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刑警是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那么图侦民警的工作则就是一场“暗战”,工作中的他们和犯罪嫌疑人从未有正面的交锋,却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进行着较量。紧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移动鼠标,努力寻找着案件的蛛丝马迹,他们和犯罪嫌疑人总会在某一交点不期而遇……

从2015年开始,天津公安和平分局金街治安派出所图侦民警裴轶鸣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电脑前的“幕后英雄”
金街是天津市人气最旺的商业街,而正是这里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却成了治安管控的难点,一直以来,街头侵财案件在金街治安派出所接警案件中占较大比例。在侵财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密集的人流给图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裴轶鸣说,尤其到了节假日里,展现在眼前的每一帧画面上都会出现上百人,而且每个人都处于运动状态。可想而知,想要在这样人流入织的商业街上锁定一个犯罪嫌疑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如何在人群中发现可疑人员是图侦民警练“眼力”的第一步。“干我们这一行是没有捷径可以走,很多时候,漏掉了一个细节,整个侦查方向就会出现变化。”裴轶鸣不无感慨的说,每天面对视频,无论多么辛苦,也不管付出多少,如果没有结果,一切努力便付之东流。因此,细致精准是他办案的关键。

裴轶鸣是个爱思考的人,为了提高精准度,工作中,他受到显示器二分屏、四分屏的启发,摸索出对于密集人流环境下适用的图侦“九宫格”线性追踪法。具体说来,这种方法就是将一整个监控屏幕分割为九个分幕区块,每一个区块都要放大后一帧帧地进行搜索,使用这种方法,辨认精准度大幅度提高,也为快速确定中心现场赢得破案的宝贵时间。
“九宫格”线性追踪法地成功运用,在破获节假日金街随扒窃案件中大显神威。就在今年清明节假期间,有多名女性报案称在滨江道一商厦附近手机被盗,使用“九宫格”线性追踪法,经验丰富的裴轶鸣很快发现商厦附近的人潮中,徘徊着几名可疑的年轻男子,根据他们的行踪,结合监控回放,他准确捕捉到了这几人作案的瞬间影像,这些线索协助办案民警精准打击,迅速打掉了这一外地流窜扒窃团伙。
多年来,金街的随扒窃案件受害人有这样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报案地点几乎都不在案发现场,许多人发现自己财物被盗后,报案时的地点偏离案发现场很长一段距离,对于图侦民警来说,为了确认真正的案发现场,只能围绕受害人的行走路线侦查,而这使得图侦民警的工作量增加了好多倍。
裴轶鸣回忆,去年年底,有一名外地游客在和平路一大型商厦消费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翼而飞,报警时说不清楚钱包丢在哪里,遇到这样的情况,办案民警便让他回忆最后一次使用钱包时的地点,可是由于对天津道路十分陌生,这名游客依旧无法确认这个问题。于是,办案民警只得带着报案人重走来时路,最终,确认他最后使用钱包的地点是在和平大悦城。
从和平大悦城到和平路的报案地有1.5公里的距离,根据报案人的行进轨迹,裴轶鸣通过调取监控,逐一路口的搜寻,搜索了整整一天时间,最终在营口道与南京路路口,发现了一可疑人员尾随该游客并实施扒窃的行为。随后,办案民警根据这一线索,通过蹲守将该窃贼抓获。“描述这个过程只需要一句话,但是实际工作起来却绝非易事!”裴轶鸣说,调取发案地前后时间段的监控,一点一点寻找可疑人员,很多时候,为锁定一个犯罪嫌疑人,需要调取各条道路、各个卡口几十个监控设备的录像资料,对于一个人的耐心和精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图侦不只是看监控
毋庸置疑,图侦工作对于案件侦破至关重要,据统计,仅2018年第一季度,裴轶鸣共协助警队破案1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这个成绩在分局图侦领域名列前茅,成为2018年第一季度“和平警星”的候选人。而对裴轶鸣本人来说,三年前,刚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时,由于没有受过太多专业培训的他,曾经历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如何捕捉好视频侦查的时机与细节,确保视频看得又快又准?如何把每一个监控点位的相关信息准确串并起来?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挖掘关键线索?这些问题考验着裴轶鸣。“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他做好”,迎着困难和挑战,裴轶鸣坚定信念,从基本功练起,为了摸清区域内各个监控点位,他几乎转遍了和平区内的大街小巷。现在,他能记住几千个监控点位的具体位置,确保了一旦发案,便能快速把相关监控资料调准、调全。办案中遇到问题,他就向有经验的同行求教;闲暇时他还会反复观看经典案例的侦破过程,为自己积累经验。
时间流逝,千万帧图像在裴轶鸣眼前倏忽而过,让他练就发现关键细节的“火眼金睛”,由于长期过度用眼,如今45岁的他有一只眼睛已经出现“老花”的迹象。然而,在他看来,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

因为对他来说,每一次办案,嫌疑人虽素未谋面,但通过眼前的屏幕,他们每喝一口水,扔一个烟头,在哪个街角徘徊,在那个路口停下脚步……这些场景都会被裴轶鸣锁定在脑子里,当嫌疑人归案却百般抵赖自己的罪行时,裴轶鸣 “出马”与他们对质,并通过证据让他们低头认罪的那一刻,作为一名图侦民警,心中的畅快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图侦不仅仅是看监控,它是包罗万象的记述,图象提供的只是线索,要将这些线索与其他侦查技术结合在一起,才是破案的关键。”裴轶鸣是个思路开阔的人,在这个理念指导下,他有了让一度陷入僵局的案件“柳暗花明”的本领。
今年五月,金街有商场报案说有物品丢失,通过调取商场内和商场周围的监控,裴轶鸣发现了一名盗窃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比对,确定此人为有前科人员吴某,然而,吴某居无定所,警方无法确定此人身在何处,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于是,根据吴某的北京,裴轶鸣与曾经处理过吴某的南开区某派出所取得了联系,由于时间太久,当时的办案民警已经调离该派出所,只能找到当初的案卷,案卷中记录了吴某在西青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村子落脚,与此同时,裴轶鸣还得到了一张吴某落脚地的照片。案卷中提到的村子大约有两千户人家,且没有门牌号,哪一户才是吴某的落脚点呢?拿到这张照片,裴轶鸣反复端详了大半天。照片中是一户有些破旧的普通农家小院,而在裴轶鸣眼中,却很快成了破案的关键所在。“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下午,通过太阳照射的角度,可以看出房屋是坐北朝南的;当时民警的警车停在距离房子不远处的一处河堤上,说明房子临近河堤;警车高度一米五,加上河堤的高度,再通过院内参照物的对比,可以计算出房子高度为两米七……”运用图侦技术和其他知识相结合,眼前的画面幻化成一道数学题,根据已知的条件,等待他解出最后答案,此时的裴轶鸣感觉自己离嫌疑人越来越近了,
“房子位置大概就在这一带。”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特征,在一张地图上,裴轶鸣圈定了几个最为可能的地点,之后,他便和同事来到了那个村子,只用了十来分钟,便在河堤边找到了吴某的落脚点,最终这宗偷窃案成功告破。
“可能那天运气也比较好吧。”对于自己如此之高破案效率,裴轶鸣谦虚地解释道。事实上,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扎实的工作以及丰富的图侦水平才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正是由于他执着的努力,在一幅幅画面背后,一次又一次地让案件还原、魅影显现,织就了一张“天网”,让犯罪分子无处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