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浙江舟山公安唯一“拆弹专家”!这些年他有过多少惊心排爆历险

2018-09-14 20:00  来源:舟山晚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人物名片:

姓名:秦士应

年龄:50岁

籍贯:安徽淮南

职业:特警

人物简介:他是浙江省舟山市公安机关唯一的“排爆手”,与炮弹、炸弹打交道30余年,熟识大多数炮弹,熟谙各种炸弹的起爆和拆除方式,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滩涂突现5枚炮弹

今年7月15日傍晚5时多,定海盐仓外螺头村附近海边,退潮后,滩涂上露出5枚炮弹。村民大老远看到后,吓得马上报了警。

这5枚炮弹有没有危险?该怎么处置?民警心里没底,只得请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排爆手”秦士应出马。

次日傍晚退潮前,50岁、浓眉大眼的秦士应带着绳钩组、探雷针、金属探测器、机械臂、排爆罐等排爆装备赶到现场。排爆服,老秦也带了,但没穿上,因为滩涂上淤泥很厚,排爆服重30公斤,到时可能连脚都迈不动。

安全起见,老秦穿了一套轻便一些的搜爆服,加上头盔,重量为15公斤。他还把特警队平时穿的皮靴换成了普通的软底运动鞋,“行走滩涂,你不能光脚,因为淤泥下面可能有玻璃、铁钉、钢筋等割脚异物,但又不能穿厚底靴,不然可能踩到炮弹也没感觉。”

退潮后,老秦下到滩涂。那5枚裸露的炮弹离岸20余米,分散在方圆5米范围内。担心可能还有别的炮弹藏在泥里,老秦拿着探雷针和金属探测器,小心地边走边探。越走,他的腿陷得越深。身子挪到最近的炮弹旁时,淤泥已经陷到了大腿根,步子重得拎不动,他索性跪下来爬行。

部队排爆手“变身”公安排爆专家

老秦观察这5枚炮弹,分别是3枚60迫击炮炮弹、1枚57高射炮炮弹和1枚37高射炮炮弹。高射炮炮弹的个头比炮击炮炮弹要小很多。

“大多数炮弹,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炮弹。”老秦说。

老秦的老家在安徽淮南,他在舟山当了近20年兵,曾任舟山警备区直属工化勤务营连长、舟山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团军需股长,2006年转业到普陀展茅派出所工作。2010年4月,因在部队有排爆经历,他被调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成了一名排爆专家。

“在部队里经常与炮弹、炸药、地雷、雷管等爆炸物品‘亲密接触’,没想到,转业了又跟爆炸物品打起了交道。”老秦现任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科副科长,是我市公安机关唯一的排爆手。

过去,我市如发现遗落民间的炮弹、炸弹等,公安机关一般请驻地部队出面协助排爆。如今,老秦承担了几乎全市的排爆任务,可谓任重道远。“以前在部队是想办法让炮弹、炸药爆炸,现在是想办法让炮弹、炸药不炸。”老秦笑道。

因部队的排爆装备及排爆方式与公安机关有一定差别,老秦来到特警队后,收集起跟“排爆”有关的案例、资料,研究琢磨,并多次去省里培训学习,很快从部队排爆手转变为公安排爆专家。

出任务事先瞒着家人

近距离看着滩涂上的5枚炮弹,老秦重重吸了一口气。他相信,只要炮弹引信不受撞击,它们就不会爆炸,在滩涂上轻轻移动问题应该不大。 

随后,老秦用绳钩组挨个套住3枚迫击炮炮弹。而高射炮炮弹每个重一二公斤,老秦一手拿了一枚,循着原路往回爬。

上岸后,老秦拉了一下套着迫击炮炮弹的绳索,炮弹没炸,说明其受潮日久,引信已经锈死。随后,他挨个将迫击炮炮弹拉上了岸。

 

之后,这5枚炮弹被放入装有沙子的桶内,由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集中处理。

从走下滩涂到上岸,往返的直线距离不过50米左右,而老秦足足花了半个小时。他全身上下裹着淤泥,到附近的一家船厂用自来水冲洗一番后,拖着湿漉漉的身子回了家。

“怎么搞成这副模样了?”妻子问。

“滩涂上有几枚炮弹。”老秦简短地说。

由于排爆工作有危险性,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老秦每次出任务,事先都不跟家人说。妻子和儿子知道他用心良苦,都很理解和支持。

“以后再遇到这种任务,记得带一套换洗衣物。”妻子说。

爆炸物假的最好

老秦判断,这5枚炮弹可能是部队训练时,炮弹引信失效,没有当场爆炸而遗落下的。另外,舟山民间发现的爆炸物品还有鱼雷、土制炸弹等。

2013年8月,有不法分子打电话敲诈普陀某超市,称自己在超市储物柜里放了炸弹。老秦仔细询问现场情况后,指导民警和超市工作人员进行外围搜爆,自己则挨个打开上百个储物柜检查,有些格子里有顾客的包,而炸弹可能就在其中一个包里。随意触碰包,或有爆炸危险,而因为嫌疑人不在现场,炸弹很可能还是定时的。

老秦戴着电子听音器,一个又一个包地听,挨个排除嫌疑,两个小时后,调查完毕,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假的当然最好。”老秦从超市出来,搜爆服里的衣服已被汗水浸得透湿。

与土制炸弹较量成功

2014年下半年,普陀东极镇一对兄弟互生嫌隙,其中一人扬言要炸了另一人的渔船。他自制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炸弹已在渔船上引爆,另一枚炸弹则未能引爆,留在了渔船甲板上。

考虑到这枚炸弹将作为犯罪嫌疑人定罪的证据,侦查部门要求将它在不引爆的前提下安全拆解,以方便做火药的杀伤力鉴定。

这是一枚用稍大的易拉罐制作的炸弹,易拉罐外表裹着泡沫塑料,里边填装了火药,顶部口子插了导火索,并用蜡烛油密封。导火索长近10厘米,点燃后约可燃烧10秒,因而这枚炸弹可以像手榴弹一样扔出去。

老秦明白,只要不引燃导火索,这枚炸弹就是个头大一些的“鞭炮”。不过,它的口子封得很死,导火索硬是扯不出来。最后,老秦用刀小心地在易拉罐侧面划开一个口子,将火药倒了出来。

经侦查部门称重,火药重400余克。算上易拉罐爆炸时的破片伤害,它在两三米内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坚持体能训练,为了排爆

老秦的工作室里有一个三层的铁架子,上面摆着20多枚“炸弹”,模样和“起爆方式”都不相同,有点火式、触摸感应式、手机遥控式、邮件式、压发式、电子定时式、声控式等。

这些“炸弹”,都是老秦用胶带、电池、电引火头、雷管等材料,仿造全球爆炸案中的各种真实炸弹,制作的模拟装置。

当着记者的面,老秦拿起了一个长方形纸盒模样的邮件式“炸弹”。只见纸盒的盖子刚打开一道缝,“炸弹”里的报警装置就“哇哇哇”地叫了起来。

“真正的邮件式炸弹,也是这样触发的,只不过不是报警而是爆炸了。”他说,“在制作它们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它们的内部构造,知道了它们的‘起爆方式’,以后一旦遇到真货,就能更明白该怎么去处置。”

老秦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做着准备,总共处置了大大小小近20枚炸弹和炮弹。

身为特警,老秦的工作除了为排爆任务冲锋陷阵外,更多的还是日常安保。8月31日至9月2日,今年的东海音乐节在朱家尖举行,老秦在现场连续值了3个夜班。

为了保持体能,50岁的他在训练场上常常与年轻队员较劲,比赛跑步和摔跤,屡败屡战。

“老秦,你也一把年纪了,你跟年轻人较什么劲啊?再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排爆,用不着像突击队员一样训练啊!”有人问。

但老秦说,他坚持体能训练,就是为了排爆工作,“一件排爆服30多公斤重,出任务时要穿几个小时,没有好的体能可就撑不住了。”


台风刷屏的日子,他们逆风而行!

江苏“长子弑病父”案一审宣判

老汉长子朱某交代,他因见父亲欲自杀,为“送父一程”,将父亲杀害。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守护天使:我们在你身后

“你为什么低头?你为什么恐惧?你为什么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