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审判团队......
总结了“一念三心审判商”工作理念
形成了1+1+1>3的工作成果
她们的足迹踏遍了怀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
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评选为“北京市法院先进审判团队”
这支标杆审判团队就是北京怀柔法院民四庭
——“阳光审判团队”
法官:张秋艳(中)
法官助理:项曦(右)
书记员:李俊华(左)
“阳光审判团队”是怀柔法院民四庭的一支标杆团队,由法官张秋艳、法官助理项曦、书记员李俊华组成,这支审判团队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固守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深刻诠释司法为民的朴素情结,将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责任感融入到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团结协作,配合默契,以“零失误”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以“接地气”的审判方式和方法,成为了“办案铁三角”团队,结案量始终位于怀柔法院审判系统第一位,展示了司法改革后新型审判团队运行的良好效果。
阳光理念,见微知著下磨砺审判质量
皮肤白白的,个子有些娇小,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让人感觉温柔而亲切,这样一位看起来有些文弱的女性,却是怀柔法院一位业务能力强悍的“全能法官”,里里外外透着一股韧劲。
她就是张秋艳阳光团队的核心法官
张秋艳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刑庭、立案庭、民庭、基层法庭、知产庭、商事庭从事审判工作,是怀柔法院为数不多的“全能型”法官,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她将自己多年的工作方法总结为“一念三心审判商”工作理念,即:
一念
就是要坚守公平公正的理想信念
三心
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对当事人的大爱之心
对审判业务的工匠之心
秉承这种理念,把群众当亲人,把当事人当普法对象,高质效化解矛盾的同时,练就了高超的“审判商”。
团队组建初期,张秋艳就将自己“一念三心审判商”的工作理念及在担任书记员的经验积累言传身教,以“零失误”的工作标准要求团队成员。
她经常说: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
必须要从一名优秀的书记员开始
卷宗一定分类入柜,桌面必须归纳整齐
工作日程统一记入排庭本……
虽然听起来只是工作中细枝末节的小事,但张秋艳说,见微知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每个细节都做到事无纰漏,才能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案件。
在张秋艳的培养下,“阳光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也逐渐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法官助理项曦几乎可以独立处理所有的诉前调解工作以及文书草拟工作,而书记员李俊华对卷宗分类、沟通当事人、快速处理事务性工作方面也钻研出了独到的技巧。
阳光审判,默契配合中体现团队效率
传统的“一审一书”模式法官和书记员联系紧密,但审书职责不分,使得法官经常身兼半个书记员,从事非常多的程序性、事务性工作,而司法改革之后的审判团队模式则可以让成员各司其职。
阳光团队就是这样一支年轻、富有活力而又团结一心、默契配合的团队
在团队建设初期阶段,张秋艳也为如何分配团队中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工作煞费苦心,事务性工作和专业性工作如何划分,工作量如何平衡都是她需要考虑的问题。“阳光团队”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开始也会因为职责分配不均而产生一些各式各样的小摩擦,但时间和实践永远是检验和磨合的最好方式。
如今的“阳光团队”成员之间权责明晰,以法官为中心,指导安排审判团队工作,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分工合作、机动配合,既可以分别配合法官完成法庭记录工作,也可能独立成组进行一般的庭前调解工作和庭后释法工作,逐渐形成了1+1+1>3的效果,团队氛围积极向上,既高效完成了审判工作,也实现了“传帮带”的内部业务能力培养。
默契配合,相互协调
对待案件“用心”
对待当事人“走心”
采用“接地气”的工作方法,积极同当事人沟通,安抚当事人情绪,既高效地解决了案件,又充分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并产生了良好的普法教育的效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服判。
阳光普法,铿锵行进间光洒京郊大地
阳光审判团队”不仅是法庭上的团队,也是一支行走的普法团队。法官不应该只做法庭上的法官,更应该兼具更多道德和文化层面的责任,担负着向社会传输法治思想、法治意识的使命。
春风化雨
司法为民
通过怀柔法院搭建的平台以及张秋艳法官担任着的怀柔区“法制村长”“法制校长”等职务的便利条件,阳光团队经常利用审判之余,到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地进行普法教育,也会利用外出送达、调查的机会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真正做到了春风化雨,司法为民。
“阳光审判团队”
作为北京上千支司法审判团队中的一员
秉持着法律至上的理想信念
怀揣着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坚定着司法为民的职业目标
紧随司法改革的步伐,致力化身司法之光
将法治的光辉洒向怀柔法治大地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