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老母把花甲之年的长子韩某及其兄弟姐妹四人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尽赡养义务。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法院文俊武法官办理此案,他接到案件后,觉得背后肯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因为现在党的政策很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赡养案件不单纯是要求子女承担生活医疗费用,而背后更多的或许是情感需求,弥合亲情等诉求。文俊武法官决定先走访调查,摸清原因。
韩某的母亲今年已经87岁高龄,韩某还有一个兄弟,两个妹妹。早年间,韩某的父亲退休时,由韩某的弟弟顶替了父亲的工作,而韩某认为自己是家中老大,应该由自己来接班,因此埋下兄弟不和的隐患。其父亲去世后,老母亲跟随弟弟生活,二十来年了,韩某没有去看望过母亲一次。
了解清楚后,文俊武法官陷入了沉思,他认为韩某不尽赡养义务,主要原因是兄弟俩的矛盾引起的,如果简单地开庭审理,非但无助于矛盾化解,反而会更加激化矛盾。另一面老人起诉或许有通过法院促使兄弟俩和好的目的在里面。于是他决定登门调解此案,并且要借助在晋南广受老百姓喜爱的蒲剧戏曲来打动兄弟俩,于是他精心挑选了蒲剧《枣儿谣》这出戏。
7月28日上午,文俊武法官来到稷山县太阳乡太阳村,他把原被告召集到一起,只说了一句话,今天不说官司,先看出戏,说着就用手机播放起蒲剧《枣儿谣》。
“红枣枣,甜枣枣,甜甜的枣枣哄宝宝,宝宝吃了甜枣枣,香香甜甜睡觉觉......”
《枣儿谣》是根据清康熙年间发生在稷山县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清代稷山县吴城村吴伯宗父母双亡,弟兄三人相依为命。为寻找被人拐卖的二弟伯祧、三弟伯乐,伯宗行3万里,经17省,历18载,跋山涉水,冻伤致残,受尽磨难,未老先衰,却在三兄弟团聚之时,心力交瘁,英年早逝。他那超越常人的真情大爱和锲而不舍的牺牲奉献精神动地感天,惊动了康熙皇帝,褒其为“大清义民”,御赐金匾“兄弟孔怀”。
“问大地,何为同胞?问苍天,何为弟兄?问风雪,何为骨肉?问荒原,何为亲情?今生有缘做兄弟,生生死死不离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运城市蒲剧团团长王艺华饰演的吴伯宗以高亢悲凉、浑厚铿锵的唱腔与干净利落、形象传神的动作,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人生遭遇表现的淋漓尽致。
兄弟俩被深深打动了,看到同是兄弟,人是骨肉相连,而自己却因几十年前的误会积怨难消,不由得心生悔恨。此时,兄弟俩内心翻腾,悔不当初,双双跪在母亲的面前,母子三人抱头大哭,文俊武法官趁热打铁,以古喻今,既有批评也有劝导,使兄弟俩认识到错误,握手言和,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也迎刃而解。
7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家事审判质量和水平,促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
近年来,稷山法院一直十分注重家事案件的审理,注重如何在家事审判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注重如何巧用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当事人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家庭环境。针对离婚、赡养等家事纠纷,稷山法院巧用蒲剧《枣儿谣》、《芦花》、《三娘教子》、《铡美案》等广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剧目来教育感化当事人。
稷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子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总结经验,发扬传统文化优势,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机制,提升家事审判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