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岁的懵懂少年,
到现在37岁的中年人,
21年光阴如梭,
远在800多公里之外的颜应发,
终于来到了“恩人”的故乡,
给“夏叔叔”道一声迟来的感谢。
21年前,因为追逃前往贵州的广东佛山民警夏冠辉,机缘巧合下给当地高中生颜应发资助了500元,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500元,却改变了颜应发的一生。颜应发此后成为一名人民老师,他多年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恩人”的寻找。今日下午,在两地公安的“牵线”下,颜应发终于来到了佛山高明,完成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寻恩”之旅。
无奈:
贫困让他几乎放弃学业
今年37岁的颜应发,是一名从“大山”里出来的人民教师。他出生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苗寨,颜应发父母靠种田为生,支撑着一家七口的生活。这个海拔1200米的苗寨里,由于土地不肥沃,水稻产量不稳定,万一哪年碰上干旱天气,吃不饱是常有的事。
正因为童年的经历,走出大山,是颜应发一直以来的愿望。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1996年考上了贵定县重点中学贵定一中高中部。“他在农村初中考上我们高中。”时任贵定一中校长朱家俊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朱家俊经常东奔西跑筹集资金。命运与颜应发开了个玩笑。那段时间,妈妈患上了重病,让这个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连每周五元钱的生活费,家庭都无法支持他。
颜应发至今还记得,在1997年的一个晚上,他看到父亲愁眉深锁的样子,他咬了咬牙,含泪跟父亲说:“我读高中的费用比较高,我想我就不读了,让两个妹妹继续读书吧。”寒窗苦读十年,却要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学业。可想而知,颜应发说出这番话,需要多大的勇气。
转机:
广东追逃民警倾囊相助
16岁的贵州学生颜应发与30岁的广东民警夏冠辉,虽然素未谋面,却从这一年开始冥冥中有了交集。
1997年4月,高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夏冠辉与另外两位民警一起来贵州追逃,在贵定县公安局,当年的刑侦队长张小龙与夏冠辉一行接洽。当天下午,张小龙所在的刑侦大队要去贵定一中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考虑到抓捕行动是在当天晚上,夏冠辉跟随张小龙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
在了解到学校贫困学生的情况后,夏冠辉当即决定要资助一名学生。老校长朱家俊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当时拿着我们给的学生资料,一页一页地翻开,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学习情况,最终他选择了捐助颜应发。”夏冠辉问一年需要多少钱,朱家俊告诉他,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50元,扣除寒暑假,应该是500元。夏冠辉听说后,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掏出了500元,交给了学校的工作人员。
这500元,是夏冠辉当时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而在颜应发眼中,这更是一笔巨款。由于自己省吃俭用,这在旁人看来一年的费用,实际上足够解决他高中阶段的生活费。由于行程仓促,夏冠辉与颜应发未能见上一面,临行前夏冠辉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欣喜:
由此改变的人生轨迹
“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颜应发从老师口中得知此事后,他马上想当面谢谢这位好心人,无奈当时夏冠辉已经完成了抓捕任务,回到佛山高明。
从老师那里要到了夏冠辉的地址后,颜应发鼓起勇气给夏冠辉写了第一封信。“那封信主要还是表达了感谢之情,没想到夏叔叔很快就回我信了。”颜应发说,夏冠辉在回信里,鼓励他改变家里的情况,好好读书。
“我也是特困生,多次领取助学金才能把自己的学业完成并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家里面有其他的困难,请转告一声,我将力所能及支持你,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缘份,我看到一颗新星崛起。”夏冠辉回信的内容,颜应发一字一句记得清清楚楚。
颜应发随后寄出了自己唯一一张全家福。他在信里答应夏冠辉自己一定会好好读书,同时希望夏冠辉能给他寄来一张照片,好让他知道自己的恩人长什么样子。夏冠辉在第二封回信中,表示这只是一点小帮助,让他不用一直记挂着这个事情。
夏冠辉的回信颜应发珍藏了20多年。“现在想起来,那几年是我最艰难的时间。母亲去世也给了我和家庭很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度想过辍学,后来父亲说夏叔叔帮助过我,我要给一个交代他。”颜应发说,正是夏冠辉的帮助让他重新回到学校,才得以高考。“没有夏叔叔,我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截然不同。”
延续:
回到母校帮助困难学生
颜应发说,在得知夏冠辉是公安民警之后,颜应发有一段时间还想报读公安学校,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沿着自己“恩人”的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由于身高条件的限制,颜应发这一愿望没能实现。
高中毕业后,颜应发考上了贵州民族学院数学系。而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母校贵定一中当老师。他说,自己选择回到母校,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日有好心人支持了他,他也希望能在母校好好工作,有机会帮助困难学生;二是希望夏叔叔能再一次来到贵定,可以好好当面感谢他。
15年过去了,母校换了新校址,改名为贵定中学。桃李芬芳,颜应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在学生心中,颜老师充满爱心,时常关怀和支持家庭困难的学生。
“记得有一次放学,我看见有位男生坐着一直不走,颜老师悄悄过去问他,你是不是没有车费?然后学生说是,颜老师说我先拿50块钱给你,你先回家。男生才收拾书包回家。他还经常主动去用自己的工资借钱给学生,有时学生生活费不够,他也主动提供钱给学生吃饭。”颜应发的学生郑荣平这样描述自己老师的点滴。
“现在我还没有能力资助困难学生,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暂度难关。”颜应发说。
寻恩:
两地公安联手找到“恩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找夏叔叔,我的父亲、二伯也一直叮嘱我,一定要当面谢谢夏叔叔。”颜应发说。多年过去了,夏警官没有来,几经辗转,颜应发也失去了和夏警官的联系。21年后,感恩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颜应发见到“夏叔叔”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今年8月,颜应发来到了贵州市贵定公安局宝山派出所。据当时接待他的民警胡波介绍,他当时手里拿着一封信就来到这里,说要找21年前帮助过他的恩人,民警于是去翻查了之前的备案,终于找到了当年资助过他的那一位民警——夏冠辉的资料。
“经过多方了解,确定了夏冠辉警官就在广东佛山市高明公安分局,我联系到他们的大队领导,然后把这根线给他们连起来了。”胡波说。
这时的夏冠辉已经51岁,是高明公安分局新城派出所的刑警。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出差回来,就听到刑警大队的领导问起这件事情。“我只记得我当时资助过一个孩子,但细节我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夏冠辉,听到这名当年的少年一直都在寻找他,他首先觉得很意外,因为他觉得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没想到会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接下来,他更觉得欣慰:“我捐助了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这也说明我当年的举动非常正确。”
现场:
时隔21年的拥抱与道谢
由于“山竹”来袭,高铁停运,颜应发原定的“寻恩”之旅延后了几天。不过这与他21年的等待相比,实在算不上漫长。
今天早上,颜应发坐上了高铁,踏上了“寻恩”之旅。听到学生要寻找恩人,已经70多岁的老校长朱家俊也陪着颜应发来到了高明。老校长还专门准备了一幅“警风惠寒”的书法送给夏冠辉。“我作为一家学校的老校长,颜应发作为困难学生,虽然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我们同样对夏警官心存感恩。作为见证人,我一定要来看看夏警官。”对于与颜应发一同前来高明的原因,老校长如此回答。
昨日下午四时许,在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里,颜应发和夏冠辉终于见面,两人多次拥抱。“这么多年不见,之前准备了很多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我现在只想说感谢,你的帮助让我和我的家庭得到了改变。”颜应发说,他现在有漂亮的房子,有贤惠的妻了,有可爱的小孩,这一切都是夏叔叔给予的。他从贵州给夏冠辉带来了一面锦旗,写着“惠及寒门学子,恩同再生父母。”
夏冠辉则说出了自己当时捐助颜应发的原因:“我年少的时候,我的母亲也经常生病,家庭同样很困难。幸运的是,我得到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因此当时对于他的遭遇,我感同身受。”
这一句谢谢,
这一次见面,
时间跨越21年,
空间跨越800多公里。
此刻,终于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