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之后,9月28日上午9时许,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
新揭牌的广州互联网法院,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48号环球贸易中心48-53层(地铁磨碟沙C出口旁)。据了解,广州互联网法院按照广州市城区基层人民法院设置,对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接受广州中院的监督和指导,集中管辖广州市辖区内的11类一审涉互联网案件。
当事人对广州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由广州中院审理,但互联网著作权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的上诉案件,由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理。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自助机上,当事人可用身份证、人脸识别自助立案,立案材料通过文字识别直接上传系统,现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能提供简单的咨询和引导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当事人的体验,广州互联网法院智慧审理平台参考了微信、QQ等常用软件操作习惯,科学设计用户界面,让当事人无须培训,上手即会操作。
针对当事人感到头疼的填表问题,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算法,在线自动获取相关数据。
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审理以全程在线为基本原则,案件的受理、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庭前准备、庭审、宣判等诉讼环节一般在互联网上完成。
与传统的法庭相比,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网络庭审法庭内既没有原、被告席,也没有旁听位,面对审判席的是几块大屏幕。天各一方的原告和被告,只需通过“刷脸”认证,网络视频连线,便可进入庭审现场,而公众在手机上就能观看庭审直播。
不过,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案件审理需要,法院可以决定在线下完成部分诉讼环节。广州互联网法院仍有标准法庭,原被告席共同面向法官。
结合涉互联网案件的特征,广州互联网法院还实现了审判碎片化,可通过在线视频、在线留言的方式,实现异地异步审理,进一步方便当事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诉讼活动。整个诉讼服务过程,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全流程,实现过程可溯、记录可查。
每个员额法官的办公室都是一个在线“调解室”,法官可随时在曲面屏上展开在线调解。
广州互联网法院设分党组,接受广州中院党组的领导;设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综合审判一庭、综合审判二庭、综合审判三庭、政治处(机关党委)、执行局、综合办公室(司法警察大队)、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等8个内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