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被拘留了,我想她了!放暑假前是我妈妈每天送我上学。”
“叔叔阿姨你们喝水,天太热了!”
“叔叔,我不累,早点搬完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
被执行人9岁儿子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执行现场每个人心里。8月2日下午,天津市津南区法院执行法官、法警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腾房交付申请人、解除被执行人拘留措施、向被执行人发还房屋折价款,顺利执结了一件长达两年的腾房案件。

法警帮助9岁孩子搬家
离婚后拒腾房 法官多方劝说
这是一起女方赵某因与男方孙某感情不和分居四年而起诉离婚的案件,2016年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判令涉案房屋归男方所有,同时男方将房屋折价款85万元给付女方。
判决生效后,女方一家一直拒绝搬离,故男方孙某于2016年10月向津南区法院起诉腾房并申请执行。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庞杰多次联系被执行人赵某询问能否腾房,她称年迈的父母和9岁的儿子没有住处,只能等房屋折价款给付后才能搬离。面对法理与情理的冲突,法官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沟通解释工作。

法官们一起帮忙搬家
面对赵某一家,法官表示理解他们的家庭处境,但作为被执行人应主动履行法院确定义务,并告知房屋折价款可另案申请执行。考虑到案件关联性,法院会努力做协调工作,让孙某将款项交至法院,待腾房交付后进行发还。
面对申请人孙某,法官则选择从亲情伦理角度进行劝说,作为法院判令涉案房屋的归属人有申请腾房的权利,但应考虑曾经的夫妻情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尽量与赵某进行沟通协调,避免强制执行。孙某遂决定暂时撤回申请。
虽然如此,涉案房屋巨大的利益矛盾,导致双方裂痕无法弥补,承办法官再次恢复执行,于2017年7月4日签发腾房公告,责令被执行人赵某于7月19日前迁出房屋,如到期不履行将依法强制执行。
赵某表示希望让孩子在这个家度过一个新年。为尽快腾房,孙某同意在房屋折价款85万元的基础上多交付5万元打入法院账户,经法官多次沟通,赵某同意于2018年1月8日腾房。
计划再被打乱 腾房陷入僵局
2018年1月8日,承办法官前往涉案房屋,但赵某仍拒不腾房,对打入法院的保管款项不予认可,声称必须将90万元打到自己银行账户才能搬离。法官多次表示会在腾房交付后进行发还,但她仍坚持己见拒不腾房。
对此,法官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并将赵某带到法院。赵某母亲情绪激动,执行期间多次晕厥,导致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事后,孙某称自己交纳的90万元是高息借来的,提出申请将该笔款项退回。2018年5月,孙某与再婚妻子周某来到法院强烈催促法院腾房。至此,该腾房案件可谓一波三折,妥善处理迫在眉睫。
法官依法办案 力争双方满意
7月26日,津南区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拘留期间,承办法官前往拘留所,语重心长地对赵某进行劝解,告知继续坚持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判决确定的腾房义务,会对其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审查。为了孩子的将来,希望赵某慎重考虑。

(法官搀扶被执行人赵某的母亲离开)
同时,法官与赵某的母亲沟通,其母亲泣不成声,最后表示,“为了孩子,愿意尽快搬家腾空房屋。”另一方面,经过法官的努力协调,孙某最终同意在房价款85万元的基础上另给付30万元,共计115万元给付赵某一家。
为早日见妈妈 孩子让人动容
8月2日上午,承办法官接到赵某母亲电话称,当日可以搬离并交付房屋。下午2点半,承办法官来到赵某家中,看到只有两位搬家师傅在忙碌,屋里还堆放着大量家具物品。为了尽快见到妈妈,赵某9岁的孩子也开始一趟趟上下楼搬运物品,嘴上说着“我可以搬,我不累”。

(“我可以搬,我不累”)
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周围邻居、法官、法警都被孩子感动了,不约而同地加入其中,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早日见到妈妈。懂事的孩子主动给大家送水表示感谢。

(法官向被执行人赵某发还房价款)
下午4点半,完成房屋交付后,承办法官急忙赶往拘留所,将赵某解除拘留措施,并将房价款发还给赵某。接到支票的那一刻,赵某木然无助的脸上多了一丝宽慰。法官鼓励赵某一家积极乐观地面对今后生活,不要让父母间的恩怨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后记
面对赵某一家离开法院的背影,法官庞杰感慨,执结案件是一名执行法官的职责,但对修复家庭裂痕却是无能为力。同样身为一名父亲,看到9岁孩子超乎年龄的懂事,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庞杰从事基层法院执行工作已经18年,辗转30个省市,执结数千起案件,见过大大小小的纷争,强制执行的背后不乏种种温情,家事案件执行之难,难在强制力与道德的博弈,难在法律与情感的较量,执行法官却在情理与法理中努力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