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激励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重大举措,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集结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的新长征。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的80后90后,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新的中坚力量。从8月30日起,“长安新疆”推出“这一代·责任”主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奋战在新疆政法战线80后90后的忠诚、敬业与担当,从而激励广大政法干部,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努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新疆作出新贡献。
留在北京,还是回新疆?
在北京,他有公务员的铁饭碗,机会多,前景光明;而回新疆,前路茫茫,一切从头再来。
“回新疆!”
这个86年的热血青年毅然放弃了在北京的大好发展前景,选择回到家乡。
他就是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处干部马志鑫。
工作中的马志鑫
回到家乡 从头开始
2009年6月,马志鑫从北方工业大学毕业,顺利考进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
“我还没毕业就考虑回新疆还是留在北京发展,考北京市的公务员只是给自己一个选择,没想到很幸运地考上了,父母很支持我留在北京。”马志鑫说,他本身也有“北漂梦”。
在怀柔区检察院,马志鑫先后在侦查监督处、法律政策研究室和检委会办公室工作,办过案,组织过研讨会,编写过检察杂志、年鉴,撰写过调研文章、讲话稿等。
2010年,马志鑫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后,怀柔区检察院跟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他还有机会读研究生。
2012年3月26日,马志鑫(左前三)参加怀柔区检察院微博直播“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实务影响”座谈会
北京学习机会多,进步空间大,但毕竟是首都,压力也是有的。
“最大的压力就是住房,在北京没有房子,就找不到家的感觉,总是觉得自己'漂'着,像浮萍一样,无法扎根。”马志鑫说。
2012年10月,马志鑫回新疆结婚,妻子在乌鲁木齐市工作,俩人开始了双城生活。
2013年年初,马志鑫听到了来自家乡的呼唤——他通过了新疆公务员考试。父母在等着他膝前尽孝,爱人在等他回家,新疆是他的根。
2013年4月,马志鑫办完离职手续,整理好行囊,坚定地踏上了回疆的路。
“下飞机后我仰头深呼吸,找熟悉的感觉,那就是家乡的味道。”马志鑫回忆着自己刚下飞机时的情景。
一切从头开始。
4月23日,马志鑫到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处报到。刚来,他就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案件的协调督办。
“一开始完全不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经常出差、加班,而我在北京基本上是朝九晚五的节奏。”马志鑫说,那段时间,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太好,来自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013年6月,马志鑫的爷爷去世,老人临走前,拉着他的手,叮嘱他要好好工作,还鼓励他只要努力,一切困难都会解决。
爷爷的鼓励,加上单位氛围影响,马志鑫渐渐适应了政法委的工作节奏。
2016年5月,马志鑫主持市委政法委道德讲堂
扎根政法 心向未来
马志鑫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法律法规的书籍。
“我大学读的法学,现在在执法监督处,工作中经常用到法律知识,这些书放在手边,遇到工作上拿不准的时候,我就会对照着查看,空闲的时候我总是翻翻,尽量熟记于心,工作起来会更高效。”马志鑫说。
执法监督处除了对重大刑事案件进行督办协调,有时候业务上也会涉及民商事领域。
马志鑫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一起民事案件,由于平时接触少,对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已经记忆模糊了,于是他找出大学时的民法书籍和课堂笔记,恶补了一下,“现在民事案件对我来说也不是难题了。”
今年,马志鑫报考了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在职研究生,每个月都会有两个全天上课。
“既然进入了政法部门,我就要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更专业,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马志鑫说。
记者手记
朋友圈里,马志鑫发的乌鲁木齐的夜景很美,记者知道他这是又加班了。对于工作,马志鑫坚持“当天事当天毕”——今天的工作再晚做完都是早,明天再早做完都是晚。(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