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去年以来,江苏淮安着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类调解手段相互补充、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的工作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充分衔接、高效运作,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街道)、各类问题就地化解”。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央综治委通报肯定。
做实人民调解
拧紧社会矛盾“减压阀”
几年前,清江浦区清泓花园安置房分配,社区居民因安置房构造柱影响使用面积而引发纠纷,136户居民多次集体到居委会、街道、区政府上访。
“构造柱又叫抗震柱。圈梁、构造柱要同时设置才能有效约束砌体,从而提高其抗剪、抗拉强度及空间整体性。你们不能无理取闹!”杭州路社区调解员赵成树每天对上访群众宣传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和城市房屋拆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义务上门丈量面积,最终得到136上访户的认可,一场群体性事情就此化解。
“有纠纷找老赵,没有解决不了的!”杭州路社区居民这样说。2010年7月,赵成树退休后,利用多年从事企业法律顾问积淀的工作经验,义务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将满腔热情倾注在化解百姓的家长里短上。退休7年来,他在社区成功调解400多起家庭和邻里纠纷,使很多家庭和邻居关系因他调解而和好如初。
老赵是淮安市清江浦区聘任的诸多人民调解员之一。近年来,淮安市突出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中的前端性和基础性地位,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完善人民调解员选任、聘任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据库,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的方法和程序,健全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内部工作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确保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量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提升行政调解
打造平安建设“护城河”
“前后三天时间,6万元的赔偿全部到账,”日前,清浦区市民李女士在银行查看完账户,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多亏有调解员从中说和,要不然闹到法院,走诉讼程序,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搞不定。”
李女士告诉记者,丈夫几天前骑电瓶车正常行驶时,遇到一辆汽车突然倒车,不仅撞坏了电瓶车,人也进了医院,双方就赔偿问题争吵不休。淮安市交巡警二大队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杜明迅速介入调解,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化解了这起矛盾。
把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交由公安交巡警部门专门成立的调解工作室负责化解,是淮安市提升行政调解质效的创新举措。近年来,淮安市对涉及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矛盾纠纷积极主动调解。在公安、民政、住建等行政调解任务较重的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设立行政调解室、接待室,并制定具体的行政调解程序,确保行政调解工作规范运行。
行政调解是大调解格局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柔性治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淮安市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明确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对与行政职能有关的民事纠纷,加强与人民调解组织的衔接配合,积极参与、指导推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70个,涉及医患、交通、劳动、消费等民生领域,共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858人,其中,来自相关行业和领域、擅长矛盾纠纷化解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达372人。
拓展司法调解
筑牢和谐社会“防火墙”
在各地法院普遍反映案件数量递增的大背景下,去年1至9月,淮安市两级法院新收一审案件同比下降了1.56%,成为江苏法院系统新收案件总数唯一下降的地区。
2016年底,盱眙县官滩镇的龙虾养殖户李训龙承包了20多亩水面养殖龙虾,因为水面承包费问题与村民产生了矛盾:村民们担心养殖户赚了钱就会跑掉,要求交全款,并采取过激行为阻止李训龙继续开展养殖作业。对此,由法院提议成立的“盱眙县龙虾产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迅速作出反应,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走访,并做矛盾调处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批次捕捉,分批次付钱的调解协议。
近年来,淮安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派出法庭与群众“零距离”的优势,在行政村设立审务工作点,要求由法官担任的审务指导员做到村居有重要议事需求时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必到、较大纠纷化解时必到。同时还吸纳社会治理网格员和律师加入,定期邀请律师进驻审务工作站(点)参与案件调解、信访化解工作。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诉讼辅导室,由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院庭长担任诉讼辅导员。通过辅导,有的当事人感到胜算把握不大或诉讼成本太高,就主动放弃了“打官司”的想法;有的则在法官指导下,通过其他渠道去寻求解决办法。既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又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
强化“三调联动”
铸就社会稳定“护航舰”
去年,洪泽区惠民家园小区因乱停乱放、违章搭建、环境脏乱等问题,引发了业主强烈不满,物管和业主之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业主认为交了物管费,物管又没有提供服务,以后就不交费了,而物管认为:业主不交物管费,没办法提供服务。
为了化解可能爆发的物业纠纷,洪泽区建立“3+1”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派上用场,通过工作让居民和物管懂得权利与义务对等,让服务与付费不再是针尖对麦芒,惠民家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和温馨。
近年来,淮安市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加快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治办、司法局、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整体入驻;住建、民政、人社等部门按需进驻;综治委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逐步实现驻点办公、实体化运作。中心发挥综治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针对不同的纠纷类别,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通过设立矛盾纠纷受理窗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实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陆瑞云 王 瑶 陈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