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天津静海警方接到群众报警,声称自己孩子独自在家时遭到陌生人诈骗。警方立即赶到现场。据孩子的母亲讲,自己和丈夫上班,只有两个孩子在家,没想到有人敲门。孩子打开门,发现是一名30多岁的女子,对方称自己和孩子母亲认识。
“你是谁啊?”
“我是你大姨,你妈让我过来的。”
女子进屋后拿出手机,佯装给孩子母亲打电话:“大姐,我到你家啦,米面随后就送到。孩子们在家都挺好的。”看到来访者是个女子,又与母亲通了电话,两个孩子放松了警惕。
“你妈让我过来拿钱,钱在哪放着呢?”
“钱在东屋门槛上。”
女子一通翻找后,拿着钱离开了。
下班回家后,两个孩子告诉母亲,有人来到家里并拿走了钱,母亲立刻意识到两个孩子被骗了,于是赶紧检查。经清点,家中丢失500元钱和一个黄金手镯,立即报警。
公安静海分局大丰堆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时,家里亲戚都来了,现场被破坏,由于足迹太乱,没能提取到有效线索。
在勘察现场时,两个孩子向警方提供了一个线索。该女子拿完钱后,称钱不够,还在家中左翻右找,实在找不到其他值钱的东西,便打开冰箱喝了一罐酸奶。喝完之后,盒子就扔在了茶几上。同时,两个孩子还想起女子操着东北口音,长头发,涂着口红。
在加大案件的侦查力度后,警方发现2014年开始,静海多地曾发生过类似的诈骗案件,那么这多起案件都是同一人所为吗?
通过对相似手段案件的串并案,民警发现从2014年以来,静海发生了多起针对孩子的诈骗案,作案时间基本都是白天,案发情节都是一名妇女敲门,然后假装打电话,骗取独自在家的孩子信任后,偷盗和骗取财物。但到了2015年类似案件一起都没有发生。
警方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根据被害人提供的线索,基本锁定作案人员就是同一名女子。但由于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警方始终无法得到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线索。

当民警串并杨成庄乡一起案件时,发现该女子以给家里上保险为名骗走了4万元钱。孩子的父母在报警的同时,调取了村中的监控录像,并张贴海报决心找到这个害人的骗子,但事与愿违,这个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像迷雾一样始终没有踪迹可寻。
警方调取监控录像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确是一名女子,而且始终躲着监控,带着口罩,用雨伞遮住了脸。
由于犯罪嫌疑人专门挑农村下手,并且有意躲开监控,因此警方的监控工作没有取得进展。这时,通过酸奶盒上的DNA比对结果,有两名女子进入警方视线。警方发现一名家住静海独流的女子和一名廊坊市女子有作案嫌疑。
据警方走访调查,家住静海的女子李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庭和睦。2015年生完孩子后很少外出。据周围邻居反映,她家最近刚买完房,丈夫有自己的装修公司,在村里经济条件算不错的。
就在研判分析时,前往廊坊市的民警带回了情况,发现廊坊女子没有前科劣迹,也不具备作案时间,基本排除了作案可能。
线索扑朔迷离,李某是土生土长的静海人,而受害人称作案女子是东北口音,案件再次陷入了僵局。
虽然李某很多方面不像是犯罪嫌疑人,但警方认为发案时间与女子怀孕生孩子的时间有所关联。2014年有类似案子,2015年到2016年初没有案件发生,但通过李某孩子的生日研判发现,这时间正是李某怀孕、生产期。2017年开始案件又发生了。
随后,警方又拿李某的照片给受害人辨认,有一半人指认了犯罪嫌疑人就是李某。
通过多方的外围调查,警方断定就是李某作案。通过邻居反馈,李某在家中,可当警方前往李某家中实施抓捕时,却发现李某不在家中。其丈夫称,李某出去串门了。这也印证了前期侦查时,李某深居简出是个假象,她是具备作案时间的。
民警随后以车务问题,让其丈夫将李某叫回家中,并顺利抓获。
经审讯,李某经验丰富,拒不配合警方,对自己的犯罪事实矢口否认。民警拿出DNA证据,狡猾的李某也不承认。加大审讯力度同时,民警对李某的家中进行搜查。
民警对搜出赃物的进行固定,并让被害人对赃物进行辨认指认。其中,确实有被害人家中丢的金项链、金首饰和古董钱币等。通过“心理战”,民警最终攻破李某的心理防线,她交代了自2014年以来多次诈骗的犯罪事实。
原来李某是一名保险推销员,经常走村窜户,但卖保险十分辛苦赚钱也少。就在这时,自以为聪明的李某发现,在农村地区,大人平时外出就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而这些孩子防范意识弱。一次在送保单时,李某来到张某家,发现张某孩子独自在家,她便电话与张某沟通,“钱在家了,孩子知道在哪,你让他拿吧。”
自以为发现发财捷径的李某开始尝试诈骗孩子,在谈到甜头后,李某作案十余起,涉案金额十余万元。由于她反侦察能力强,懂得伪装和隐蔽自己,给警方的侦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李某已被静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截至发稿,李某已被静海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