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山竹”经过菲律宾吕宋岛后移入南海,以强台风强度继续快速逼近广东省沿岸,预计将于16日下午到夜间以强台风级到超强台风级(14级—16级,45—52米/秒)在珠海到湛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并严重影响广东省。
15日18时,经省政府同意,省防总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省政府向全社会发布 了紧急动员令。广东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于18时将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
截至15日23时,湛江、江门、茂名、阳江、广州、珠海、深圳、中山、东莞9个市先后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并组织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等应急措施,减少外出活动人员,避免人员伤亡。汕尾、肇庆、惠州、揭阳、佛山、汕头、潮州等7个市启动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云浮、梅州、河源、清远4个市启动了防风Ⅲ级应急响应,韶关市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全省教育系统已启动防御台风Ⅰ级应急工作机制,9月15日至17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全部停课停学,组织各地各学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全省师生安全。
“山竹”登陆广东强度或跻身前五
15日上午,“山竹”移入南海并减弱为强台风,当日17时其中心位于阳江东南方约82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相当于173公里/小时),中心最低气压945百帕。目前,“山竹”的8级大风半径400公里、10级大风半径200公里、12级大风半径120公里。
省气象台预计,“山竹”将以25到3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趋向广东省中西部沿海,将于16日下午到夜间以强台风级到超强台风级(14级—16级,45—52米/秒)在珠海到湛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山竹”云系庞大,影响范围广,将严重影响粤西和珠三角,其强度有可能跻身自1961年以来登陆广东台风的前五名。
台风“山竹”具有秋季台风强度更强、危害更大、路径变化多端等特点,影响波及全省。省气象台预计,16日—17日,粤西、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市县、汕尾有大暴雨部分市县有特大暴雨,粤东、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粤北市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8日,广东省大部市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粤西九洲江、鉴江、漠阳江、潭江中上游及罗定江、新兴江等河流可能出现2—5米左右的涨水过程,沿海部分城镇可能出现1—2米的内涝,山边、河边区域可能引发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同时台风“山竹”可能带来风暴潮与狂浪叠加影响,15日至17日,预计粤西和珠江口沿海市县风力加大到12级—13级;南海中北部海面风力12级—14级,广东省中西部海面风力逐渐加大到12级—13级。台风中心附近经过的地区风力达14级—16级。
出动16.806万人次排查风险隐患
省防总组织28家成员单位在省三防办联合值守,组织各地、各部门严阵以待,全面落实好各项防风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省防总组织各地对塔吊、脚手架、龙门吊、户外广告牌、市政园林、危旧房、简易板房、铁皮棚屋、危房、深基坑、供用电设施等重点对象,石化、危化品、核电、钢铁等企业,以及地质灾害、低洼内涝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出动巡查排查人员16.806万人次,已排查消除防灾隐患8704处。受台风影响区域实行水库、水电站、江海堤围24小时巡查,责任人全部上岗,落实预排预泄和抢险准备措施。
省防总加密监测预报预警,每天组织气象、海洋、水文、国土、渔业、海事、水利专家会商3次,向市县镇及行业监管部门推送研判信息。省委宣传部组织各新闻媒体单位24小时滚动播报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省应急办、省三防办、省气象局联合全网发布台风预警短信,共计7149万条。广州海岸电台累计播发防台风预警信息约5万多条。
沿海14个地市20691项工程停工
省军区成立抢险救灾专项指挥组,截至9月15日18时,在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珠海、佛山等重点地区预置民兵应急分队4400余人备勤待命,组织佛山、茂名2个抗洪机动救援营640人做好机动支援准备。同时,与辖区驻军沟通对接,协调做好参加救灾准备。共准备冲锋舟(橡皮艇)1000余艘,车辆700余辆,救生衣、救生圈、油锯等物资器材4万余件,保障救灾所需。
省公安消防总队已前置、集结警力150人、17辆救援车赴粤西,其中总队特勤大队11辆消防车、72名消防员已前置到茂名市提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佛山消防支队6辆消防车、57名消防员已集结准备赴阳江增援,总队全勤指挥部21人集结准备赴粤西增援。
截至15日,全省沿海14个地级市的36339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6642名渔排人员已全部上岸;沿海14个地市20691项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部停工;全省共关停滨海、山地旅游景区351家,粤西地区已全部关停;启用避护场所3777个,转移危险区人员10.06万人,安置人员31135人。
解读
广东为何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强台风“山竹”将正面袭击粤西,严重影响广东。9月15日18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这是广东省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什么情况下会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意味着什么?
启动:
24小时内有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
省防总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根据《预案》,应急响应等级按相关职能部门预警信息及其发展趋势、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防汛应急响应、防旱应急响应、防风应急响应、防冻应急响应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应急响应)、重大(Ⅱ级应急响应)、较大(Ⅲ级应急响应)和一般(Ⅳ级应急响应)四个等级。
其中,具备以下条件就可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预报未来24小时内,有风力14级及以上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省(含海域)。
根据15日17时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山竹”将于16日下午到夜间以强台风级到超强台风级(14级—16级,45—52米/秒)在珠海到湛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对广东省有严重影响,这符合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规定。事实上,随着双台风相继逼近,近日省防总根据台风情况,适时、逐级提高防御标准。9月11日8时热带低压在南海东北部海面加强为今年第23号台风“百里嘉”(热带风暴级),省防总于11日9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11日17时随着预计“百里嘉”将在24小时内登陆,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14日18时随着预计“山竹”可能在48小时内登陆,将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15日18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动员:
受影响地区根据各地Ⅰ级响应启动“五停”
此次防御“山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前的当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防御台风“山竹”战前动员会,省委书记李希参加会议并作动员讲话,省长马兴瑞主持会议并讲话;会后,李希等领导赶赴有关市防台风一线现场督导检查台风防御工作。
根据《预案》,省防总除了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还同时报请发出省政府紧急动员令,对各有关地区、各有关单位提出具体防御工作要求。对此,在此次防御“山竹”过程中,省防总经省政府同意,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省政府亦发出关于切实做好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防御工作的紧急动员令,宣告全省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并从全省迅速动员、人员安全转移、加密会商研判、加强风险防控、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信息发布等六方面对做好台风“山竹”防御工作作出动员与要求。
对此,省防总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省里的《预案》没有对“五停”措施作出全省性的规定,但在各地市的应急预案里面,普遍将“五停”纳入了Ⅰ级响应要求,所以此次动员令也要求受台风“山竹”直接影响的地区,要按照当地Ⅰ级响应要求,采取上述应急措施。
此外,根据《预案》,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后,省政府主要领导实施指挥协调,并视情况启动工作小组,成立前线指挥部。省防总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按照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事发地地级以上市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责,启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指挥机制,事发地县级三防指挥部门总指挥在三防指挥部指挥、协调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组织准备、工程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准备、通信准备、工地检查、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全方位部署预防预警行动。
全省各地积极备战做足做细做实各项防御措施
湛江 东海岛重点项目全力防风
14日21时,“山竹”中心附近风力17级,湛江市立即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截至15日17时,湛江启用各类避护场所及安置点766处,转移暴潮巨浪高危区、小流域洪水高危区、地质灾害高危区等危险区域的群众115775名;全市6个滨海浴场、26个旅游景区全部关停,所有游船停航避风,安全撤离游客4521名。
目前,该市应急救援部门已进入抢险准备状态,驻湛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全市37支应急抢险队伍严阵以待,15艘海上应急救助船舶分布在雷州半岛东西岸随时待命。供水部门已设置108个应急供水点,保障极端天气下市区的安全平稳供水。各仓储、批发企业已储存油料约21万吨,可连续供应7天左右。
东海岛是湛江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15日下午,笔者来到东海岛钢铁石化产业配套园区,尽管已是周末,但园区内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剪修树枝,加固树木,紧固门窗玻璃,搬沙袋清理水沟,排查设备隐患。
江门 确保救灾物资2小时可送达
15日18时,江门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即停工、停课、停运、停市、停业。
为做好防风抗灾工作,江门所有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已做好开放准备,备好备足必要的生活保障物资,为妥善安置转移群众提供保障。截至15日9时,江门全市开放应急避护场所937个,转移安置3192人。
同时,江门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已安排24小时值班,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迅速将救灾物资运送至灾区,切实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目前,江门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共储备棉被、毛巾被、折叠床等物资3.3万件,总价近310万元,能在2小时内为全市受灾区域迅速提供物资保障。
目前,江门各地已做好对可能受这次台风威胁的风险隐患区域人员的转移安置准备工作。208个应关停工地全部关停,已撤离人员2082人。全市各级严阵以待,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市241支防汛抢险队伍共4万多人已全部夙夜待命,通信、电力、交通、水务管理部门已落实好抢险抢修队伍和装备,准备充足的防灾抢险救援物资,做好应急处置突发险情和灾情的准备。
茂名 紧急转移5万余名群众
茂名市于15日18时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随即发布防台风紧急动员令,全市范围实行“五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停市、停运,同时开放全市1660处避险避护场所。截至20时,茂名已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53613人。当天上午,茂名召开视频会对防御台风工作再部署、再落实。
在渔船回港方面,全市2979艘渔船已全部回港,222名渔排作业人员全部上岸避险。
在茂名滨海新区沿岸,粤电码头项目、港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工程等17个沿海在建工程项目企业已按照三防预案落实施工场地、人员的安全避风措施,全部关停,撤离人员1478人。18艘海上施工船只已全部靠岸避风,海上作业人员102人已安全回岸。
截至15日20时,茂名已关停景区16个,撤离游客2268名;累计关停工地847处(个);撤离外来务工人员12252人。
当天上午10时,地处山区遭遇强降水极易形成“雨窝”的信宜先行一步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当天18时前完成排查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包括孤寡、留守、五保之类的弱势群体或高切坡危险住户。所有排查出来的危险区域人员统一安置到学校安置点,并进行造册登记。
阳江 全市范围内实行“八停”
从15日18时起,阳江全市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期间全市范围内实行“八停”,即所有高等院校、中小学停课,所有渡口停航,所有陆地车辆(除抢险和指挥车辆外)停止行驶,市区、城镇所有商场停止营业,所有建筑工地停工,行政、企事业单位停工(除应急值守及特殊岗位人员外),所有公众聚集场所停止活动,所有旅游景点停止开放。
笔者从阳江核电、阳江各港口及海陵岛跨海大桥施工现场等沿海重要设施、重点场所处了解到,各处均已按最高标准做好防御台风措施。
阳江核电已提前对1—6号机组厂房内外连通处以及厂区脚手架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台风期间厂房门窗关闭严实、脚手架等设施稳固,并开展了针对台风“山竹”的模拟演练。
阳江海陵岛跨海大桥施工工地也做足防风措施,项目施工方已启动防风应急预案,施工人员及施工作业车辆都已撤离现场,并对留在现场的一些大型机械进行了加固处理。施工用的大型机械设备步履式架桥机,施工方已用长30米、重120吨的箱梁压住,防止在台风来临时出现失稳现象。
广州 南沙港区关闸进入防风状态
15日上午,广州市召开战前动员视频会,对落实全市防御“山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消息,15日18时30分开始,广州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期间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
目前,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应急队伍进入备勤状态,应急抢险物资落实到位,供水、供电、通信、交通、医疗等民生保障有力。截至15日15时,广州市各部门累计投入应急备勤人员7323人次,协调武警部队做好出动400人准备工作,调派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市防汛抢险轻舟大队向南沙区集结备勤。市三防办紧急下沉10艘橡皮艇、征调7台大流量“龙吸水”、2台全地形“龙吸水”和操作人员分配到重点区域待命。
15日10时前,在南沙龙穴岛广州港南沙港区,所有集装箱船舶已全部离港,码头21时关闭闸口,港区全面进入防台风状态。位于南沙沙仔岛的广州港南沙汽车码头则在14日提前进入防台风状态,当晚汽车滚装船已全部离港。
珠海 8000多工人住进会展中心
珠海启动全市防风I级应急响应,全市停工停业停市停课。
15日,为躲避台风“山竹”的侵袭,珠海金湾区辖区内所有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撤离到了安置点。记者在安置点看到,宽阔的场馆内已经铺满了米黄色的凉席,一旁放着救济物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派发食品和水。场馆周围,10多台大功率落地扇正高速运转,领取完物资的工人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玩牌、聊天,一切井然有序。
而在珠海华发十字门会展中心一至三号馆,截至15日20时,共计有8000多名横琴及十字门片区工人入住避风,拱北口岸公安分局及横琴分局民警正在现场维持秩序。作为主城区的香洲区目前也已开放避护场所108处,临险人员已转移8326人,已安置5403人。
截至15日19时30分,全市已开放避护场所222个,安置人员34276人。固定场所分布于救助站、镇街室内活动场所,临时避护场所则包括中小学、体育馆、大型展馆、会议室、政府机构室内活动场所、社区和村居的公共活动场所等。
深圳 百台防台风专项救护车集结
深圳市气象台于15日16时将全市台风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计受“山竹”影响,16日深圳将出现12—15级最大阵风,伴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市进入台风防御状态,15日8时30分起各工地除防风检查及落实防台风措施外已全部停工。
深圳市、区民政系统各有关岗位和防灾减灾救灾机构即日起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开放全市400余处应急避护场所,配备充足物资。深圳市救助站的外展社工和“情暖鹏城”项目提供灾害天气期间24小时响应、30分钟到达现场的街面应急救助服务。
深圳地铁防御暴雨的物资也已到位,目前运行正常,地铁高架段视风力情况降速或停运,平均风7级降速到60公里/时,8级降速到35公里/时,9级风以上停运。
深圳市三防办已组织集结10家市级三防抢险队伍、1000多名专业抢险人员,召集11家驻深解放军武警部队,做好了抢险备勤。全市50台移动泵车和一批专业物资设备已预置到位,并结合防御重点,提前下沉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市区两级医疗救援应急队全部待命,100台防台风专项救护车、900余名应急救护人员集结待命。
东莞 21家旅游景区关闭
根据防风应急响应要求,15日15时起,东莞全市所有在建工地停止施工,在建工程人员全部撤离。正在建设中的虎门二桥按照防御17级台风设计,也于15日开始全线停工。
截至15日16时,东莞港的在港装卸作业船舶已全部离港避风,码头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已暂停。至15日15时,全市所有渡口开始停航。
交通方面,为保障安全,东莞发往粤西方向的班车全部停运。根据东莞市交通局的部署,15日上午全市所有客运站停发湛江、茂名、阳江、广西钦州、北海、海南方向班车,至15日16时已停班132班次。16日起,虎门站营业的所有列车全部停运。
截至15日19时,东莞全市共关闭旅游景区21家,撤离游客29520人。
为了协助湛江市开展台风防御工作,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党员突击队于14日到达湛江市,开展联合防御工作。该局组建了1960人的应急队伍,确保1辆10千伏发电车、16辆380伏发电车、3辆UPS电源车、93台发电机等应急装备随时可调用。
特写
“老人到了卫生院 我们才能安心”
9月15日清晨,台风“山竹”正逐渐逼近广东。一边是沿海滩涂,一边是低洼村庄,一路坎坷颠簸后,记者来到湛江东海岛民安街道的西湾村。由于地势较低,每有台风来湛江,西湾村都要及时安置转移。
当天,记者跟随民安街道三防办主任陈存冶、西湾村村支书沈悦,来到西湾村探访当地的村民转移安置工作。“老人到了卫生院我才能安心。”沈悦说。
苦口劝说不能让万一发生
“看到路旁堤坝上重砌的断口了吗?2014年台风‘海鸥’刮到东海岛,几处堤坝出现了断口,海水倒灌到村里。幸好村民都及时转移了,没人受伤。”陈存冶看着天空说,“成群低飞的蜻蜓就是台风来临的前兆。”
15日清晨,西湾村内一片宁静,但转移安置工作却让陈存冶紧绷神经。“留在村里的村民,将在15日下午6时和16日早上8时分两批次全部转移。”西湾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村民和干部早已经坐满,沈悦正向村民介绍转移安置的方案。
“家里的老人怎么安排?能及时转移吗?吃和住怎么解决?”沈悦刚刚介绍完转移方案,村民就当场提出疑问。
“放心,我们会优先转移老人,也已经安排好住处,有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陪护,一定会把老人照顾好的。”坐在一旁的陈存冶的回答,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动员会只是开始,陈存冶走访劝说的第一户人家就遇到了困难。
“我走了,我家的鸡怎么办?”陈大姐自认为见识过很多台风,她家的房子建得也结实,就不太想走了。
“这次台风都超过15级了,转移总是没错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我们的工作就是不让这万一发生。”陈存冶苦心劝说了5分钟,陈大姐终于松口同意听从安排,在16日8时和其他村民集体转移。
这样挨家挨户地说服,过程辛苦但结果令人欣慰,西湾村村民都愿意听从安排及时转移。
慢点,让老人平稳转移
“今天下午6时,我们会把病人和老人转移至镇上的卫生院,完成第一批转移。”离6时还有一刻钟,沈悦一边说着一边向村口张望。
民安街道边防派出所的武警战士也在树下等待,在救护车到来前可以短暂休息。因为防御台风,他们连续多天都是凌晨2时睡,早上7时起床。刚刚,他们又结束了一轮海面的巡查,除了转移安置村民外,督促渔船回港、检查鱼排加固情况是他们的另一重要工作。
“救护车来了!”随着白色救护车转弯驶入,武警官兵迅速起身,几步来到救护车前。他们的工作来了,一共有4位老人要转移,先来了两辆救护车。
“慢点,小心点,慢点……”民安边防派出所所长王小葵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着旁边的村干部,他们分居担架两旁,紧紧扶着,原本摇摇晃晃的担架平稳起来,一开始蜷缩在上的老人也逐渐舒展了身体。另一边,3名年轻的武警战士紧紧围住一架轮椅,三个方向用力,平稳地把老人送出了狭窄小巷。
两辆救护车转移了3名老人,第三辆救护车还在紧张调度,沈悦在村民家里边打电话边转圈,停不下来。
“我不急,你歇歇吧。”88岁的韩龙二老人对沈悦说,他主动选择了最后一个转移。沈悦坐了下来,电话中依然催促着卫生院。晚上7时,救护车来到,武警战士帮助韩龙二和妻子顺利上车,4名老人全部顺利转移。
16日8时,还有100多名群众将转移至镇上的中学。届时,西湾村的2000多名村民将全部完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