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为啥群众们都说,有纠纷找建设法庭?

2018-09-21 19:16  来源:福建大田法院微公号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法庭在大山中流动,安宁在乡村里常存。

  一句“有纠纷,找建设法庭”的朴实话语道出了福建大田法院法官深深的为民情怀和历史责任。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节奏,大田法院建设法庭走过几十载光辉历程。该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共获国家荣誉6项,省、市级荣誉20余项,先后摘取了“全国优秀人民法庭”、“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法庭建设篇

  人民法庭分布在城郊和农村集镇,点多、面广,贴近基层,处于审判工作的最前沿,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人民法院的重要“窗口”。

  早期的建设法庭,办公场所设在村部,面积很小的一间房,既用来开庭也用来办公,下乡送达、走访调查最早用步行,去比较偏远的乡镇要走一天的路程。日积月累,法庭干警们的足迹便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90年代,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多,法庭配备了一辆吉普车,大大节省了花在路上的时间。

  如今,建设法庭是一栋别致的现代化建筑,一楼是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审判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二楼是办公场所;三楼是食堂和宿舍,为法庭干警们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围绕建设“智慧法院”目标,建设法庭全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和科技法庭等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审判管理工作。

  调解工作篇

  早在1997年,建设法庭便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推出了法官责任片区、自备审判桌椅巡回办案、电脑联网当天审结当天送达法律文书等创新举措。从此,村民们有了纠纷,就拨打法庭热线电话7408020,法官们立即上门帮助解决。

  2015年,建设法庭在辖区乡镇设立法官工作室,并配备2名法官、1名书记员和1名陪审员,实行每周定点办案工作机制,面向群众开展诉前调解、诉调衔接、指导民调、法制宣传等司法服务。

  工作室成立至今,驻点办案419次,排查隐患108起,化解矛盾纠纷367件,在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矛盾纠纷、联系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当地群众、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

  巡回审判篇

  在艰苦的条件下,早期的巡回审判现场就是由两张桌子、一条布幅、几把凳子、一块流动宣传板构筑的。

  法庭秉承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尊民爱民情怀,开辟能动司法新平台,进一步延伸为民便民利民之路,开展了“走百村入千户送达、巡回办案万里行”活动,探索出“流动法庭”巡回办案举措。

  现如今,法庭巡回审判的传统没有丢,巡回审判的设备也变得更为便携、实用,定期和不定期灵活安排开庭时间,真正做到“有案审案、无案咨询、全程普法”。同时,法庭注重加大司法公开,选取部分巡回审判案件在网络上进行直播,进一步扩大宣传普法效果。

  此外,法庭在传统送达基础上,开通了专门微信号,采取微信送达、短信送达等方式,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之余也进一步提升了送达工作质效。

  仅今年以来,建设法庭共巡回审理案件73件,开展普法活动6场次,发放法律宣传单1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

  当然,建设法庭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的改善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司法为民各项措施的落实上。法庭的工作人员不忘便民之心,定期开展巡回审判,进企业、进社区,走乡串户,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倍感任重道远。建设法庭将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继续发扬传统,适应新的形式,继续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际刑警红色通报通缉王世君 为公安部A通涉黑嫌犯

9月19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布了对首犯王世君(王四四)的红色通报,全球追缉该犯罪嫌疑人。

吉林省首例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刑事案一审宣判

私自运输森林病虫害疫区树苗,可能会造成重大植物疫情的严重后果。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守护天使:我们在你身后

“你为什么低头?你为什么恐惧?你为什么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