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鹰潭市委政法委牢固树立“围绕党建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党建”的工作理念,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党建+”系列活动。鹰潭市连续5年获评“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先进市”,并首次获得全省综治最高荣誉—“平安杯”。
——构建“党建+综治”网络,压实基层平安创建责任
为有效落实乡镇(街办)、村(社区)党组织“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鹰潭市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六化”建设。围绕“龙头”,构建农村乡镇包片领导、包片干部、村(社区)书记、村(社区)包片干部、包片民警、理事长“六位一体”,城镇加楼栋长、单元长二位共 “八位一体”的综治责任网络,打造基层平安共同体。同时,明确层级责任、履职要求、奖惩措施,并实行日登记、周会商、月调度、半年检查、年终总评和差异化考核制度,有效推动了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管控、社区服务管理、“六零”社区创建等工作的落实,一大批基层单位实现零发案、零犯罪、零事件、零事故、零上访、零矛盾上交。
——实行“党建+反邪教”联合,推动防处邪教工作深入发展
坚持反邪教从党员抓起,以党员先知先觉引领群众,深入推进反邪教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一是将反邪教纳入市委党校常规班教育内容,加强对全市领导干部的反邪教教育培训。二是与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对邪教说不,向阳光出发”网上签名等活动。三是联合高新区党工委打造反邪教示范基地,通过在企业建立“党建+反邪教”宣传栏、学习活动室、制作反邪教宣传展板等方式,引导企业党员职工带头学习反邪教知识。四是会同市教育局党委,深入高校、中小学开展“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知识讲座、“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珍惜生命、关爱家庭”签名、反邪教主题班会等活动,推动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五是充分利用村(社区)“一墙一窗”等党建工作宣传平台和载体,提高村(居)民反邪防意识。一系列“党建+反邪教”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抵制邪教的素质能力,连续18年实现了反邪教工作“四无”目标。
——创新“党建+网格化”管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对城乡社区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村(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将全市村(社区)划分为2588个网格,以村(社区)党员干部、党员楼栋(单元)长、党员理事会成员为主体,配备4930名网格管理员,重点网格选配法治宣传员、综治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片区警员、网格管理督导员和党员干部服务队、社区义工队、志愿服务队等“六员三队”,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机制,实现了网格内党务、法务、警务、工务、农务、商务、家(政)务等“多务合一”,并通过“干部走访”“党员议事”“居民说事”“网格员理事”和建立网格微信群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鹰潭市网格年均报送综治维稳信息50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万余起,解决群众小诉求5万余件,为群众办实事3万余件。
——深化“党建+工作室”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
鹰潭市围绕如何充分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实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等问题,联合贵溪市滨江镇党委,以该镇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有着40多年综治维稳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党员干部黄新发为旗手,推动成立以其个人姓名命名的“黄新发工作室”。“黄新发工作室”成立以来,发挥经验丰富、人脉活络、群众威信高等优势,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30余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90余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0余人次,被称为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的“减压器”和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成为鹰潭市的调解品牌。在“黄新发工作室”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鹰潭市扩充基层平安创建力量,推动各地充分挖掘以老党员为骨干,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老村(居)民等“五老”人员为主体的社会资源,推广类似“黄新发工作室”50多个、成员1000余人,既为“五老”人员提供了奉献余热的工作平台,又深化了群防群治工作,有效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落实“党建十扶贫攻坚”工作,筑牢基层平安民心基础
将精准扶贫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对余江县中童镇程毛村12户贫困家庭,实行3名党员领导干部分别包干负责、结对帮扶,成立扶贫工作组,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驻点开展扶贫工作,在为每户实施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的基础上,挤出10万元资金,为贫困户购买能繁母黄牛、电动摩托车和联系子女助学、重大疾病治疗等,为贫困户办实事10余件,并结合学雷锋、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捐资捐物,开展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