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催泪大团圆:自制十万月饼,今年的中秋他们这么过
月圆!家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身陷囹圄的服刑人员来说,更是如此。传统佳节中秋节来临,福建各监狱高墙内,服刑人员如何度过?
妈妈,我想你了
服刑人员自制月饼
和面、调馅儿、烘烤......
福建福清监狱的食堂里,一早便飘出阵阵香气。在厨房忙碌的,清一色是穿着囚服、带着囚帽的服刑人员。
服刑人员端出自制月饼等亲人
福清监狱副监狱长孔庆辉拿起一块颜色酥黄、泛着油光的月饼说:“这些月饼都是服刑人员自己做的,买的都是最新鲜优质的食材,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每个服刑人员都能吃到至少两个月饼,我们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了却思乡之苦,激励他们安心服刑改造。”
月饼种类有豆沙馅、蛋黄馅、果粒馅等等。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月饼,刻着“平安”“快乐”等祝福语,渲染着节日的气氛。
“特殊”的团圆饭
相比中秋赏月吃月饼,服刑人员更期盼的是与亲人跨越藩篱的团聚。21日上午,300多名服刑人员家属进入漳州监狱监区,与服刑人员面对面交流,吃顿团圆饭,了解自己亲人的改造和生活情况。
人群中,服刑人员施某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头发花白的老母亲,他大踏步走向母亲,一把搂住了母亲和同来的妻女。这个拥抱足足持续了3分多钟,看得出来,谁都不舍得松手。
妈妈,别哭
抱过之后,施某某赶紧拉着亲人坐下,给女儿递上一颗苹果,给老婆手里塞一块月饼。手上帮母亲剥着鸭蛋壳,施某某的眼睛却一直看着13岁的女儿。 “长这么高了!我离家的时候你才刚过1.2米呢。”
在1小时的会见时间内,施某某和家人的手始终握在一起没松开过,四个人面对面聊天,泪眼婆娑,被泪水浸泡的纸巾堆满了桌面。这家人来自泉州,入狱5年多来,这是施某某第一次见到女儿。
“我一定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家。”送别家人时,施某某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向母亲立下保证。
跪别父母,要听警官教诲积极改造
一旁的漳州监狱副监狱长卢良川说,施某某在服刑中情绪多次出现反复,民警多次沟通了解到,其反常情绪源自对家人的思念。中秋佳节前,监狱特地安排他们与家属团聚,让他们能够从亲情中汲取积极改造重获新生的力量。
“妈妈,中秋节快乐!”
在仓山监狱,服刑人员谭某手上抓着一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眼睛却紧紧盯着面前的大碗和里面的骰子。这本书是他刚刚通过博饼获得的,除了励志书籍,他和其他服刑人员还能通过博饼得到水果、牙膏、卷纸等奖品。
仓山监狱副监狱长林栋介绍:“亲情感化在促进服刑人员改造上有着特殊意义。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将严格执法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对罪犯实行‘有希望的改造,有温度的监管,有公信的执法’,通过组织开展家属进监亲情帮教、开通亲情电话、亲情会餐、离监探亲等活动,让亲情融化感化服刑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除了博饼游戏,福建全省各监狱还举办了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歌友会等文体活动。中秋当晚,服刑人员还可收看电视中秋晚会节目。
在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14岁的袁某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中秋节快乐!”在电话里,他告诉妈妈,自己十分后悔当初做错了事,触犯法律也痛失自由,但是在少管所里,他捡起了以前贪玩不懂事落下的学业,每天上课、做作业,生活简单平静。
照顾好爸妈,我会安心改造早日回家
据统计,今年中秋期间,福建全省监狱500多名服刑人员成为临时“面点师”,自制10万多个月饼,用了20多吨面粉、白糖、芝麻、蛋黄等原料。服刑人员可在高墙内赏月、品尝自制月饼,解除相思之苦。
4000余名服刑人员家属走进高墙与亲人相会,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夫妻深情对视、兄弟促膝长谈、母子的相拥而泣......他们互诉衷肠畅叙离别之情,共话团圆共同规划“回家路”。
暖暖的爱意,融融的亲情缓解了狱中囚子思亲念家的压力,更增添了他们奋力新生的动力。(陈宇光 许海峰 张润民 李发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