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三都澳,逐梦新时代。10月19日,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宁德市体育中心开幕。当晚,来自全省各地的运动员代表、裁判员代表、演职人员以及观众等共计27000余人齐聚开幕式现场,共同欣赏了一场融合体育、文化与艺术之美的盛会。
繁华之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在现场,却背向舞台,以忠诚守卫平安,用担当点缀盛会——他们就是来自宁德市公安局的1600余名人民警察。
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杜清森(中)在省运会现场指导安保工作。
远端安检组:
赛会现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0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宁德市体育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大家伙”。它们是宁德市公安局为确保此次省运会顺利开幕,特地从杭州运回的16台人证核验闸机。
入口人像识别
作为此次开幕式的第一道安全屏障,这16台核验闸机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将在开幕式当晚担负起近3万人次的核验比对工作,确保每一位持证进入现场的人员人证合一。而为它们提供技术支撑的,则是本次省运会远端安检组的9名民警。
“在群众看来,人证核验工作可能是简单又单调的。从群众刷卡到放行,前后不过一两秒。但恰恰就是这种简单、快速,让我们在前期投入了不少精力。”宁德市公安局科通处副处长刘天哲表示。为做好本次开幕式安检技术对接工作,早在10月12日,远端安检组民警们便提前入驻现场,开启为期一周的加班模式。他们每天早上7时到场,通常要忙到次日凌晨1、2时才能回家。最极致的一次,为尽快完成16个核验闸机通道的安装调试工作,他们通宵加班,将原本3至4天的工作量压缩在一天内完成。
隐患排查
当然,远端安检的工作并不止于此。在建好第一道屏障以外,他们同时还作为驻地安保、警卫安保、交通安保等其他组别的“眼睛”与“耳朵”,为安保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巡查、服务等支撑。“比如在视频保障方面,我们的监控探头囊括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内场监控与高空望等多个方面,确保民警们能够‘眼观六路’。而在无线通信保障上,我们则规划出了7个频道,畅通了1600余名警力的沟通渠道,保障他们‘耳听八方’。”刘天哲介绍说。
正是这种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举措,让本次开幕式工作从彩排、预演到正式演出做到了全过程零失误,有力维护了赛会安全。
交通安保组:
身处赛场之外,依然心潮澎湃
第十六届省运会是宁德市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综合性体育赛事。为确保赛事顺利举办,开幕式当天,宁德市交警支队抽调警力组成安保工作专班,在“一封、二疏、三巡、四控”的总体原则下,围绕宁德市体育中心,由内向外形成了体育中心管控区、核心封控区、外围分流疏导和远端管控四级管控区域。
而分布在这四级管控区域的540名交警、辅警,他们与会场仅有一墙之隔、一步之遥,却无法一睹这盛会的壮阔。宁德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郑巧忠也是其中一员。
为确保开幕式晚会彩排顺利进行,民警雨中执勤。
早在8月1日,郑巧忠与同事们便提前进入了“驻街”状态,开展“创安2号”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严厉整治发生在城区各主次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和体育中心周边等重点路段的违停、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闯红灯等现象。
盛夏里近3个月的连续作战,让他们无一不重温了一回从“焦警”到“浇警”的奇妙体验与体能极限的挑战。但相较于恶劣天气带来不适感和与疲劳对抗后留下的无力,他们更担心的还是群众对交通管制工作的不理解。
“因为这次大会带来的行人车辆骤增,我们不得不对体育中心周边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群众的出行,碰上脾气急一些的,难免会有所抱怨,我们的解释劝导工作难度也就随之增加。有时候,甚至还闹出笑话来。”郑巧忠告诉记者,10月16日,发生在塔山路金川路口的一次劝导经历就让他哭笑不得。
当天夜里,一名男子在管制演练期间,欲骑摩托车进入管制区域。现场交警见状将其拦下并告知情况,但该男子执意要骑摩托车进入。在被多次阻拦后,男子一气之下竟拿出手机拨打110,请求警方的帮助。好在经多方劝导,男子最终同意待管制结束再骑车进入。
“时间长、任务重、变数多、压力大,这是我对这次安保工作最大的体会。尽管如此,能以这种形式参与到省运会中来,我依然感觉心潮澎湃,无比自豪。”郑巧忠说。
制证中心:
等身堆叠的文件中,依然微笑面对
陈梦洋是福安市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户籍民警,也是此次省运会安保工作中为数不多的女民警之一。自今年4月被抽调入省运会制证中心以来,她的工作生活便被“两件”——文件和证件所充斥着。
“每天重复着信息收集、背景审查、制作证件、发放证件的流程,一张证件从无到有,最快需4天时间。”陈梦洋说,半年下来,她和制证中心的8名同伴,已合计制作发放了近24000张证件。
原标题:身在现场却背向舞台:他们在盛会幕后守卫平安,只为台前的精彩
别小看这短短的4天制证时间,这其中的工作量不小,并且充满着这支9人团队的工作智慧。
入场安检
按照程序规定,本次省运会开幕式入场人员都必须佩戴特制的开幕式证件,这就需要制证中心提早一个月通知各部门对入场人员信息进行收集。可由于人员变动、定岗不明等原因,不少部门信息报送难免延迟,导致制证中心后续的证件制作时间被大大压缩。
如何在这种被动局面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除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外,制证中心团队还巧妙地在制证流程中增加了一道分拣程序,并将证件制作提至背景审查前完成。“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我们在工厂制证期间,同时进行背景审查工作;二是在背景审查的同时进行分拣,避免因制证程序提前产生审查疏漏。”陈梦洋告诉记者,这么做虽然看似多了一道分拣程序,却将原本需要15天才能完成的制证流程,压缩到了短短4天,有效解决了制证时间不足的问题。
虽然不必同交警、安保部门一样日晒雨淋,但制证室内的生活同样是辛苦的。一间10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内不仅要容纳9个人的办公用品及材料,到发放证件时,涌入的运动员、裁判员们仿佛挤压走了逼仄空间内的最后一丝空气,令人难以喘息。
但无论是面对生活给的这小小狼狈,还是身边堆叠起的等身文件,陈梦洋依然能微笑面对,因为在这激情飞扬的盛会中,她也是一名参与者。(记者龚丽雯 通讯员 韦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