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110接处警受理,令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基层警力更加捉襟见肘。这些矛盾纠纷涉及家庭成员、邻里、同事、居民以及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等,处理起来牵涉警力多、耗时长,成为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2017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打破传统勤务模式,以派出所、警务站为工作点,以长年奋斗在一线的老同志为主力,建立一支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专职队伍。该分局在基层所、站设置了专职调解岗,今年以来,35%的警情在他们手中得以解决,极大释放了基层警力,促进了社会矛盾化解、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和信任度。
合理设置 规范运行让调解工作更有效
3月9日,联盛广场警务站民警接到报警称,楚秀园人和大酒店因包间预定问题发生消费纠纷。民警严晓清赶至现场,双方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互不相让,遂将双方当事人带回站内调解。站内调解岗的老同志吴洪新了解情况后将双方当事人分别带到调解室进行谈话,安抚双方的情绪并且不时记录双方矛盾点,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合理引导,顺利消解了双方心中的怒气,成功化解了矛盾。严晓清很感慨,“调解岗建立后我们有了专门的调解室,很好地保护当事人隐私和办案的独立性;有专人从专业公正的角度调解纠纷,摆脱了以往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同时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台账,保证每起案情都有记录,查询有迹,大大规范了纠纷调解的流程,节省了警力。”
目前,清江浦分局所有派出所、警务站全部设立调解岗,配备调解岗民警37人,分局制定了调解人规则、当事人规则、记录人规则、旁听人规则、调解人纪律等指导性制度9项并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联动”工作法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3月初,上海路社区聚集了十几人相互指责谩骂,一起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原来,某小区一楼的门面是一家包子铺,机器运行的噪音扰民。本是一件小事,只因包子铺老板态度不好,引起了矛盾激化。长西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民警赶到现场。但就是民警前来处警,包子铺老板仍然情绪激动。年轻的处警民警也是无计可施,只能请派出所的调解民警张正钰出马。由于张正钰长期从事群众工作,在辖区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在派出所的调解室里张正钰着重向包子铺老板讲解相关法律条目,并会同街道、城管、环保等单位,理性地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包子铺老板同意在机器上安装降噪装置。凌晨恼人的噪音终于听不见了,包子铺的生意也依旧红火。
清江浦分局在开展调解工作的实践中,推行“三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根据矛盾纠纷及案情的复杂情况,“三联动”调解机制分为现场调解、所站调解、相关单位多部门联动调解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尤其是对于复杂疑难纠纷,由派出所会同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办和其他相关单位形成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自设立调解岗以来,共调解纠纷8580件,其中治安纠纷3247件、民间纠纷5202件,调解成功率达81.3%,防止“民转刑”案件793起,稳定了社会秩序。
以人为本 善于创新让调解工作惠及更多人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调解岗民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远程调解,利用互联网等远程沟通信息工具,积极为外出务工群众调解,努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前不久,在清江浦分局淮海路派出所的一间办公室里,电脑、摄像头、麦克风等远程通讯设备一应俱全。民警张建江端坐电脑前,正通过微信软件熟练地与远在广东的民事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调解工作。
“我没有办法了,两个孩子的医疗费我出不起啊,第二天自己就开始开车跑广东的业务了……”视频里的赵某满脸悔恨和懊恼。2月下旬的一天,赵先生发生交通事故后,因保险公司理赔费用明显低于医疗费用,赵某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到派出所后,张建江和张红兵两位老同志与司法所两名调解员积极开展劝解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一方是保险公司依法做出的赔偿费用,另一方又是无力负担两个儿子高昂医疗费的赵先生。调解室的四名同志一边安抚赵先生,一边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咨询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为赵先生多争取些赔偿费。由于当事人距离较远,如何在时限内尽快审核,让民警们大伤脑筋。后来张建江想到可以利用视频和赵先生联系,要求他按照保险公司提出的审核内容提供材料,张建江、张红兵主动帮助赵先生前往淮阴区交警大队调取出警记录等材料。几经辗转,终于在3月4日将足额的赔偿费交到了赵先生的手里。□赵家新 卢洪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