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接处警,必须佩戴执法记录仪,记录整个执法过程。
启用数据铁笼,设定100多个执法过程中的风险点,对民警的整个执法过程是否规范执法进行有效监督。一旦民警没有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进行,系统就会报警,产生异常信息。自动推送给民警,同时推送给他(她)的上级,对他(她)的执法进行监督管控。
今年是贵州省贵阳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年。贵阳市公安机关通过种种措施,在规范化民警执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公交分局运用“天网”、公交车视频监控、出租车视频监控开展警情研判。
贵阳公安供图
规范执法“零口供”收集证据
今年9月21日16时许,犯罪嫌疑人冯某伟、徐某贤窜至贵阳市经开区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内,趁无人之机,使用搭线发火的方式将放在地下停车场一空地上的一辆红色三轮电瓶车盗走。
受害人于22时许报案,由刑侦大队三江刑警队当日将该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徐某贤、冯某伟先后抓获归案,冯某伟如实供述了其伙同徐某贤实施盗窃的全部犯罪经过,徐某贤归案后至今一直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徐某贤、冯某伟于9月23日被依法刑事拘留。
抓获徐某贤后,其对公安机关的指控矢口否认,辩称其是应冯某伟请托,帮忙从小区将车辆骑回家代为保管,对车辆来源的非法性并不知情。
因此如何取得证据,形成证据链,成为本案顺利移送起诉的重点。经开区公安分局根据监控和其他掌握的手段,对徐某贤按照“零口供”的标准收集证据,最终得出包括下述的认定:
一是对非法占有持概括故意的认定。徐某贤所称其从某小区骑的车是冯某伟请其帮忙保管代骑的,但二人来到案发现场时就只有冯骑的一辆电瓶车,离开时却二人各骑一辆车离开,如徐对该来源不明的车辆不问来路依然骑走,说明其在主观上对该车辆可能属于非法财物依然非法占有是持概括的故意;
二是作案前“寻线探路”的动机不纯。盗车前,二人曾多次在除车辆被盗中心现场之外的小区保安岗亭、出入小区门禁道闸口转悠,巡视探路,查看过监控安置镜头及朝向,此过程均有已调取的小区监控视频证实;
三是关于盗车时“打火”方式。犯罪嫌疑人徐某贤称自己是用钥匙打火骑走的三轮车,但公安机关查获位于徐某贤处的该三轮车时,钥匙位置下面电线被剪断,有搭线打火骑车的嫌疑。而同案犯冯某伟供述称,由冯剪断电线,由徐接线后打火发车骑走该车。冯的供述与车辆遗留盗痕惊人的一致,证明徐所谓用钥匙打火骑走车的是编造的谎言。
本案侦破中,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各个击破,全面客观收集各种实物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达到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目的。
经开区分局智能执法办案监管中心大厅内的监控大屏。
用数据铁笼监督民警执法
10月18日下午3点,贵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委熊灿勋向记者展示了贵阳市公安局今年启用的数据铁笼系统APP。可以说,这是一个“报忧不报喜”的系统。
这是一个依托大数据建立起来的系统。打开界面进入,就能看到全市公安民警正在处置的案情数万个,其中有上百个存在程序上的风险。
据介绍,数据铁笼APP从今年8月下旬起开始使用,今年年底前正式启用。系统和贵阳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联网,接入全市所有区县市正在接、处和已侦破的案情。
而系统设置了100多个执法过程中的风险点,实现了从110接处警到如实立案,再到侦查破案,最后到结案公开的执法全流程监督。
系统具有实时监督,及时提醒的功能。以“人员、案件、轨迹”等办案场所要素为监控点,对执法风险及时预警,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办案民警,敦促其及时处理。如果过了期限仍未改正,这些信息就变成异常信息,逐级向民警的上级和法制等监督部门推送。
熊政委举例,比如一般刑事拘留时间是3天,一般在第二天时,系统就会推送预警信息,提醒办案民警注意时限。如果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超过了3天未依法办理相关法律手续,系统就会产生异常信息,推送给民警及其上级。
实际上,贵阳市从民警接处警起,就要求佩戴执法记录仪,用音视频全程纪录整个执法过程,并要求48小时内必须上传到系统内。
不管是执法记录仪还是数据铁笼,都既保障嫌疑人的正常权利,同时也很好地保障了民警自身的权利。在出现异常情况下,可以很好地还原执法过程。
民警夜间巡逻。贵阳公安供图
打造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当然,除了数据铁笼智能化手段监督。贵阳市法制支队更是牵头各成员单位,强化巡查督导,实现精准的线下问责整改。目前已经开展了3轮次的督导整改活动,共检查了超过50个科(所、对)和10多个市局业务部门。
除了数据铁笼系统外,贵阳市公安将在全市公安系统打造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便用更智能化手段规范执法。
目前,在经开区分局等区县级分局试点非常成功。经开区的经验,更是作为先进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会议上被重点介绍。
据介绍,依托大数据,贵阳经开区分局在全省率先建成智能化办案监督管理中心。在这里,办案程序智能化运作,且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很多客观因素对办案的影响。
民警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后直接押解到中心后,进入办案区登记、人身安全检查、信息采集、随身物品暂时保管、涉案赃证物扣押、鉴定以及人员看管、讯问等均由专业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实现了一体化规范办案。
中心的功能分布,严格按照办案流程设置,细化明确了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的工作规定和办案标准,避免执法随意性。
有了这个中心,实现了数据融合共享。在大数据支撑下,将各项数据资源与中心各个岗位职能相结合,自动关联嫌疑人的身份、地址、电话、前科、轨迹等等,聚合形成嫌疑人的超级档案,便于审讯时用。
而依托智能监控和嫌疑人佩戴的智能手环,从嫌疑人到进入办案区到最终离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全程可溯式管理。
经开区分局智能执法办案监管中心对办案全程实施监控。
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实际上,在提出执法规范化建设年之前的前几年,贵阳市公安已经在规范化执法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贵阳公安的行政诉讼败诉案件零发生,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全市未发生一起无罪判决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刑事案件存疑不诉率、行政诉讼败诉率连续两年全省最低。
而在今年,统计显示,今年1月1日到9月30日与去年同期相比,贵阳公安的立案数同比下降了11.7个百分点。破案率则上升了2.8个百分点。刑拘人数则同比下降了16.3%。
起诉率方面,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8个百分点。存疑不诉人数同比下降了22.7%。
此外,今年截至目前,贵阳市公安没有一起无罪判决的案件。
(图文:记者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