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伪瘫”改造记:狱警治愈“瘫痪”心结

2018-07-05 21:44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伪瘫”改造记

——西藏曲水监狱情理结合教育服刑人员记事

  “你知道普某吗?”。“知道啊,是之前那个‘伪瘫’吗?”

  “你们这里原来有一个‘伪瘫’吗?”“你说的是普某吧?”

  这是记者在西藏曲水监狱采访时向部分服刑人员随机提出的问题,结果答案出奇地一致。

  看来曾经的“伪瘫”在这里确实很出名。

  “伪瘫”名叫普某,还不到40岁,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曲水监狱。

  普某入监时,就自称身体有病,被曲水监狱送往自治区司法警官医院进行住院诊疗,检查后确实有些小病,医院及时给予治疗,因确实有病,此时的普某积极配合治疗。然而就在身体即将痊愈时,普某可能在心理上对陌生环境比较排斥,可能对监狱服刑场所恐惧害怕,便使用各种办法故意引发病情恶化,妄想长期留在医院。

  然而,身体痊愈后,普某还是被带回来监狱,在一段时间正常服刑后,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和适应,他的恐惧情绪逐渐消除,但普某又有了新的“计划”。因为之前有住院治疗病史,他便继续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参加监狱教育劳动改造,这次病情变成了“腰痛”,从此之后普某就长期卧床不起了,只有到医院卫生所诊疗时才拄着拐杖下地行走。

  服刑人员身体有病,监狱是要第一时间为其治疗的。考虑到普某的情况特殊,曲水监狱就聘请医疗专家对他进行了会诊,诊断结论为“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但不明显”。

  在诊断结果面前,普某无法狡辩,但他仍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自称因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情突然加重了,要求保外就医,并经常在监管区内大喊大叫、甚至夜间在宿舍内叫喊。身体也由之前的不能直立行走,到弯腰达到脸离地面仅有30厘米左右,每天“拄”着凳子行走,最后干脆直接趴着——“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每日需要民警照顾。

  “普某是趴进我们隔离监区的,原来在其他监区,其实他并没瘫痪。”曲水监狱隔离监区教导员洛桑扎西笑着说道。

  事实上普某是做了“功课”的,在服刑这段时间,他了解到,监狱对“老弱病残”犯人在改造生活方面有所照顾,因此想借病史把自己定义为病犯弱犯逃避改造,然而并没有得逞。

  对于普某的“瘫痪”,狱警早已有所怀疑。普某长期的“瘫痪”也严重影响了监狱正常监管改造秩序,给其他服刑人员带来不好影响,怎么办呢?洛桑扎西他们想了半天,忽然有了灵感,平时可以伪装,但睡觉时人是无意识的,因此观察一下他在睡觉时是什么状态。

  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普某睡觉时能以平躺的姿势休息,而且在晚上还有起床活动身体的现象,“他很聪明,知道长期装病卧床很累,对身体也不好,好脑子没用对地方。”洛桑扎西不无感叹。尽管如此,为确保万无一失,曲水监狱还是再次聘请了专门机构对普某进行了司法鉴定,结论仍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没有瘫痪症状”。

  事情到这里,结论很明确了,普某是“伪瘫”无疑。但是普某为了逃避改造而伪装病情,为抗拒改造而小病大闹,采取“伪瘫”扰乱监管改造秩序,监狱对此也十分头疼。明知普某是“伪瘫”,却又奈何不得,“现在监狱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绝不能体罚服刑人员,只能智取,”洛桑扎西说到,“真的是在斗智斗勇啊。”

  面对这种情况,曲水监狱各级领导也是开动脑筋,认真分析,一致得出结论:心病还得心药医。

  监狱分析,普某“伪瘫”,不积极改造,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觉得在其他服刑人员面前没面子,装病“伪瘫”这么长时间,突然就好了,脸面上过不去。二是不装无法达到保外就医的目的。三是觉得前期为了逃避改造、抗拒改造而做的事情都白费了,特别是不再继续装病,担心监狱追究他的责任。

  同时通过会见、谈话,监狱发现,普某对减刑的愿望十分强烈。

  病因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对普某不同阶段行为目的的把握、行为方式的把控以及心理变化的掌控,曲水监狱决定采取了逐层推进的办法,首先管控他的行为,使他不影响监管改造秩序,进而攻破其心理防线,消除不良情绪,促使他服从改造,最后深入思想,加强引导,激发他改造主动性积极性。

  方案已定,计划实施。“首先是揭开其‘伪瘫’外衣。”洛桑扎西说道。对此,曲水监狱对他进行了隔离关押,配备2名夹控犯进行24小时包夹,确保普某不出现自残、自杀等情况,并制作了日改造行为记录册,充分掌握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开展心理攻势:“从医学层面告诉他长期‘伪瘫’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会出现适应性障碍或适应不良等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无法直腰直立行走的结果。”

  长时间的心理攻势起到了效果,普某的心里防线也在狱警一次次的攻势下动摇了。看到了效果,洛桑扎西他们也趁热打铁,从外部环境方面消除他“面子”难堪的问题,“我们告诉他当下的关押状况不会受到更多的服刑人员关注,况且也确实有病在身,如果能好起来,其他服刑人员也会为他高兴的。”洛桑扎西告诉记者。

  付出总有回报,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政委到监区教导员、监狱民警,所有人都亲自轮番上阵,一次次的教育,无数次的开导,多次的情感交流,普某对狱警的心理戒备和抵触情绪也一点点消除,依赖度和信任度不断增加。

  看到成效,监狱也更进一步。了解到普某亲人探视很少,便安排民警探视日主动与他谈话,分批次撤走夹控犯,制作了专门的行走辅助工具,锻炼时民警对其进行搀扶,购买中草药帮他泡脚,“虽然知道他是装的,但是要给他台阶下,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洛桑扎西意味深长地说。普某也明白了监狱的意思,就坡下驴,在狱警的协助下每天加强“锻炼”,借助辅助工具行走,时间也越来越长,“瘫痪”心结逐步治愈。

  最难解的心结解开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普某对监狱改造生活的焦虑和不安也不断消除,一改往日“调皮捣蛋”的角色,这为他的进一步积极改造奠定了基础。随着“瘫痪”的治愈,普某改造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减刑的渴望也不断增加。监狱及时把握普某的心理,又经过百余次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教育攻坚谈话,普某逐渐对自身有了准确的定位,正确的服刑观逐渐树立。

  现在的普某,不仅能够完全直立行走,在遵守监规纪律的基础上还能积极投入改造生活,对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监狱的关怀也会适时表示感谢,“有些服刑人员难免还会拿他曾经的‘伪瘫’经历说事,但他也从不辩解什么,现在他也获得了8个月的减刑。”洛桑扎西说道。

  “伪瘫”终于不瘫了,但是洛桑扎西仍有遗憾:“他浪费了最宝贵的几年时间,如果一开始就积极改造,刑期会更短,也更能早日回归社会。”

“手拉手”坠楼消防员牺牲4年后,42岁失独妈妈...

摔出窗口的一瞬间,两名消防员手拉着手生死相依。
“携手为人民出生入死壮志凌云,并肩降火魔义无反顾勇为人杰。”

死刑!广东对涉毒涉枪涉恶头目陈实宣一审判决

广东省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3日对一涉毒涉枪涉恶案件作出一审判决。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戒毒后 他收获的不仅是月薪10000 还有演讲里的...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的戒毒之路依然需要信仰,更需要真真切切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