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云南省高院人民法院宣布从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云南省法院发起“云岭总攻”执行行动。7月26日下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就“云岭总攻”执行行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短短6天时间里,全省首战共执结案件2701件,执行到位标的4.53亿元,共腾房450套,拘留219人。
目标: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 执结率不低于90%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刘宗根介绍,此次“云岭总攻”执行行动开展后,短短6天时间,全省各级法院进行了首战。经统计,首战共执结案件2701件,执行到位标的4.53亿元,腾房450套、拘留219人,出动警力4290人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96人见证和参与执行。
刘宗根强调,此次“云岭总攻”执行行动的目标是: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不低于90%,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不低于90%,执行信访案件办结率不低于90%,近三年执行案件的整体结案率不低于80%。
围绕这个目标,对标对表对短板,通过发起“云岭总攻”执行行动,用3个月的时间,集中执结一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集中办结一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终本”案件,集中化解一批执行信访案件,集中打击制裁一批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老赖,集中甄别移送一批执行转破产案件,集中办理一批有社会影响的涉民生、涉金融、涉特殊主体案件。
措施:集中发布拒执罪典型案
“要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长效机制和高压态势,形成有效震慑,切实树立法治权威和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刘宗根说,对规避、阻挠、抗拒执行、转移、隐匿财产、拒不履行协助义务、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和虚假证据的违法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坚决适用拘传、拘留、罚款等惩罚性民事强制措施。
以打击拒不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为重点,对符合拒执罪追诉条件的案件,一律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加强对拒执罪自诉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调沟通,通过共同打击拒不执行行为,集中发布拒执罪典型案例。
另外,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惩戒工作。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的通知》,狠抓文件规定内容的落地生根,特别是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构建共同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中,对省级41家成员单位进行任务分工要求,细化工作措施,防止以“文件落实文件”。
全省各级法院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条件的被执行人,必须一律纳入失信惩戒范围,录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管理系统并即时发布,推送至同级工商、税务、住房、自然资源等有关国家机关,形成工作合力,倡导诚信守法,从各个层面全面铲除滋生“老赖”生存的土壤。
监督:邀请代表委员现场监督案件执行
今年以来,云南省法院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过程中,主动做好代表委员沟通联络工作,切实做到“代表委员全覆盖”。法院组织开展走访代表委员专项活动,主动邀请代表委员现场监督案件执行。截至7月26日,全省法院已走访在滇的全国人大代表85名、省人大代表636名,全国政协委员40名、省政协委员631名。
在此期间,各级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见证、体验、监督执行活动605人次,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72人次,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93人次,市(州)县(区)乡(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26人次。
今年以来,云南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侯建军主动联系省党政机关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代表委员报告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情况,积极争取省委的领导、省政府的支持、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创造条件。
代表委员普遍都对全省法院正在进行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府副省长李玛琳说:“近年来全省法院高度重视执行难问题,采取了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有效破解执行难这个老大难问题,工作成绩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全省群众的充分肯定。”
另外,代表委员还普遍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林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