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家2017年的收支情况:去年我家收入58160元,支出6550元,我家的3亩地2028年到承包期……”10月8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葛武一组50多岁农民葛根财打开手机微信公众号“盐都区三资管理信息网”“e阳光”中“个人信息”,输入手机号和密码后,他家去年一年的收支及财务情况一目了然。“我还可以通过‘信息公开’了解村里甚至全区的农村产权交易、三资公开、四务公开、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各种信息,村里的大事小情特别是我们村集体资产经营等情况,我都可以实时查询知晓。”
在盐都区像葛根财这样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手机APP了解“四务”信息的农民有10多万户,他们既可以了解家中土地确权、补贴、养老金等个人信息,也可以看到本村及全区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运营情况,推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进程。
“盐都区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省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在着力构建‘三资’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制度建设,开创了公开化、信息化的法治化管理‘三资’工作新局面,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盐都区委书记吴本辉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区不仅获得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省法治县(市、区)示范单位,今年还荣获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国字号’荣誉。”
创新“三资”监管平台的“盐都模式”
“从事养殖30多年了,没想到如今承包家门口的鱼塘,也要通过网上‘举牌’竞标。”今年52岁的姜中贵,是土生土长的楼王镇莘野村人。说起去年11月在区产权管理中心参加村里新一轮水面经营权发包中拿下155亩鱼塘的事,姜中贵感觉“上规矩了”“村里的塘口变得值钱了”。
村里塘口值钱的原因,是有不少外地人参与竞标经营。与姜中贵鱼塘相隔不远的958亩水面,就是去年被淮安人杨盖在网上竞中的7年经营权塘口。
杨盖原来在淮安从事饲料生产,去年5月,从网上得知莘野村公开发包水面的消息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参与竞标。“我记得当时发包价是每亩600元,多人竞争,我最终以710元竞得。”杨盖告诉记者,“这种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模式,避免了人情发包、暗箱操作,且不排外,底价也是村民议出来的,能承受。”
楼王镇莘野村地处里下河地带,水网密布,村集体有1万多亩水面。2012年起,这些水面就对外招标发包,不过,那时招标通知贴在村务公开栏里,知道的人有限,承包的多是本地人。
由于竞标不激烈,每亩水面发包价从300元到800元不等。自从2017年发包竞标在区、镇“三资”管理信息网和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且竞标在网上发布信息,吸引大量外地经营者参与竞标,水面每亩每年发包价最高达到171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双丰收。
作为全省13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盐都区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创新农村“三资”监管方式,在全省首创农村“三资”管理信息一张网,呈现出数据关联共享、统一流程管控、产权在线交易、全程痕迹保留、智能预警提醒、多维统计分析等六大功能,实现“三资”家底公开化、产权交易市场化、村级议事民主化、精准管理信息化,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还权赋能的现实路径。
据介绍,盐都区“三资”管理网是全省首家实现与省产权交易系统的数据无缝对接的系统,实现了产权小市场撬动农村大资源的社会治理目标。
“四议四公开一监督”的盐都经验
9月4日,在雅家乐超市,凌庞村会计纪扣华采购办公用品,在结账时,他使用的不是现金,而是一张“村务卡”。自去年4月中旬以来,该区250个村居全部统一使用村务消费卡结算,以此严格控制集体财务现金支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在使用村务卡,方便、快捷、透明、公开、阳光,消除了群众的疑虑。”纪扣华一口气说了不少形容词肯定该区的“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党务、村务管理机制,给基层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就像上文提到的姜中贵、杨盖竞得的水面的最低价、面积、承包时间等,均是经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这四个过程,才能上到盐都“三资”管理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如果村干部弄虚作假,村民可通过‘三资’管理网的党务、政务、财务、事物的‘四务’公开进行监督举报,”盐都区农办副主任张祝兰对记者说,“2017年某村的一所小学没有经过‘四议’程序,也没有上‘三资’管理平台交易就变卖处理了,区纪委接到反映后,立即约谈村党支部书记纠正。”
现在群众通过村居公开栏、阳光村务网、电子触摸屏、手机微信APP多渠道了解“四议”“四务”信息,同时他们还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成员人选按要求推选产生,根据工作需要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村委会会议等相关会议,全过程监督村“两委”工作,全天候监督村“四务”公开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盐都区农村产权交易已成交项目1728宗,交易额4.64亿元。“三资”监管模式的阳光操作全程公开,增强了群众对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的参与度,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典型引领成效卓著的“盐都实践”
7月的一天,某汽车销售企业负责人权某到盐渎派出所报警称:今年3月以来,有人一直用自己QQ邮箱给上级部门和单位同事的邮箱发举报信,同时还在鹤鸣亭、盐城123网等论坛发帖,严重影响到她个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接警的赵警官没有嫌事小推诿,而是立即深入到企业了解情况。通过鹤鸣亭等网站注册信息,赵警官找到违法行为人——该单位原销售经理葛某。因工作原因,葛某与权某发生纷争,通过这种方式来泄愤。在赵警官的调解下,葛某主动采取措施消除对权某的不良影响,取得了谅解。
在盐都像盐渎派出所这样的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典型比比皆是,他们在执法中,注重每一起小事件、小案件的处理,进行法治教育,提升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尊崇意识。
由16位老者组成的“夕阳红”法治宣传队,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邵洪波队长的带领下,从2003年4月开始,进校园、去农村、到社区,有计划、有组织地义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让40多万人次受到教育,参与化解涉矛盾及劝阻其集体上访50余起,结对帮教40余名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成为该区普法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区不仅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更注重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普法工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育群说,“6月2日下午,‘盐都大讲堂’第十七场讲座开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应邀作了《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的讲座。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其斌,区政协主席张建洋,区委副书记冯明印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听取了讲座。”
盐都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已成为一项制度。今年以来,他们邀请专家教授、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律师、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作为解读政策法规的释法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宪法修正案》、《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水污染防治法》等内容,夯实了依法决策的根基。(陈广娟 尹志坚 周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