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道路路网的建设和车辆的增多,对于交通的管理和调控也有了更智能化的要求。目前,宁夏银川交管部门正着力进行智能化交通管控平台的升级改造,从而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助力“疏堵提畅”工程顺利进行。
“全方位”智能监测让交通更畅通
“10时至15时42分,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车流量共计12万辆,是目前全市交通流量最大的一个通行路口。”每隔15分钟,分布在各交叉口的视频流量检测设备自动采集、生成交通流实时数据。在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指挥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可以看到,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详细的时间节点、车流数据清晰呈现出来,这也彰显出银川市道路交通管控踏入智能化管理的又一个新台阶。
今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在全市范围内调整迁移100处原有的信号机,新增200处路口视频流量检测设备,升级、改造智能信号机107处。目前,全市已实现智能信号机控制路口517处。
新一代电子警察成为交管利器
同时,银川对2012年以前建设完成的126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改造,设置反向的道路监控高清摄像头。在位于金凤区亲水大街与长城路交叉路口,新增的反向摄像头不仅加强了正向监控的覆盖点、清晰度,还直接记录反向车道人员的驾驶细节,更有效地规范其驾驶行为。
“以前电子警察功能比较单一,现在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摄像头具有21种功能,如:正反方向抓拍,抓拍驾车吸烟、打电话、不系安全带、不按导向行驶、压线等等。”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设施科民警孙福成说,在2018年8月初,新增的反向摄像头,就协助缉毒民警抓捕了几名毒犯,反向摄像头清晰对毒犯毁灭证据进行实时摄录,第一时间记录了有效的犯罪证据。
远程控制快速排解交通压力
“过去的单机信号灯功能比较单一,全天只能走一个方案,无法满足路口不同时段的交通流的变化。”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设施科民警陈春华介绍,新改造的智能信号机,可根据流量监测提供的数据实时地下发方案,同时可以进行联网联控,通过远程控制来管控交通。
在贺兰山路与天平街路口,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对贺兰山路与天平街东至西方向采取“绿波放行”设置,对该路段西至东方向实行红灯管控,从而清空该路口拥堵的车流。
智能信号灯管控系统,在城市交通指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车流量实时检测、远程监控绿波放行、信号配时优化等功能,无一不为城市交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违法拒报身份 现场就能“人脸识别”
银川交警启用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查处违法行为时,当事人拒不提供身份信息,民警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当事人身份信息进行确认并进行处罚。
执法交警只要对违法者进行面部拍照,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人脸识别系统”平台,系统就会自动比对出交通违法者真实详细的身份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内容,且面部识别准确率达99%。
此外,只要车辆进入银川市智能管控路段,该车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行驶,经过哪些路段,“车辆行驶轨迹”功能就自动进行画面捕捉。即使不知道车牌号,只要通过“车辆行驶轨迹查询功能”系统就能够进行模糊查询,及时追踪到“问题”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