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生死关头我先上!”——他是一个硬汉,也是一个骗子

2018-09-04 11:28  来源:天津政法报  责任编辑:濮阳艺婧
字号  分享至:

  炸弹定时器启动,嘀嘀嘀,开始倒计时......这不是在拍电影,是真实的排爆现场。排爆过程中任何判断失误、操作微差都会带来鲜血的代价,丝毫的胆怯和犹豫都无法胜任排爆岗位。高杨作为一名排爆手,已在公安排爆岗位上工作了16年。每一个出现疑似爆炸物的现场,在所有人都撤离远去的时候,只留高杨一人在排爆现场,用智慧与未曾谋面的罪犯较量,更是用胆量与死神博弈。

  图为高杨

  排爆现场

  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

  高杨说,电影中,排爆民警排爆时会身穿排爆服。但排爆服不是全能避震服,强大的冲击波和气流会将排爆手的内脏震碎。而且,真实的拆弹环节,也不允许去戴排爆手套。戴上它,会完全妨碍你精巧的操作,有可能剪错线,或者碰错开关。

  十多年来,高杨经历了300余起案件,300多个现场,每个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次涉爆警情,高杨带队赶赴现场,发现一枚遥控炸弹,装填药量据估算可以炸飞整间房屋。虽然排除遥控引爆装置最稳妥的方式是直接销毁,但由于该处人员密集,为确保群众和公共财产安全,并保留原始证据为下一步侦破案件提供依据,经过认真分析和研判,提出了屏蔽现场无线电信号、降低遥控引爆概率,并人工拆解炸弹的处置建议。经指挥部同意后,高杨只身一人进入现场,前后历经两个多小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能成功拆除爆炸装置。出来的时候,汗水浸透了全身。年轻队员围过来,帮他脱防爆服时,不禁问道:“高队!你害怕吗?”其实,高杨害怕,也很紧张!每当这个时刻,高杨都会特意分散注意力,来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但对同事他却淡淡一笑,说道:“既然干排爆,关键时刻必须豁得出去!”

  高杨说,每一名排爆手在拆弹之前,都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什么,也只有他们才深知此刻的内心都在经历些什么。但只要上手排爆,一切杂念都会全都放下,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我一定能排爆成功!

  百战百胜源于强大“功力”

  作为一名排爆手,只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多次的现场排爆作支撑。在日常训练中,高杨和队友们对近20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典型爆炸装置进行不断的复原、拆除、对抗训练。除了实战训练,高杨和同事们还各自确定了排爆专业的研究课题和项目,队里每年平均发表5到8篇专业论文,整个大队已在全国发表论文五十余篇,高杨个人发表十余篇。2014年,他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由公安部颁发的《排爆合格证书》,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此资格的排爆专业人员,已经逐步成长为天津市公安局、乃至全国排爆领域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高杨在排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下一批排爆手。高杨以最新案例开展针对性教学,一改传统枯燥乏味的灌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场实战操作,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他还确定科研项目,力争在排爆领域的科研立项方面有所突破。经过潜心研究和规划,完成了“爆炸装置展室”和“爆炸效果体验室”的规划建设工作,并申报市局科委作为基层技术创新科研立项。“爆炸装置展室”共制作了爆炸装置模型150件,整理了演示爆炸装置拆解,制作过程的3D动画片40余部,以及150余件炸药、火工品、电池、开关等样品的收集工作,规模和水平买入国内前列水平。他说:“从我当警察的第一天起,师傅就是这么干的。师傅在前面动手排爆,是最珍贵的示范,年轻人在后面边看边学,是最走心的学徒。这是一份传承。”

  多年来,高杨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防爆永远要高于排爆。所以,只要有安保任务,他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高杨说:“装炸弹的暴徒好比出了一道题,综合了化学、物理、数学等各种知识,排爆民警就是答题人,但是这张答卷,必须次次得100分。”

  “硬汉”也有柔情时

  在排爆大队,有一条每名队员都知道的“潜规则”。凡上阵排爆,须“论资排辈”。谁“官儿”大谁先上,谁岁数大谁先上。作为队长和老大哥,高杨都占了,这就好像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所以多年来的排爆任务,大多都是由高杨和中队长们冲在最前面。“官儿”大的先上,是一份责任和勇气。年纪大的先上,是兄长对于年轻人在生命之路上的护佑和礼让。

  在同事心中,高杨是领导、是兄长,更是一个“硬汉”。但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个“骗子”。除了同为警察的妻子知道高杨的具体工作外,夫妻俩在家人面前从来不谈及工作。多少年了,父母只知道他们一个是特警,一个是刑警,工作很忙,很辛苦。其余的,再问也不说了。直到今年五一,父母在电视里看到了特警总队的《真相》专访节目,才知晓了儿子是一名排爆警察。高杨说,他承受的住排爆时的危难当头,却承受不了家人的牵肠挂肚、提心吊胆。高杨深知妻子和双方老人的不容易,每次出了任务向妻子报平安,他想到的不是拆弹时的凶险和后怕,而是对家人情不自禁的愧疚和歉意。

  有一次,高杨给女儿买保险,顺带想给自己也上一份意外伤害险。保险业务员问他职业,答是警察。说警察没问题,别是拆炸弹的就行。高杨愣了愣神说:“寸劲儿了,正好是排爆警察。”

  工作至今,高杨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完成一起涉爆警情,他都会给家人发一条短信:“今晚等我回家吃饭。”这样的短信他已经发出了数十次。高杨充满自信地说:“这条短信我会一直发下去。”

三分钟法治新闻全知道|杜特尔特:原谅奥巴马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定建立特约监察员制度。

新疆石河子16人涉嫌开设赌场案开庭 非法获利12...

被告人佘某、赵某某犯开设赌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检察官说:庭审结束后,被告人为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