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善言辞,但在执行过程中雷厉风行;他不苟言笑,却总是与老百姓推心置腹地交流。在执行局办公室里,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充满了对他的感激与信任。他,就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庭长刘恩生。
创下办案数最高纪录
2017年6月,刘恩生开始担任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庭长,主要负责执行实施工作。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审判一线工作。2011年,汉沽审判管理委员会成立速裁法庭,刘恩生走马上任,独挑大梁,个人办案数量也创下了汉沽审判管理委员会历史上法官办案数量最高纪录,经他审理的各类案件都做到了无错案、无违纪、零信访。
调到执行局任职后,刘恩生学习执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执行规范,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并与其他同事一起,妥善执结了多起疑难复杂案件。

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2017年底,刘恩生负责一起执行款达5000余万元的仲裁案件。此间,他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向高院有关庭室反馈,最终在农历腊月二十八,将5000余万元执行款发放给申请执行人。该公司得以在年前将工资发放到数百名农民工手中,确保农民工度过一个幸福安乐的春节。
破解过期啤酒处置难题
2018年3月,刘恩生办理一起仓库合同纠纷案,申请执行人是某物流有限公司,被执行人是浙江某贸易公司。该公司租用申请执行人的仓库存放啤酒,后长期拖欠租金,无力偿还债务,任由法院处置存放仓库的这批啤酒。
但在法院依法对啤酒残值予以评估准备拍卖时,却遇到了“难题”:这74万余听、360桶啤酒均已过期,如何防止这批过期啤酒流入市场,执行局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后,制定了详细方案。

刘恩生在啤酒处理现场
鉴于涉及多个部门,作为承办法官,刘恩生先后走访海关和食品检验检疫部门了解类似案件处理方式。同时,实地考察啤酒罐仓储情况,寻求止损方法,并耐心向申请执行人告知拍卖可能需要的时间和流拍风险。
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遵守司法程序的前提下,权衡各种方案后,刘恩生决定:由物流有限公司自行变卖啤酒残值,但执行局要审查买受人相关资质,并对啤酒处置过程全程跟踪监督。
接下来,在对买受人姜某的资质进行审查后,刘恩生邀请两名执法监督员,其中一名为人大代表,一名为政协委员,于3月1日到3月3日期间在啤酒处理现场,对啤酒从出库到处理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记录。
最终,这起案件得到执行双方的认可,同时有效避免了过期啤酒流入市场,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找到“第三方债权”助结案
滨海新区一家生产防水建材的公司,在将一批价值99万元的建材发货给另一家企业后,货款迟迟没有收回来,前往该企业的办公地点,发现长期无人,似乎有意躲避。
2017年6月,案件成讼后,该公司负责人找到法院执行局,请求依法处置被执行人名下财产。
此时,被执行人依旧避而不见。刘恩生通过网络查控,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无任何财产。这起棘手的执行案该如何办理?通过与申请执行人多次沟通,刘恩生了解到,涉及该案的这批防水建材,能够使用的企业并不多,结合之前掌握的销售记录,可以大致确定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

为社区居民普法
根据刘恩生的建议,公司业务人员前往可能购买这批防水建材的企业进行调查,并最终确定了被执行人将建材卖到某水利公司驻天津企业的情况。
建材的流向找到了。刘恩生与驻津企业负责人多次进行沟通,发现被执行人在该企业尚有200余万元的“第三方债权”。得知法院可能将这部分债权冻结,消失已久的被执行人终于现身,并主动偿还了欠款和利息,历时半年的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来到执行局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恩生远赴千里查控财产,雷厉风行拘留“老赖”,始终战斗在执行一线。谈及今后,他表示,不仅要对法律负责,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攻坚战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