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军嫂”是一个伟大的称谓
选择了当一名军嫂
就选择了艰辛和孤独
那如果“军嫂”前面还有一个定语“警察”
这样的称谓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我的生活仍可以有100种可能。” 来自省女子监狱十二监区的冯亚丹这样形容自己的“警军嫂”角色,给出了她自己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我说不苦,你信吗?”冯亚丹说,结婚11年,夫妻两人长期分居两地,一个在四川,一个在西藏,作一名军嫂需要十足的勇气。照顾家庭、教育孩子,她必须扛起家里大事小事,为丈夫能安心戍边、忠诚奉献解决后顾之忧。正如她自己所说,爱一个人,你更要爱他肩上的忠诚和担当。
当军嫂不容易,当一名“警军嫂”更不简单。这意味着冯亚丹要有更多的付出,要更坚强、勇敢和自信。
一年春节,当时的冯亚丹还在监区当副监区长,过年正轮到她值班。不巧的是公公却在那时急性哮喘复发住进了医院,家里连个大人都没有,孩子的照看成了大难题。
冯亚丹没法请假,监区的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了谁都不行,她更不想麻烦监区的姐妹,大过年的正是一家人团圆的重要日子,她实在开不了口麻烦别人。最后是公公一再要求出院,同医院签署了 “免责同意书”后回到家,这才解决了孩子的照看问题。
我必须要成为一个既当爹又当妈的超人。冯亚丹这样想形容自己,而这背后有多少酸甜苦辣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而且这些都还不能跟丈夫分享,因为不能让他分心。
虽然苦,我的生活仍可以有100种可能。
选项A:
既然给不了足够的陪伴
那我就要给你高质量的陪伴
在儿子很小最需要人陪伴的那段时间,冯亚丹将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100%的留给了儿子,那时她的活动范围除了单位,就是家,就算下班得再晚,也要开车在当天回到家里。
在儿子长到3-6岁,冯亚丹在陪伴的同时,适当的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并利用这个“空隙”时间自学考取了导读师资格,积极参加读书沙龙。她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错过很多儿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时刻是我最遗憾的事,但我会想要去补救,去寻找科学的方法将这个遗憾降到最小。冯亚丹这样介绍她的育儿观。
选项B:
不能忽略掉自己的成长
冯亚丹说她自己不敢生病,一旦自己病倒了,一家老小就没了人照顾。所以,她想要变得更强大,这不仅要在生理上,更要在精神上。2011年,冯亚丹决定“半路出家”去学心理学,但当初家人和朋友都不支持:有这个时间干嘛不多陪陪孩子?你学这个,学会了又能拥有多大的能耐?
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冯亚丹对自己的选择仍很坚持。上班、孩子、学习,不管哪一方都需要兼顾到,分身乏术、焦头烂额是她对当时自己状态的描述。最后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对的,通过学习心理学,不仅带给冯亚丹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她学会怎样更好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现在的她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
“现在的状态很安稳,不焦虑,我也不怕困难,有困难才能让我拥有成为更好自己的行动力。” 冯亚丹这样形容自己的状态。
选项C:
将困难看作是“资源”
面对困难,冯亚丹有自己的哲学:所有的困难里都有“资源”,我们是可从这些“资源”里去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的。
有一年正赶上监狱组织全员封闭式训练,训练期间不能请假,不能离开单位驻地,而另一边则是儿子的夏令营活动开营,需要有人送儿子过去。刚一开始,冯亚丹一直纠结于去解决“去”还是“不去”的问题。但当这条路走不通时,她冷静下来想,为何不尝试转换思维模式,从困难本身,也就是夏令营活动方面去解决问题。她积极地去跟夏令营的老师联系和沟通,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位老师住在自己家附近,愿意在上班的同时帮忙把儿子一起送过去。
“工作和孩子,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这是我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既现实又具体的问题。但困难再多,它也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解决的。”冯亚丹说自己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于冯亚丹而言,生活这道选择题的选项不止A、B、C,它还可以有E、F、G……“我做得并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我作更多的选择。”
其实在女监,像冯亚丹这样的警军嫂不止一位。一个肩膀,两副担子,“警察”和“军嫂”在这样两个都需要奉献、坚守和担当的角色里,她们的付出可想而知。
强大如她们 ,身为“监狱警察”+“军嫂”的她们,有力量去接纳人生中的苦与乐,也有能力去创造生活中第101种可能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向你们致敬,敬礼!
三监区民警葛丽萍一家
四监区民警李阳一家
五监区民警徐月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