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激励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重大举措,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集结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的新长征。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的80后90后,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新的中坚力量。从8月30日起,“长安新疆”推出“这一代·责任”主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奋战在新疆政法战线80后90后的忠诚、敬业与担当,从而激励广大政法干部,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努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疆作出新贡献。
张洁,80后,现任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副庭长。
10年前,她从新疆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沙区人民法院一员。10年间,她从书记员起步,历经法官助理、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副庭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成为少年审判庭的一员主力干将。
张洁在庭审现场
在法理与情理之间寻找支点
少年庭审理的绝大多数案件和婚姻家庭有关,多涉婚姻关系的解除、子女扶养权、抚养费的纠纷、老人赡养的纠纷,还有一部分涉及未成年人侵权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被老百姓理解为“情感最软地段的那些法事”。法和情在这里纠结交织,从这个特点而言,少年审判庭的审判工作就有了相应的“难为”之难。
“耐心倾听,用心调解。”这是在少年庭工作了8年后,张洁最深切的感悟。
张洁至今都对两年前的一个案子难以释怀。
2016年夏天,一对年轻夫妻因离婚纠纷闹上法庭。双方均同意离婚,但均不要儿子的抚养权,认为儿子是自己以后生活的负担。
在法院第一次见到这对夫妻的场景让张洁特别诧异,因为他们带来了不到5岁的儿子。当时,三个人坐在一条长凳上,父母各自坐在凳子两头,孩子则孤零零坐在中间,三个人的脸色都很阴沉,那孩子的眼神中还多了一份无辜。张洁的心一下子很疼,让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场面、这样的对话,这是何等的残酷啊!
“我甚至没有勇气看那个孩子的眼睛。”张洁回忆说,作为一名法官、一个母亲,她想大声呼吁:父母们,请你们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婚姻和孩子,不要只想着如何解脱自己,而伤及无辜的孩子。想过吗?这个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心理成长。
张洁带孩子们参观法庭
在后来的调解程序中,张洁一直在想着怎样能通过调解,最大程度弥补孩子幼小心灵遭受到的伤害。
经过耐心倾听和反复调解,这对夫妻意识到了自己当着孩子面推脱抚养权的不当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经调解,儿子由母亲抚养,父亲按月给付抚养费,同时保证父亲的探视权。调解结束后,张洁还不忘告知他们,在今后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生活等问题上应多沟通,多交流,互相理解,让孩子既能享受到母爱,也能享受到父爱。
“少年庭法官的心理会随着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情感纠结而纠结。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法律维护情感,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把案子当作自家的事去考量
还有一个案子让张洁记忆深刻。
“一家几个兄弟姐妹,为了争夺父母遗产出现了激烈矛盾。我希望一场官司之后,几个本是血亲的同胞不要反目成仇。这是我给自己定的期望值。”
那个庭开了两个多小时,张洁充分听取双方各自的意见。
如何才能促进兄弟姐妹和解,挽回他们即将濒临破裂的亲情呢?庭后,张洁带着一家子进入耗时、耗力、耗心的调解程序。一边听他们各抒己见,一边苦口婆心地于情、于理、于法进行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双方都各让一步,将亲情放在首位并达成了调解协议。兄弟姐妹间当场履行了各自结付义务,实现了案结事了。
“我记得,那天送走这一家人时,天已黑了下来。看着他们兄弟姐妹不停地向我致谢,然后有说有笑地离开法庭时,我虽然已经是精疲力尽了,但心里却是暖暖的。”
工作中的张洁
张洁审理案子的原则是:在法律框架下,把当事人的案子当做自家人的事去考虑、去处理,同时不忘换位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如果是自己或自家人你该怎么办?要给原被告双方同样的信任、同样的公平和公正。
凭着“耐心倾听,用心调解”,在张洁历年来所参与的一千五百余件已结案件中,80%以上的案件都是经过调解结案的。
记者手记
案件的审理结果不该只是一份冷冰冰的判决书,而应赋予这个结果以法官对是非的情感,并让这份情感在法律的支撑下,站在家庭、社会和谐的角度去耐心倾听,用心调解每一起家庭纠纷案件;这个情感后面是家庭、是孩子、是老人、是未来、是社会。
这也是老百姓对法官职业的崇仰和期盼。 (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