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联村共治,法润乡风”——江西法院“下”基层

2018-08-28 18:39  来源:法治江西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江西法院推动基层司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转型

夯实基层基础创造一流业绩

江西法院积极推动基层司法向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转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稳,天下安。

全省法院受理的案件90%在基层。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认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持续推进。近年来,江西全省法院以“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为抓手,开展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和“两个一批”活动,积极推动基层司法向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法院特色的基层基础建设之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江西省高院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 诉服中心

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当你点开这个APP,我猜你是不是遇上了烦心事。没关系,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将竭诚为您服务。”这是记者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

“蓉蓉”是青山湖区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自助诉讼辅导APP,通过“蓉蓉教你打官司”的形式,集成图像、文字、声音,以触摸屏展示的方式,指导群众快速掌握立案、速裁等14类诉讼知识。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105个基层法院均实现了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这些诉服中心,集中了咨询接待、立案登记、律师服务、调解速裁、执行申请、诉讼辅导等几十项职能,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让当事人享受到“一条龙”服务、庭审之外所有事务“一站式”办理的便捷。

同时,全省法院依托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载体,坚持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一体建设,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促进诉讼服务中心集约化、标准化、解纷化、信息化、社会化。

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法院将“大调解”工作模式引入诉讼服务中心,创设“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推进、三层次分流、五保障同步”的“1135”工作模式,搭建了“一室三点”衔接平台,建立了一支360人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推行“分调裁”工作机制,组建四个民商事速裁团队,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职从事简案速裁工作,仅今年7月就受案200余件,其中82%当月结案。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冯帆在视察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塘山法庭后说:“多年前,我在这个法庭代理过案件,那时法庭条件非常差,现在便民设施这么齐全,跟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没有两样。”

●“双达标”

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法院”

人民法庭处在基层一线,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院”,是司法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全省人民法庭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基础建设滞后、案件质效有待提升、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配备不齐、管理不够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导致人民法庭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一些地方长期不重视法庭建设,没有为法庭配备员额法官和工作人员,造成法庭空置、虚置,成为长年大门紧闭的“空壳”法庭。

2017年9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开展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活动和“两个一批”活动。采取统一标准、分批推进、因地制宜的方式,推动全省人民法庭在“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两个方面达标。

2018年7月经验收,全省建成首批105个“双达标”人民法庭。这些法庭都建设了“一站式”服务的诉讼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当事人自助系统、庭审直播系统、网上办案系统、远程会议(接访)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五统一”,具备网上立案、网上办案、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直播、收看视频会议、就地签发印制裁判文书、为当事人提供远程视频接访等功能。

江西红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昭然说:“以前到法庭代理案子很不方便,打印材料要走几里地去镇上的文印店。现在法庭条件极大改善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6月28日、29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邀请部分在赣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基层基础工作,代表们参观后对法庭的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截至今年7月,江西法院建有人民法庭332个,配备员额法官509人。2017年,全省人民法庭受理案件90309件,审结84799件,约占全省结案数的1/6。

● 专业化

传统人民法庭华丽转型

据统计,江西位于县城或城郊的人民法庭有76个,占全省已建法庭的1/5。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法庭发展思路,在偏远的乡村,建设“综合性”人民法庭,继续发挥好人民法庭“两便”(便于群众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审判权)作用;在城市和县城,推动人民法庭向“专业化”转型,让人民法庭集中受理某类型案件,提高审判质效。

由此,全省首个“金融法庭”、“速裁法庭”、“生态旅游法庭”、“道交法庭”、“家事法庭”、“花炮法庭”应运而生。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五陂法庭,原本是一个普通人民法庭,每年审理两三百件辖区普通民事案件。2016年12月,该庭正式挂牌成立金融审判法庭,对安源区人民法院辖区的金融案件进行集中审理。短短一年时间,该庭即审结金融案件1526件,平均审理期限27天,人均结案500余件,较以往审判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

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法院唐江法庭、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塘山法庭集中审理辖区道交案件,通过充分运用“道交一体化”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办案质效,赢得了交警、当事人、保险公司各方满意。

●“寻乌经验”

联村共治法润乡风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把力量下沉到乡村一线,把工作做到前沿末梢,探索总结出“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

寻乌县人民法院推出“1256巡回审判”模式,向每个乡镇派驻一名挂点负责的法官,每个村都有法官联系点,不仅实现了巡回审判全覆盖,而且密切了法院和乡镇村组联系。有案就地开庭,无案宣传法治,成为挂点法官的工作常态。

挂点法官指导村民组建自治组织,制定议事规则和章程,通过案件就地开庭、宣判和以案说法,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当地村民依法自治。

挂点法官们还着力培训当地“编外法官”。这些“编外法官”,来自人民陪审员、乡镇村组干部和“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转军人)。他们利用自身德高望重又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优势,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寻乌县人民法院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县文明办将“道德总堂”设在法院,法院以德治为先,培育文明乡风。依托“道德总堂”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开设新时代传习所、参与“六星家庭”评选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院充分依托当地客家民俗,让干警“学客家话、懂客家礼、做客家人”,运用客家民俗开展诉讼调解和裁判说理,在客家祠堂开庭审案,增强了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法院裁判的认同感。

寻乌县法院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为了帮助果农维护合法权益,寻乌县法院开展“法制宣传进果园、纠纷调处进果园、法官服务进果园”的“三进”活动。三年来,该院开展涉果业“送法上门”1000余人次,没有一起果品买卖合同纠纷诉讼到法院。

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说:“寻乌法院深度参与乡村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醇化了当地的乡风民风社风。这一做法是对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是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赣州样本’的一个缩影。”(文/图刘锋 桂佳立 记者 程爱娣 实习生 王凯琴)(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不到24小时超5万件爱心包裹涌进寿光

满载爱心包裹大货车10分钟来一辆,吃的用的盖的全都有。

外卖小哥逆行致人受伤摘除脾脏昨受审

申某认罪称:当时着急完成任务。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对不起,破了案却没救回你” 乐清民警写给受...

凶手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别有心思的造谣者也会受到应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