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记者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强烈感受到该院在推进司法改革的大潮中,党组一班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凝心聚力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找差错、强问责、补短板,确保每一案件优质高效“出炉”中取得的成效。
严控标准,奖优罚劣
“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是执法办案,首要责任是案件质量责任。”据六合区法院院长盛皓介绍,2017年1月六合区法院出台并推行《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对评查范围、方式、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并将评查案件分为合格、瑕疵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六合区法院审监庭法官黄宝余说,作为“一案一评”的责任部门,审监庭对全院所有判决案件、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超六个月审理期限案件及部分终结本次执行案件进行逐案评查,对全院已审结案件从办案程序、裁判文书、卷宗装订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评价。该院还要求各庭按照“一案一表”评查模式开展自查。经院主管部门和庭室评查,不合格案件和瑕疵案件较多的部门要向审监庭报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真正做到评查全覆盖、全流程。该院规定,案件质量监督评查情况直接与各部门业绩的评定和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奖优罚劣。该院审结的某药业公司与某机电科技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由于未按规定释明及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在评查中被判定为不合格案件,承办法官、书记员均被扣发了绩效奖励。
六合区法院自开展“真查敢评”,建立起“目标管理、业绩考核、过错追究”三位一体的奖惩激励机制后效果显著。截至2018年7月底共评查审(执)结案件共计2300余件,其中被评为瑕疵等次的百余件,不合格等次的数十件。
事前预防,事中约束
六合区法院“真查敢评”机制,除督促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提高工作质效外,还将事后评查向事前预防推进,有力保障办案质量提升。
六合区法院高度重视法官专业会议作为法官咨询建议机构的重要作用,建立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发现参考性案例、总结裁判规则的工作机制。针对常见多发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在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具体裁判规则,促进裁判标准统一,推动审判工作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此外,院庭长及团队负责人定期分析分管或本部门审判运行态势,讲评典型案件,组织研究法律适用问题,所有工作均有记录备查,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释法答疑、统一尺度。
“一案一评”的开展为优化案件质量事中约束指明了方向。为解决评查中长期未结案件较多的问题,该院严格审限延长的审批,规定申请延长3个月需由分管副院长审批,继续延长审限则必须由院长审批。对违规办理审限变更手续、不及时恢复案件审理,或越权审批、审判管理监管不力等,导致案件无法定情形超审限的,依法依规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同时,审判管理部门每月将审限满9个月案件集中报承办人、部门领导、分管领导和院长,部门需及时研究定案。同时将12月以上未结案件的比例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繁简分流,源头防范
六合区法院以“一案一评”的“真查敢评”,倒逼以评促建,优化审判资源、案件源头防范。
六合区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构建起案件繁简分流体系,整合审判力量,推进团队化、专业化、扁平化体制建设,实现“简案快审、普案细审、繁案精审”。一方面,以“快”为核心,成立4个简案审判团队审理各类简易速裁案件,不区分案件类型,在材料送达、庭审方式、文书制作、宣判等方面简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今年4月至7月底,4个简案团队共受理案件1544件,分流案件比例达到65.15%;结案数1003件,占普通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0%,平均审理天数30天左右。另一方面,以“精”为目标,成立民事、商事、少年家事、房地产等9个专业化案件审判团队审理较为复杂案件,打造精品案件。
此外,六合区法院还全面对标找差,开展“工作质量提升年”“工作质量效率反思月”等活动,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补齐工作短板。
今年以来,六合区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上升到90%,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上升至58%以上,一审判决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率下降到2.5%以内,全院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下降到50件以内,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保持在97.5%以上,全年无违规超审限案件。各项指标均衡发展,主要质效指标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娄银生 周旭日 纪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