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是一颗“螺丝钉” 牢牢地拧在和谐警民关系这座“连心桥”上

2018-09-19 20:47  来源:平安龙江网  责任编辑:陈艳婷
字号  分享至:

  刘文明,男,1975年11月2日出生,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长安分局社区民警。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荣获2016年“百日护游”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和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从警十七年来,他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家长里短”中不忘初心、在“往来奔波”里砥砺前行。

刘文明在辖区开展工作

  不管大事小情,有事就来找“文明”

  社区民警刘文明分管的建福社区,辖区面积27万平方米,该辖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数量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比例大。刘文明通过入户走访、细致工作,逐渐成为辖区居民眼里的“贴心人”,与居委会、网格长和广大居民共同织密“社区治安防控网”。

   2015年5月,辖区居民任先生着急忙慌地找到刘文明说:“刘警官,我儿子下个月就高考了,得把身份证办了,可是孩子户口和他姥爷的在一起,我和媳妇离婚多年,和他姥爷早都没有联系了,你得帮帮我呀。”一听说孩子要高考,刘文明严肃了起来,这可是大事,耽误不得。为此,刘文明不管上班前还是下班后,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来“堵”孩子姥爷的租房户。十天后,终于找到租房户,并要到了孩子姥爷的联系方式。但老人不是很配合,刘文明语重心长地对他劝说:“虽然他们两口子离婚了,但血缘亲情骨肉是啥也阻挡不了的,不为别的,就为孩子考大学这事,您老就得支持!”在刘文明的努力下,如愿地为孩子办理了身份证,顺利参加了高考。如今,每逢寒暑假,孩子都会到队里看看刘文明,一口“叔叔”、一口“大侄”,胜似亲情的感情已经走进了这对“叔侄”的心里。

刘文明在辖区开展工作

  破案抓逃也是社区民警的“必修课”

  做好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了解辖区情况、擅长调解纠纷,这些都是社区民警的“专业课”,但在刘文明看来,一名称职的社区民警,不仅要“专业课”优秀、基本功扎实、还要学好打击犯罪这门“必修课”。近两年,经刘文明手中抓获了5名网上逃犯,参与侦破了20余起案件。

   2015年8月,刘文明与同事赶赴我市某村,抓捕被林业公安局因涉嫌损坏公私财物罪列为网上逃犯的孙某。正在民警们要带离孙某的时候,他的儿媳妇冲了过来与民警们发生肢体冲突,采用辱骂、撕扯、拖拽等方式阻碍民警依法执行公务。就在这时,孙某的媳妇拿着铁锹直奔刘文明砍来,刘文明一边拿着执法记录仪取证、一边及时躲闪,铁锹落地时距离刘文明不到“一脚长”,险些被砍伤。但该女子依旧不肯罢休,又朝着刘文明脸部挠去,致刘文明脸部多处被挠伤。最终,刘文明和同事们合力将孙某带回分局。面对突发情况,刘文明沉着应对、处变不惊,为了给同事执法固定住证据,他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虽然想想有些后怕,但我不后悔,当警察就要有担当!”刘文明这样说到。

  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都行!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长安公安分局领导指派刘文明远赴四川执行紧急任务。此时,刘文明的孩子刚刚出生3个多月,老人不在身边,极需要人照顾。面对这种情况,刘文明没有向领导反映家里的实际困难,在受领任务后,第一时间回家收拾行李,联系自己的母亲前来照顾孩子,和妻子简单地做了叮嘱后,便踏上了开往四川的列车。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母亲照顾孩子,妻子在“坐月子”不能出门,这祖孙三代人吃喝咋办?刘文明又没有向单位说明情况,而是委托单位同事,每天“远程遥控”,将需要购买的东西让同事代买送到家中,出差回来后“一并结账”。用刘文明的话说:“对工作我无怨无悔,对同事我万分感激、对家人我有所愧疚”。

  今年6月,刘文明再次受领重要任务,赴外省开展工作。连来带去10天的时间,妻子一个人照顾年仅一岁的孩子。出差回来后,刘文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可孩子已经“不认识”他了。那一刻,刘文明心中“百感交集”,在家呆了没一会,他便返回单位继续工作……

  倾注一腔赤诚,造福一方百姓。刘文明,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他就像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牢牢地拧在和谐警民关系这座“连心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