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傲华是北京交道口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说到他负责的管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北京著名的南锣鼓巷。这里每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五湖四海的宾客来来往往,在拥挤的人群中,你总能看到他穿行的身影。
汪傲华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说话语气也比较斯文,若是平时他不穿警服走在街上,很难让人把他和警察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可他若是在社区里工作,和老百姓打交道起来,却一点没有了“书生气”,热情的微笑,耐心的聆听,认真的询问,都是社区百姓给他贴上的“标签”。
“碰壁”
令人惊讶的是,他接这个社区仅仅一年。汪傲华谈起他的人生经历:之前是一名军人,在武警部队服役,军转后来到公安,之前在昌平公安分局,因为自己学的是财会专业,所以不管在哪,一直都是从事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2017年他来到交道口派出所,在“两队一室”改革后,从来没有接触过派出所业务的他,就被分配到南锣社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眼一抹黑!”对社区的情况也不解,也不知道怎样去和老百姓打交道,但是工作又得做,所以一开始下社区检查就是“生闯”,为此他没少“碰钉子”,“敲人家门不开;要不开了也是不耐烦;更有的直接拿话呛你,‘你上家里来(检查工作)干嘛?!(身份信息)你们派出所不是都有吗?!‘都是常有的事…”
“较 劲”
在多次碰到“冷屁股“以后,汪傲华不但没有泄气,而且更加坚定要把社区工作做好的干劲。于是他就开始找问题,找方法。
首先他先从社区的基础数据,他挨家挨户的走访每一个院落,把院落的面积、朝向、户型都用笔画出来,把每一户成员的情况标注在一旁,据了解南锣社区下辖4条胡同,2条大街,超过100多个院落,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可汪哥就是凭着这股“劲”,用钢笔记录下了每一处院落,用双脚走遍了每一条胡同。
“话唠”
汪傲华说他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话变多了,变得唠叨了。想到过去干财务的时候,多数情况是不需要说那多的话的,一切都在数据上,符合(财会)标准的一句话都不用说;不符合的,说多少也没用。现在到了社区里,那么多的纠纷和杂七杂八的事在等着你,老百姓等你来,可不是请你来“看节目”的,就是希望你能说句“公道话”,评个“良心理”。随着“两队一室”改革的全面推进,现在专门针对社区成立的“警务社区队”,让社区民警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区,每次临走的时候他们说‘汪警官,别走了,在家里吃个便饭再走吧!’那个时候啊,其实心里特别欣慰,自己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居民也把你当成自家人!现在每次下社区我还都会到他们家看看坐坐,有时也会去老爷子家里陪他拉拉家常,现在真心已经把胡同当成我的家了…
只要你用心去沟通,就没有你打不开的那扇门!
——汪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