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法制日报头版刊登文章《推动山西政法工作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访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商黎光》,在“新时代政法工作新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一周年巡礼”专栏中进行展示,全文如下:
9月6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山西省委楼,按下电梯,来到7楼的一间小会议室。
见到记者前来,商黎光起身与记者握手寒暄。
身高体健、温文儒雅是这位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给人的第一印象。
落座后,商黎光直奔主题: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如何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是各级政法机关的一道必答题。
随后,记者就山西如何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对商黎光进行了专访。
高压态势推进扫黑除恶
今年年初,党中央部署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谈起当前声势浩大的专项斗争,商黎光打开了话匣子:黑恶势力犯罪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通过连续多年的严厉打击,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没有彻底根除。
“扫黑除恶,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必须下狠手、出重拳、用重典!”商黎光的话掷地有声。
他说,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山西公安机关全力以赴,集中优势警力,对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案件,采取挂牌督办、上提一级、异地用警、异地羁押等措施,审判、检察机关及时跟进,确保了案件查办的顺利进行,形成了高压态势。
山西省委政法委建立了“一制度两台账”,对重大案件线索直接督办,对“保护伞”线索统一移交省纪委监委。
8月3日,在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委在打响全省扫黑除恶第一枪的运城市闻喜县召开了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对把专项斗争引向深入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个进一步”要求,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明确了方向、强化了举措、鼓舞了干劲。
商黎光说,当前,中央扫黑除恶第二督导组正在山西进行督导,山西将以督导为重要契机,主动接受中央督导组的检查和指导,边督边改、立行立改,不断增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求深入、扩战果、办铁案、强综治、除隐患,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重心下移推广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山西是如何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
商黎光递给记者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指导意见》。
“为了确保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三晋大地开花结果,今年5月,我们以省委名义率先在全国下发了这份指导意见。”记者边看文件,边听商黎光介绍。
围绕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山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不断建立健全有活力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打造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好乡镇、街道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动乡镇、街道把工作重心放到社会治理工作上来。
完善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机制。切实推进乡村治理,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有效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着力抓好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和企地共建平安工作,积小安为大安,促进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突出重点深化法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革命”二字充分体现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商黎光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在“深化”两个字上下功夫。
具体如何深化?面对记者的提问,商黎光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考评办法,并纳入政绩评价体系,突出了法治考核的杠杆作用。
二是结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实际,持续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环保领域法治攻坚等专项行动,强化了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三是着眼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确定了22项省级法治惠民项目,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是全面推开省级法治创建示范点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乡联动,机关、单位、学校、村(社区)、企业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
商黎光补充说,山西还依托省法学会所属各研究会和学术委员会,加强重点课题研究,主动服务领导决策,主动服务基层工作,特别是组织优秀法学专家担任党委、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开展省、市立法项目的调研、咨询、论证、评估等工作,促进了法学研究成果的多方位转化。
首试政治督察建长效机制
转行政法工作之前,商黎光曾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了26年,因此,对加强队伍建设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必须防微杜渐,小问题听之任之,最终将会引发大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政法队伍政治督察制度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对于被督查对象好比进行一次全面政治体检,将问题消除在了萌芽。”商黎光介绍道。
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去年7月,山西省委政法委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法队伍政治督察试点工作。
如何对政法队伍进行政治督察?主要督察哪些方面的情况?督察的效果怎么样?
面对记者一连串提问,商黎光把厚厚一摞材料放到了记者面前,“你边看材料,我边给你介绍”:
我们分别选择了一个市和一个县的政法单位,开展了政治督察试点工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谈心谈话、查阅复制资料、开展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主要对被督察单位就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督察。
督察工作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反馈,并形成专题报告向省委进行了汇报。对被督察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线索,分级分层进行反馈,逐项提出了工作建议和整改要求。
为了使政治督察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我们重点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比如定期掌握整改情况、督促被督察单位汇报阶段性整改进展、开展督察“回头看”工作等等。
“今年以来,我就亲自带队对被督察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目前看,效果不错。”商黎光笑着说。
集后发优势推进智能化
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就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除“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加强过硬队伍建设”外,还首次提出“深化智能化建设”。
说到智能化建设,商黎光坦诚地说:在这方面,山西发展比较滞后、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后发有后发的优势,只要抓住发展机遇,就能努力赶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实施了山西政法综合信息网扩容改造工程。扩容、增效之后,全省政法信息网络将实现纵横联通、全面覆盖。同时,加快信息资源互通融合,大力推进全省政法大数据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如公安系统建设的“一云多网”高标准大数据中心,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实现了对预警群体活跃度、聚集度、异常度和风险度的实时掌控,在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和社会治安态势的精准管控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山西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试点省份之一。
商黎光介绍说,在加快实战平台建设方面,山西在学习借鉴和引进上海系统的同时,还在太原、朔州两市法检系统全面开展了试点应用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山西实际的刑事案件证据指引标准,并对提交证据和案件材料的自动检验、提示、把关、监督等内容进一步加以规范。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临别之际,商黎光紧握记者的手说:“希望你们继续发挥优势,多多支持山西政法综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