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果警号会说话……
在你的心里有没有那么一串数字,也许早已没有了最初意义,但是却贯穿你整个生命,我是警号5212210,这是我的故事......
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在1995年,老伙计已经快六十岁了,花白年岁的青丝,抿着干瘪的嘴唇,在阳光下一边温和的笑着一边细细摩挲我身上的每一寸纹路,好像要把那些故事都揉进时光里......
那年代的干警住房
解放初期,监狱建设百废待兴,上级要求从各县押解服刑人员到遵义成立劳改支队,还未站住脚跟的老伙计和另一名战友从正安县押解200余名罪犯,徒步前往遵义,想着单薄的警力、众多的罪犯和崎岖绵长的山路,老伙计彻夜未眠。
珍贵的老照片
第二天一大早,集合队伍时,老伙计让战友在远处的土墙上放上一个玻璃瓶。
突然,拔出配枪“啪”的一声,击碎了瓶子!然后大手一挥带着罪犯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也正是这一枪,让年仅16岁的他在罪犯心里树立了威信,成功地完成了徒步长途押解的艰巨任务。
劳改支队成立后,作为中队的管教干警,要负责上百名罪犯的管理和教育,当时提请减刑假释材料,都由干警手书,几十人的材料,上万字的校对。昏黄的灯光下,老伙计伏案的背影,颊间的色斑把井下的那些时光藏进心里。
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当时物防、技防条件较为薄弱,易发生罪犯脱逃事件。
1985年的夏天,一名罪犯利用换班的间隙,成功脱逃。监狱为此专门成立追捕队。两天过去了,老伙计独自在街上巡逻时,突然远处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进入了他的视线,他定睛一看,这不是脱逃罪犯吴某吗?由于当时通信不方便,又处在闹市,加之这个逃犯曾学过几年功夫,寻常人根本近不了身,这可让孤身一人的他犯了难。
老伙计一摸身上还有一副手铐,沉思片刻后,他决定悄悄跟在身后,见机行事。当吴某即将消失在巷子口时,老伙计再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一个健步冲上去铐住了他的左手,没等吴某反应过来,老伙计反手将自己右手一铐,猛地将手铐钥匙扔了出去,然后顺势往地下一躺。这可让吴某傻了眼,只能待在原地捶胸顿足,渐渐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伙计赶忙亮名身份,和群众们一道逮捕了这名逃犯。从此“智擒逃犯”的故事也在同事中传开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如今我已经和新的“老伙计”一起承担着同样的使命。
从他刚入警接过我时,我就明白自己不仅仅是监狱人民警察的象征和代号,更是一份薪火相传的接力。
我是警号5212210,我还将延续着他们的使命和故事,继续守护着这绵延的钢铁长城,守护着未来的每一个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