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见字如面,援藏检察官的“中秋家书”

2018-09-24 17:25  来源:浙江检察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见字如面,援藏检察官的“中秋家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你和家人团圆了吗?

这里有5封来自浙江检察机关2018年“双百”援藏干部的“中秋家书”。尽管与我们相隔4000多公里,彼此却拥有着“同样月光”,让我们互道一声:“中秋快乐!”

心安处即是家。

 

撰文|胡涛

(作者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挂职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检察院)

中秋前夕的9月21日,在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空之城”西藏那曲市,我在全面审阅案卷基础上,与同事们热烈讨论一起公安移送起诉经济犯罪案件的取证固证、法律适用问题。

期间有激烈辩论,缺氧头痛就猛吸几口桌上常备的罐装氧,最后,我们形成了退查若干关键性证据的共识。该案办案期限紧张,承办人孙志新与我约定中秋期间合作撰写退查提纲。

胡涛(左一)与那曲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在调研途中

这一天,浓缩了我作为“双百”援藏公诉干部的苦与乐。

高原环境艰苦,心率加快、血压飙升、失眠缺觉都对我造成困扰,但更多的是与藏区同仁交流协作、成功办案的喜悦。

这其中,既有若干提前介入和参办的重大公诉、申诉案件,又有与市院、基层院探讨办理的十余起请示案件,更有随市院副检察长刘发林翻越海拔5300米山脉调研,与基层院干警面对面座谈,并坚持问题导向形成课件与全市政法干警的视频交流……都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晚上九点钟的藏北草原,夕阳恋恋不舍地收走最后一缕余晖。

 

在院领导的安排下,贴心的同事带我到茶餐厅过中秋。

满桌的月饼、糌粑、奶酪、干果、牦牛肉干摆上,盛满情义的甜茶频频举起碰杯,暖人心的祝福话语声声传递……

这个最近月亮的中秋也让人感觉最近亲情,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而是“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深感悟。

那山那水那人,那夜那月那曲,从此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撰文|叶丽芳

(作者系温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挂职于西藏自治区嘉黎县人民检察院)

临近中秋,我的援藏生涯已近2/3。

在西藏嘉黎县人民检察院的55天,有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吸氧、第一次失眠、第一次不敢与家人视频、第一次联想到死亡;第一次十天才洗一次澡、第一次举起手机不是“等风来”而是等着信号来、第一次一边用牦牛粪生火一边感受“面朝牛粪、春暖花开”、第一次感受到检察官的孤独;

 

第一次办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第一次观摩由藏族同胞组成控辩审三方的藏语庭审、第一次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全程站立脱稿讲课、第一次给300名的藏族干部讲《红楼梦》里的法律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无论客观环境如何,阳光的心态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氧气”;比起三年的援藏干部,我的三个月的援藏时间很短,我放弃的很少,但我在这里得到的却很多!由衷的感谢组织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成为浙江检察系统的首位援藏女干部,让我的生命因为这片雪域高原变得更有意义!

月在西藏分外明,月亮代表我的心,希望家人安康,祝愿领导、同事阖家团圆!扎西德勒!

 

撰文|张吕

(作者系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团委副书记、驻省乔司监狱检察室副主任,挂职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检察院)

那曲地区节假日有“放假不放人”的说法,意思是即便休息日,人员也要在那曲随时待命,特别是碰到专案上来时间紧张的特殊时期,加班加点提审办案是家常便饭。

 

今年中秋前夕,适逢当地公安将一件涉黑专案提请检察院审查逮捕,检察长、专委亲自到看守所提审,一连数日。

我这个执检部门的“外人”也被动员起来查找资料,介绍浙江办理涉黑案件的经验,参与专案调查取证、案件定性等问题的讨论(在此,要感谢几位被我电话骚扰甚至半夜仍在为我答疑解惑的公诉小伙伴们)。打击犯罪,这个中秋我们会过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中秋节前,正好我结束在色尼区院的工作,开始在那曲市院的挂职。我一边准备在色尼的“离别”挂职交流课件,一边按照市院执检局要求开展看守所节前巡回检察和法院财产刑监督的对接工作。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在宿舍正好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工作这些年来的所感所悟,也可以和家人视频聊天,看看妻子生活是否顺利,父母身体是否健康,儿子是否又调皮捣蛋。

 

要说中秋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但我身边同样有太多放假不回家的检察官,我们就像兄弟一样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我们就在这海拔4500米的羌塘草原上举杯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吧!

 

撰文|俞林

(作者系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副主任,挂职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西藏过中秋节。离家几千里,只能通过电话表达节日的问候,言语间时不时会流露出思乡之情。尽管一个多月前离开宁波时,我已尽了最大努力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但生活的繁琐还是让我有诸多牵挂。

 

高原也有和家乡一样的月饼,咬上一口,倍感亲切。桌上放着醇香的青稞酒、浓郁的酥油茶和洁白的哈达,我在离天更近的地方对着满月祈祷,希望家人健康快乐。

 

这段时间我对寂寞与思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我知道选择了援藏,就要暂时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三个月短期进藏工作相比那些援藏三年的干部,比起在西藏扎根的干部,我的付出又显得微不足道。

援藏,是一次身体上的历练,又是一次思想上的升华,我学会了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去寻找快乐。我坚信,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远处是拉萨绵延起伏的山和湍湍流淌的河,也许这片山水见证了很多人无法体会的援藏情怀。

夜幕降临,不管你身处何方,我们都拥有同一个月亮!

 

撰文|郑海明

(作者系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挂职于西藏自治区比如县人民检察院)

“一座山,在西藏,长一万年,就是格聂雪山;开一万年,就仰望拉萨高原;想一万年,就成了卡子拉山口……”

耳边回荡着初入高原时的歌谣,转眼已是中秋佳节,风儿吹过耳旁,像家乡曹娥江畔的轻声低语。

 

西藏这片土地,于我这个90后而言,已然意义非凡。

第一次在雪域高原和同事朋友度过了28岁的生日,参与办理了比如县首个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案件,第一个立案监督案件,第一次进入比如一中为学生讲课,为政法干警讲课。

今年更是第一次在比如过中秋,阖家团圆的日子,遥望夜空中这轮圆月,我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好友,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但身边有着一群亲切可爱的同事从进藏那天起就对我诸多照顾,中秋也邀我一同过节,让我在这倍感温暖。

 

梳理援藏这几月,经历了高寒缺氧的考验,我对健康有了深刻切实的认识;进行了提审、批捕、公诉、开庭、案件交流、法制讲课,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看到了最蓝最美的天空,我为祖国的壮丽河山由衷自豪;下乡到条件艰苦的山区,我与藏族同胞有了更浓厚的情谊。

言简情深,格桑花开遍了美丽的藏区,高原的风吹不散心头的笃定,冬日的雪融不化胸中的温热,一份援藏90后的人生答卷正在缓缓书写。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检察官们,送一句“祝福!”道一声“辛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法院人珍视的“团圆”是什么模样?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吉林省首例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刑事案一审宣判

私自运输森林病虫害疫区树苗,可能会造成重大植物疫情的严重后果。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守护天使:我们在你身后

“你为什么低头?你为什么恐惧?你为什么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