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疆!”这个未来的人生设定清晰而坚定。那时,马晓涛还是苏州新区第一中学(内高班)的少年。
“我学的生物工程专业,虽然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这样那样的设想,却从未认真想过会成为一名警察。”马晓涛说,2008年暑假的一天,路过自治区公安厅威严的大楼时,他开玩笑地对同行的母亲说“以后到这里上班也挺好”。没想到,一语成真。
坚守本心做事 不放弃!
“把你走过的路扫一扫都是土,你太土了。”这是妹妹调侃马晓涛的话。意思是,他不是个时尚的人,他的生活与工作追求与同龄人格格不入。马晓涛不争论,淡然一笑。“你们的追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在他看来,大千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使命与职责。
与同样从警9年的战友相比,32岁的马晓涛职业经历丰富——
2009年12月,在二千四百余人应聘15个岗位的激烈竞争中,他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自治区公安厅特警总队五支队的一名特警。
此后的近八年,他分别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水磨沟区交警大队事故法制中队、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大队、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非机动车辆管理科工作。
2017年5月,他被选任乌市公安局沙区分局仓房沟派出所仓盛便民警务站站长。
马晓涛(左二)为警务站队员示范擒拿术
每次的岗位变动,工作内容和要求都大相径延,“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马晓涛说,他就是抱着“无论哪个岗位,都尽最大努力做好”的本心。
小时候的马晓涛,在小伙伴的眼里不合群、不调皮,喜欢安静地看书,尤其喜欢人物传记,现在依然如此。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的拿破仑,誓死不降、南面而拜的文天祥,为民主理想英勇就义的闻一多……他折服于他们的坚韧与顽强,果断与勇敢。这样的阅读给了他坚守个人信念的力量和勇气。
“土就土吧,能一直坚守本心,踏实。”
做一个认真的人 很快乐!
处理交通事故是交警们最头疼的工作。在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水区交警大队事故法制中队的工作经历,用马晓涛的话说,“很痛苦”,完全要从头学起。但是,半年后,他就带徒弟了,没什么技巧,靠的就是——认真!
马晓涛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一份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从当事人的过错行为、违法事实、责任比例等,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仔细核实书写,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也要讲究地确认对与错。常常的,为写一份事实清楚,让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处罚决定书,他会一上午埋首案前,午餐后,同事们休息了,他还在写,下午下班了,他还在写……
“如果我出的事故认定书让双方都口服心服,我觉得这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马晓涛说,在他心里还有另一层认识——妥善地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既是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也是对交警安全履职的保护,更是对单位荣誉的维护!
对于马晓涛的认真劲儿,仓房沟派出所民警王竺青印象深刻。
今年年初,马晓涛所在警务站抢救了一个煤烟中毒的小伙子,事后,王竺青请马晓涛就事情经过出个资料。“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一看就是特别认真地整理出来的。”王竺青说,当天晚上23时40分许,她接到公安厅宣传部的电话,需要此事的同音视频,她联系马晓涛时,他正在执勤,想着当晚大概拿不到了,没想到,凌晨1时许,马晓涛将录好的视频传了过来,“无论大小事,他总是这样,一丝不苟。”
马晓涛说,把一件事认真地做好,让相关的人都满意,他就很有成就感,很快乐!
在成长中“打磨”理想 准备着!
当很多年轻人在纠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时候,马晓涛已经明确了未来的人生方向——希望以警察这个职业为圆心,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尽最大努力,辐射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马晓涛为警务站队员讲解交通法规
他会定期组织警务站的年轻人培训,自己做课件、写教程并主讲,培训内容从法律法规到日常警务,从如何做好一本规范的台账到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他说,都说80、90后的人眼高手低,其实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怎么干,需要有人引导;
深夜巡逻途中,路遇和儿媳妇发生争执被赶出家门的老人,除了端上热水热饭,还会带着老人回家,给强势的儿媳妇讲“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他也会“跨界”发问做社区民警的妻子“社区民警应该咋做?”“你对社区的底数清情况清楚么?”“你应该……”
警务站辅警晁丽萍说:“站里犄角旮旯是否干净、所有的物品是否摆放得整齐等等细枝末节的事都会落在马站长眼里。有时他出去开会或调休不在岗,也会通过微信或电话'巡视'站里的工作状态。”
“理想是在近9年的磨练与成长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在为实现理想做准备。”马晓涛说。
记者手记
对于为什么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马晓涛说了四个字——"书生意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生意气多呈现为士人的精神气质及其经世致用的理想信念。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当滚滚红尘扑面而来,书生意气则凝练成一份保持本心的纯粹和不忘初心的坚守!(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