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精准定位、一键冻结、弹窗曝光……当“老赖”遇上大数据

2018-09-14 10:47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海口美兰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中)对债权人和债务人进行调解。记者袁琛 摄

  9月10日下午,海南海口复兴城车库咖啡馆,今年46岁的刘磊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端起一杯冷饮,“咕咚、咕咚”地大口喝了下去。“太累了,我开了3天的车。”因为被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口中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以下简称“老赖”)名单,身为一家准备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刘磊无法坐飞机。遇急事须回海口,不得已,他7日一大早就从山西老家长途驱车往海口赶。

  2016年3月,一场解决执行难的大战在全国打响。两年多过去了,近两万人在海南被法院列为“老赖”,刘磊就是其中一员。针对“老赖”们的联合惩戒措施,法官们越念越紧的“紧箍咒”,让这些“老赖”不管曾经是体面成功的人士、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无处可藏。

  曾经以为会赖也是一种本事

  “老赖”的普遍心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法院也拿我没辙。

  3个月前,刘磊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生意人,每天都在谋划着公司上市的事。

  依靠老家煤炭生意,刘磊积累一定的原始资本后,5年前开始“转战”国内物流仓储市场。“我们公司在国内有5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去年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如果没有今年4月的这场变故,公司的主要事情是准备上市。

  2016年,刘磊和合伙人在海口新开设的一家建材市场内,一口气租下2万平方米的仓库,年租金100多万元。运营一年后,刘磊发现招商难,2万平方米的仓库,有一半被闲置。2018年年初,刘磊已经欠下40多万元的租金。随后,刘磊和该建材市场负责方协商,愿意支付违约金退出该建材市场。经海南省仲裁委仲裁,刘磊承诺在4月初支付该建材市场所欠租金、违约金共计203万元。

  由于遭遇资金周转困难,刘磊并未按照规定时间向对方支付这笔钱,随后被申请强制执行。由于未根据法院要求按期申报财产,今年5月初,海口中院执行局将其传唤至法院。

  “仓库都是租的,公司账户上也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当时我想:法院拿我没辙。”刘磊说,对于他这个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20多年的人来说,自己欠不少人钱,别人也欠他不少钱。欠钱和被欠钱,是家常便饭的事。经验告诉他,会赖也是一种本事,生意圈中朋友坐在一起,有时甚至会互相吹嘘跟法院“斗智斗勇”耍赖的经历。

  他的朋友王华春也是这样想的。年近60岁,曾经是海南省政协委员、多家行业协会会长的王华春,欠海南一家典当公司80万元,被海口美兰区法院列入“老赖”名单。“不是没钱还,而是觉得欠80万元无所谓,就是想跟对方斗气。”王华春所欠的80万元,不是本金而是利息,他觉得对方太不够朋友了,而且觉得法院也不一定较真,所以一拖就是一年。

  “对,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刘磊想。

  接踵而至的麻烦

  名誉受损、被迫辞去职务、公司上市无望、被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

  这一次刘磊想错了,法官很快对其出示了司法拘留通知书。刘磊被戴上了冰凉凉的手铐,当晚就被送至海口看守所。“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关押着10多个人。”当晚,刘磊在看守所监舍度过了一晚。

  第二天,刘磊的妻子从亲戚朋友处借来20多万元,通过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关了一天一夜的刘磊这才得以走出看守所。但事情远没结束,因未全部支付欠款,刘磊依旧是名“老赖”,刚走出看守所的他,也许并未意识到这个特殊的身份将让他陷入一系列的麻烦中。

  据了解,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联合惩戒体系建设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指出对失信被执行人可以从十二个方面加强联合惩戒,包括任职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加大刑事惩戒力度等。

  刘磊出了看守所,但惩戒约束没有解除。他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公司原本准备启动上市的程序,被他这个“老赖”身份全部打乱,上市无望。

  此外,公司的业务分布在全国各地,“老赖”的身份让他没办法坐飞机,只能开车全国各地跑。

  刘磊丢失的是“钱途”,而他的朋友王华春丢失的则是奋斗了一辈子的名誉。

  在与法院“斗智斗勇”的这一年时光里,让王华春这个原本在海南金融领域备受尊敬的人,朋友远离,甚至不得不辞去了省政协委员和多家行业协会会长的职务。最终,这笔拖欠了一年的钱,在今年7月份一分不少还给了对方。

  “在近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成功人士’,他们是一些大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名相关负责人说,法律的威严必须维护,打开海南省高院公众号,会发现全省几乎每天都有“老赖”被司法拘留,有的甚至因为触犯拒执罪而被判刑,这场破解执行难大战,也让这些“成功人士”知晓了诚信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黑科技”K.O耍赖高手

  借助网络科技,破解找人、找物、变现难点,急剧压缩了“老赖”的逃债空间

  7月16日清晨,家住海口万绿园附近的凌强刚刚醒来,揉揉眼睛坐在床上,抓来手机点开了今日头条客户端。“公司欠钱不还,被法院曝光……”这是怎么回事?凌强刚点开客户端,自动弹出一条新闻让他吓了一跳,自己的照片、名字、名下公司合同纠纷案案情等信息赫然在目。凌强赶紧爬了起来,来不及吃早餐立马赶到了海口中院。

  “对方4月就申请了强制执行,但他一直不露面。”该案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询,一直没有查到他名下财产。多次传唤,凌强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是关机,根本找不到人。随后,凌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7月16日,海口中院通过合作媒体客户端“弹窗”,将其信息发送至凌强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群中。“我住的小区里,很多人认识我,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弹窗’让人们知道我是‘老赖’,我根本没脸见亲戚朋友。”为了自己的名誉,凌强当天就将31万元欠款全部还清。

  在海口中院执行局,平均每名法官手中有近200个执行案件。而他们面对的“老赖”们,相当一部分是耍赖高手。如果依靠传统执行手段,法官们没日没夜干,一年下来也执行不完。但大数据时代,法官借助网络科技的力量,让他们办理执行案件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急剧压缩了“老赖”的逃债空间。

  “法院执行局工作难做,一直存在找人、找物、变现、协调4个难点。”海口中院执行局法官胡猛,任执行法官已5年多,非常清楚之前依靠传统方式开展执行时的“痛点”所在。

  以前,如果要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仅跑银行查询就得费上几天甚至是十几天的功夫。但是,很多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的财产是多样性的,除了跑银行,还要跑房产、车辆、金融等部门,仅查扣被执行人的财产,就复杂得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以前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找不到“老赖”,找到“老赖”也找不到他的财产,找到财产后,评估拍卖往往也会成为一个难题。但是现在通过网络“黑科技”,找人、找物、变现这三道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更加快捷找到“老赖”,法官们和网络媒体合作,“老赖”一拨打电话,他周边只要安装了和法院合作新媒体客户端的群众,手机端就会自动弹出“老赖”的信息,通过周边群众举报“老赖”准确位置,法警们很快就能将其逮住。

  今年6月8日,海南全省法院正式启用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总对总”平台),通过该系统可以自动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存款等16类25项信息,实现对被执行人多种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执行法官不用再“劳师远征”,找到财产后,只需要点击“扣押”按钮,原本令人头痛的工作程序即可在瞬间完成。

  7月16日16时35分,海口中院执行法官轻点鼠标,通过“总对总”平台6小时内自动查询到被执行人海口某股份有限公司3笔存款共计2600余万元并成功冻结。得知存款被冻结,被执行人海口某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9日自觉全额履行2600余万元的赔偿义务。

  当然,现在财产变现,同样变得简单快捷。以前传统拍卖,由于到场竞拍的人少,经常会流拍,但现在“老赖”的房产、汽车、物品等资产经过评估后,挂到网上,面对的是全国的消费群体,根本不愁竞拍人少,很少有流拍。海口中院的执行法官称,这也让竞拍时间至少省了三分之二以上。

  打一场联动治“赖”硬仗

  执行案件不仅需要法院内部沟通,还需要同各个单位、部门对接,只要有一个部门掉链子,就可能导致整个执行案件搁浅

  8月8日清晨6点,在儋州那大镇,符文胜尚未起床就被戴上了手铐,而站在他面前的法警不是来自儋州本地,而是来自五指山法院。

  几年前,在五指山做生意的符文胜,从朋友苏建借得1.8万元用来周转,按约一年后还清。但是第二年,符文胜在未还欠款的情况下,跑回老家务农。2016年,苏建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符文胜还款。法院判决书生效后,符文胜依旧拒不履行。2018年6月,苏建向五指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家住农村,平时很少出门,主要依靠打零工生活,名下又没有财产……针对“老赖”的十二大联合惩戒措施,在符文胜身上几乎全部失效。

  但令符文胜没有想到的是,五指山法院执行局动了真格。法官多次致电符文胜,敦促其尽快还款无效的情况下,8月7日,五指山法院决定依法对符文胜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当日,五指山法院执行干警连夜风雨兼程奔赴儋州,提前到达符文胜所在村庄。在其家附近守候一晚后,将符文胜抓获。被司法拘留后,符文胜亲友很快带来2.4万元现金,将被拖欠多年的借款和利息全部缴清。

  “很多‘老赖’,欠钱之后就躲起来。”胡猛称,依靠法官和法警通过常规手段找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依靠新兴媒体“弹窗”等网络科技手段也常常是不够的,协调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才是关键。在多部门合作下,如果碰到“遁形”的“老赖”,通过公安部门侦查手段,有时候一两天就能将“老赖”揪出来。

  在省高院一办公楼的4楼,一间近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一个大显示器占据一面墙壁。

  “这是我们执行局联合指挥系统。”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曾繁深说,通过这种指挥系统,可以实现省高院和基层法院联动办案,基层法院如果请求其他法院及其他单位配合,坐镇指挥省高院执行官可以直接通过大屏幕和其他法院负责人面对面沟通。

  但是,执行案件过程不仅需要法院内部沟通,还需要同各个单位、部门对接,只要有一个部门掉链子,就可能导致整个执行案件搁浅。

  “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通过44家单位的联动协作,已基本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正是通过这种部门大协调配合,让各个部门网络信息端口汇总对接,才会让针对“老赖”的十二大惩戒措施得以顺畅执行,让“赖不掉”成为现实。

  两年来,全省各级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738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7331人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410人次,追究拒执罪41人,拘留617人,罚款157.5万元,因被采取惩戒措施而主动履行义务2237人,履行金额7.75亿元。

  “海南司法是有力的,它维护了我的权益。”债权人郑珍说,有法律保驾护航,可以大胆来海南投资了。

  “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债权人权益,为我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在曾繁深看来,“老赖”狙击战,树立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威严。

  (文中涉案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