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方寸窗口,他们都是有心人
在这里,阿芬姐不是一个人的代名词,她们是一群人,是全区公安窗口93名工作人员的化身,更是浙江嘉兴秀洲公安全力倾心打造“秀洲阿芬姐”服务品牌,让“最多跑一次”更加恵享群众的最好诚意。
方寸窗口
他们都是有心人
王店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黄琴钢
2005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想群众所想。
现在在办证窗口主要负责身份证办理业务,自上门办证服务开展以来,黄琴钢累计上门办证1100余张。8月10日,王店派出所户籍办证大厅了解到建设有位87岁卧床老人,因脚有残疾行动不便,黄琴钢和其他户籍窗口工作人员便上门办理身份证。由于老人指纹磨损严重,且脚趾缺失,采集指纹工作异常艰难,但黄琴钢依旧耐心仔细为老人采集指纹。
近期,王店新居民办理居住证实现“零跑腿”,这其中也有黄琴钢的功劳。在平日的工作中,黄琴钢常常碰到前来咨询办理居住证的外来群众,从警务室登记到新居民办证中心再到银行,这来来回回也挺费时间,他便向户籍民警提了个建议,能不能让这些新居民也少跑一些,贴心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就这样提上了议程。9月初,经过与台华公司联系沟通,以台华为试点,上门办理居住证,成功实现群众“零跑腿”。
黄琴钢还利用周末时间为行动不便、在外地上学工作的群众上门送证累计530余张,并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开展“一窗受理”以来,为群众办理其它业务400余次,工作十多年实现零投诉。
新城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王雪雯
窗口工作一年多,在阿芬姐的带领下,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力不从心,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可以流利地回答群众的问题,是阿芬姐的贴心小助手。
9月19日,全省首个新生儿“警E站”落户嘉兴新安医院并正式挂牌,实现秀洲新生儿户口办理“零次跑”,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警E站”和出生在专窗一起,阿芬姐和王雪雯每周固定时间办公,并将出生登记办理须知融入产前宣讲,赢得产妇和家属一致好评。
“我的存在虽然微小,但是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愿用我的勤快、热情与执着,擦亮新城这面窗口,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户籍窗口的便捷与户籍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享受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红利。”
新塍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孙婷
孙婷是新塍派出所户籍室班长,已从事户籍工作十余年,主要负责协助户籍民警办理各类户口、居民身份证、查阅户籍档案等工作。她主动开展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上门办证、电话通知办证领证,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曾被评为“二代证换发先进个人”、“浙江省三等荣誉”。
自“最多跑一次”开展,孙婷和同事共同摸索提议创立“掌上户籍室”这一金点子项目,借助微信好友的实时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以及实时在线图片传送功能,实现点对点解疑答惑,户籍室“24小时不打烊”。后这项金点子项目被分局采纳,分局6个派出所展开推广。到目前为止新塍“掌上户籍室”已添加微信好友2120人,为百姓提供咨询服务865余人次。
孙婷说:“在岗位的十余年间,我真切地感受着户籍改革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最多跑一次'开展后,虽然作为户籍工作人员的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多了,但是看到办事群众一次办完后的喜悦,我们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油车港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顾月萍
参加工作13年,是分局资历最深的窗口协警之一,现为油车港户籍窗口队长。
工作以来,顾月萍已累积办理常住户口业务20000余人次,办理本地身份证业务近60000人次,办理异地身份证业务2000余人次。仅今年以来就受理各类业务咨询5000余人次,受理并申领户口簿2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户籍宣传资料600余份。
辖区内有个小女孩因父母未在其出生30日内申报户口,现到了上学年龄还未入户。顾月萍积极联系司法鉴定所,咨询亲子鉴定的相关事宜,并为他们预约好时间。但由于工作关系,女孩父亲无法亲自前往鉴定所。在顾月萍的积极协调下,鉴定所上门为父女办理亲子鉴定手续。从而使女孩的户口得以顺利申报,学业也没有耽误。
洪合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沈剑平
今年是他在户籍窗口岗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按时间累计,办理证件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3万多张,堆起来大概有300米高了。十年,他见证了公安窗口户政的变革,十年,窗口记录了他在改革浪潮中的成长。
洪合镇普遍存在由于拆迁而导致原户籍地房屋已拆除,现居住于新造小区建房中,常住户口登记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不符而造成办理户口迁移及分户前需要先申请变更新地址。“四减一免”新举措让程序变得不再复杂,当场即可办理。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沈剑平不断地听取群众的诉求和建议,向上反映,最大程度推出便民措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有需求的群众快速办理完成业务对他来说是快乐的一件事。
“各类档案一天一整理,一天一归档,做到有序管理。我始终坚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日。未来的十年,我希望依旧可以坚守在公安窗口岗位。”在刚结束的辅警岗位技能竞赛中,他取得了全市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参加全省比武备选培训。
王江泾派出所户籍窗口
辅警朱叶青
“我实在没办法了,麻烦你帮我想想办法吧。”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住院治疗每个月医疗费就要2万多,这对本不富裕的陆大伯一家来说是笔巨大的开销,本来医药费还能用医保卡报销一部分,但儿子发病期间还把身份证等证件都剪坏了。陆大伯愁坏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王江泾派出所,朱叶青接待了他。
因无法到现场办证,朱叶青将这一情况汇报了领导了后,特事特办,为陆大伯开启了绿色通道。拿出医院证明,填好申请表后,朱叶青为他办好了临时身份证,解了燃眉之急。
“为群众办理了一桩又一桩的事儿,心理舒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