新实践“枫桥经验”工作中,绛县培育了一批“盆景”式的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该县将总结固化成功做法,在创新制度、健全机制中进一步丰富“枫桥经验”的内涵,积极加大先进典型复制推广力度,努力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真正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遍地开花,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两乡五区”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超400万人围观:“红色圣地”12名守护者VS每日...

作为革命圣地,如今的西柏坡纪念馆高峰客流量可达日均5万人次。但拥挤的人群一片秩序井然,丝毫没有纷乱之象。这都源于红...

抓咬、辱骂、点燃煤气罐威胁执行干警 案外人因...

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拘役三个月。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等你,一起细数“从警体验”

在“警队”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