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杯茶,对面而坐,与来访群众一谈大半天,这是郑宗瑶每天工作的常态。作为天津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市访调委)主任,郑宗瑶接待的都是上访群众。“上访群众往往都带着一肚子气,顺耳的话少,刺耳的话多,多倾听,少插嘴,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调解就先成功了一半......”说起自己工作上的事,郑宗瑶侃侃而谈,如果不打断,几乎停不下来......

(工作中的郑宗瑶)
“担子要挑,就要挑好,不能轻易放下。”
2015年3月,在天津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市综治办牵头,市司法局、市信访办紧密配合下,天津市组织开展“访调对接”试点工作。要想管理好这一全国首创的群众组织,选一个优秀的“领路人”至关重要。经过反复考察,领导不约而同把目光都聚焦在了郑宗瑶身上。此时的郑宗瑶已退休在家,照顾年已九旬的母亲。当领导找到郑宗瑶时,他确实为难了,一边是组织需要,一边是在母亲身边尽孝。关键时刻,还是老母亲给郑宗瑶最强大的支持:“儿啊,领导这是信任咱,你应该去。”于是,郑宗瑶将照顾母亲的事情交给妻子和弟弟,挑起了这副重担。
2015年4月,市访调委正式成立。对于调解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郑宗瑶事必躬亲,确保合理、合法、合情。2016年4月初,市访调委受理一起因地铁施工造成居民居住的房屋受损,上访持续5年未能解决的信访事项。郑宗瑶指导两名调解员经走访了解,该小区居民房屋受损最严重的是王某。他们第一时间到王某家实地进行查看,并与王某细致沟通。因房屋受损严重且长时间没有解决,王某情绪非常激动,要的赔偿金额非常高。随后,郑宗瑶又和同事前往地铁集团了解情况,由于双方价格悬殊太大,僵持不下,从口水式的“拉锯战”打成了“持久战”。郑宗瑶又深入了解到,地铁集团在建线路共7条线,工地120多个,点多、线长、面广,且都在城市繁华区。解决由于施工造成的房屋受损问题,目前地铁集团暂无赔偿标准,这也是王某等上访人信访事项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了解到“症结”所在,郑宗瑶和调解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地铁建设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实施细则》。细则出台后,郑宗瑶就以王某的信访事项为“试验田”,请来双方都认可的鉴定公司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鉴定,依据鉴定结果,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
经过历时5个月的多次艰苦调解,最终,王某与地铁集团达成一致。事后,王某给市访调委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地铁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朱淼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不仅把困扰地铁集团多年的疑难信访事项解决了,而且为下一步调解其余信访事项趟出了一条新路,提供了借鉴。”
“关系、人情、金钱,不敌坚定的信念!”
担任市访调委主任之初,郑宗瑶就给自己和调解员立下了“规矩”:不接受宴请;不接受赠品;不接受“关系案”,干净公正搞调解。确保访调阵地“不锈蚀、不污染”。
在调解赵某某与某精神病疗养院劳动人事争议信访事项时,由于当事双方所在地都远离市区,在确保程序合规的基础上,从调查核实到事实定性再到协议内容最后到制作调解协议书,郑宗瑶和调解员都是通过电话、电传等形式进行的。签订协议书时,郑宗瑶和调解员来到双方所在地签订。为了表达谢意,该精神病疗养院负责人诚意挽留调解员在食堂就餐,被婉言谢绝后,又执意要给调解员带些土特产,郑宗瑶和同事耐心解释后,再次予以谢绝。该精神病疗养院不知如何表达谢意,给市访调委送来一面写有“调解深入基层实地,工作彰显初心本色。”的锦旗。

(老郑与调解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探讨经验)
市访调委成立以来,郑宗瑶和同事已先后拒收月饼条8份、购物卡500元,数十次谢绝当事人宴请。
在郑宗瑶的心里,法规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尺,也是化解信访事项的“利器”,只有依法调解,才能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减少后遗症。针对有的当事人借机“捞一把”的侥幸心理,郑宗瑶坚持依法规劝其回归理性,步入法治化解渠道。李某与本市某公司因劳动争议纠纷已上访了9年。2017年12月,市访调委受理了此案,李某感到“机会”来了,诉求的内容加了,要求补偿的钱数也多了。对此,郑宗瑶和调解员随即对其展开心理疏导和法治宣传,引导李某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表达诉求。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疏导教育,李某终于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郑宗瑶说:“所有调解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前提,任何因素都不能动摇。这也是我们的底线。”
“群众信任我,是我的荣幸。”
随着郑宗瑶调解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群众也慕名前来,请他帮助解决纠纷。2016年12月,一名妇女来到市访调委。郑宗瑶给她沏茶后刚落座,她就迫不及待地诉说起来:“我们家住房是二层老楼房,我住在楼上。水的总闸和水表安装在楼下楼下邻居的小院内,可楼下邻居私搭乱盖,将小院变成了小屋,小屋不合标准造成漏水,要我补偿5000元,否则就关闸停水。我打电话报警,当时解决了,警察走后,水闸又关掉了,现在已有一个月没有生活用水。居委会曾调解过,但都没成功。今天特意来,请您给帮忙。”
按常理,类似这些邻里纠纷应该到居委会调解。可郑宗瑶认为,虽然这是居民之间经常遇到的生活琐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和谐社会增添一些不稳定因素。而且,群众既然找到他,就是对他的信任,不能将群众推出去。由于郑宗瑶退休前在市司法局工作,他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打电话给这名妇女所住小区的司法所所长,请他帮助调解。在这名司法所所长的耐心调解下,这名妇女与楼下邻居的矛盾被顺利化解。
郑宗瑶常和同事说:“干工作可以有成就感,但不能有满足感。”工作中,他主动安排调解员到市来访接待登记窗口,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针对信访人法律求助日益增多的实际,他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提出了“四个结合”即:实案调解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定点调解与动点调解相结合,接案调解与寻案调解相结合,独立调解与联合调解相结合。郑宗瑶先后主动与3个市委办局、12个企业集团建立了联系点,最大限度地帮助化解疑难信访事项,受到了一致好评。
郑宗瑶一心扑在调解工作中,家里的事情几乎顾不上。甚至去年老母亲去世时,他都没有陪在老母亲身边。郑宗瑶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今年6月1日,郑宗瑶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获此荣誉的全国只有十人。
每天忙忙碌碌,郑宗瑶还没有享受晚年生活的打算。他说自己像是傍晚的太阳,虽然不再耀眼,但要奉献剩余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