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一具冻僵的女尸,一份藏起来的离婚诉状,背后的真相出人意料

2018-06-25 17:54  来源:《天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春节刚过,零下二十多度,内蒙古神圣的敖包旁惊现一具无名女尸,是冻死?自杀?他杀?冻成冰块的尸体解冻后,被害人的内衣为何有上拽下拉的迹象?  无意中发现的离婚诉讼,引出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本期《深夜公堂》,我们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来自于央视《天网》节目20151030期——“藏起来的离婚诉状”。

  这是法医在对一具尸体进行检验的现场,这具一直困扰着警方的尸体是三天前被发现的,发现的地点是在内蒙古一处神圣的敖包旁边。

  报案人称,案发当天气温很低,他陪同几位来自北京的朋友一同游玩,路过敖包时大家纷纷表示要进行参观,正当他们围着敖包走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女人在地上躺着。

  待他们再走近仔细观察,发现女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于是他们报了警。五分钟后,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最先赶到了事发现场。民警发现,这具女尸染的黄色头发,上身是呢子大衣,下身穿的是皮裤皮靴。

  赶到现场的技术人员对尸体和现场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可在这个现场,警方并没有得到太多的线索,在四周都没有发现任何车辆或者的痕迹。

  警方判断,女死者衣服比较整齐,且身上没有外伤,不排除冻死这种意外死亡的可能性,因为这里冬天比较寒冷,女死者衣着不是很多。从现场来看,女性死者年龄大概在四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六左右,衣着相对完整。

  而恰恰是女死者的衣着,让警方产生了怀疑。一个女性,穿得非常单薄,大冬天零下二三十度,这显得非常可疑。她为什么要去那里?她去那里干什么呢?

  很快,随着法医对尸体深入勘查,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出现在了警方的面前。将女死者的风衣打开,法医发现,风衣有被向上拽的痕迹,皮短裤有向下拉拽的痕迹。

  那么是不是有性侵的可能呢?死者的内衣位置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外人动过吗?

  但警方也没有完全排除冻死的可能,据法医介绍,这种现场叫做反常脱衣,里面的衣服有可能是死者冻到神智不清的时候,觉得很热,反而会把衣服往下拉,这种现象在冻死的尸体上偶尔会出现。因为当地酒文化浓郁,所以可能有的时候酒喝多了,在外面就有冻死的情况发生,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

  在尸体的不远处,警方也找到了几个空酒瓶子,虽然还要经过化验才能确定是不是死者丢弃的,但是现场看上去确实就像是死者喝醉后被冻死了。

  但是,死者死在敖包只有十几米的地方,这显得不正常。如果是夏天,这里来的人多,气候也舒适,喝酒聊天很正常。可是此时是冬季,这里白天的温度也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死者如此的穿着,面对这样的气温,别说在外面喝酒,就是在这里站上几分钟,那也是很难想象的,穿着如此单薄的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在这里喝酒呢?

  除此之外,死者躺下的方向也让警方感到不寻常。民警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尸体属于是在坡上头朝下脚朝上。一般的人如果冻死的话,是不会这样躺着的。

  现场存在这么多的疑问,除了遗留的线索少以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现场没法对尸体进行细致的勘查。尸体的内脏都冻成冰了,仿佛在冰箱里冷藏了几天一样。

  死者的衣服也已经粘连到了尸体上,剪不下来也脱不下来,尸体无法进一步检验,现场痕迹也几乎找不到。可就是在这个几乎零线索的现场,一个现象还是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警方将死者全身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死者如果是意外冻死的,为什么身上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呢?这个疑点让警方不由得将现场与谋杀联系在一起。

  虽然存在很多的疑问,可是在现场的条件下,没法解释清楚。警方将尸体运回殡仪馆,准备对其进行检验,直到此时,警方还难以对案件进行定性。  死者是意外死亡还是他杀?这仍然是困扰警方的最大难题。没有搏斗的痕迹,没有致命伤,这一切迹象都不支持他杀的结论。可身上没有任何物品,而且如此严寒,死者为何穿着单薄来到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呢?这些疑点又如何解释呢?

  因为尸体需要几天的解冻时间,警方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寻找死者的身份。然而,两天过去了,警方却在走访和查询中一直找不到与死者匹配的对象。

  民警发了协查通告,寻找失踪人口,却一直没有尸源的信息,没有人来认领尸体。因为无法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所以警方需要从海量的失踪人口中进行逐一的确认。

  虽然不能确定具体的死亡时间,可法医还是在死者的皮肤上查验出来了一些信息。死者面部水分比较丰富的地方,由于长期暴露在外,被空气带走水分,因此会发干,这在法医术语中叫皮革样化,法医由此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应该比较长。

  死者皮肤的皮革样化,证明了死亡时间应该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可是由于是在寒冷的室外,法医也无法准确判断死亡时间,体现在时间差上,尸体变化不会很明显,比如说一个月两个月,尸体都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因为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对案件侦破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死亡时间,警方无法获得准确数据。可死亡两个月左右的结果,已经大大减少了侦查员的工作量。

  到了案发的第三天,尸检条件终于成熟,警方希望通过尸检能够解开所有的秘密。

  细节决定一切,法医仔细地一层层剥离开死者的衣物,面对如此疑点重重的案件,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不能有一丝疏忽。

  法医在死者颈部发现了比较短但是比较清晰的勒痕,还有擦划伤和皮下出血。这个痕迹的发现让警方眼前一亮,这至少可以证明,死者有被掐死的可能,那么案件的性质就不应该是意外死亡,而是他杀。

  然而,这样的惊喜还仅仅是个开始,当技术人员脱掉死者的裤子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在脱下棉裤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张传票和起诉状,并在死者棉裤的夹缝中发现了一张名片大小的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电话号码。

  虽然尸检还没有结束,可这两件物证的出现已经让警方兴奋不已。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死者为什么把离婚诉状与电话号码藏在这里?民警分析,这两张纸对她来说应该非常重要,她不想让别人把这两样东西翻到或者拿走,那么寻找尸源应该是从这两张纸上寻找。

  尸检的结果出乎了警方的意料,不仅证明了死者不是因为意外而死,而且还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了如此重要的物证。那么,离婚诉状上的耿某,是不是就是死者呢?又是什么原因让死者倒在了杳无人烟的敖包呢?带着诸多的问题,警方开始了下一步的侦查。警方从网上调取了耿某的户籍,将照片与死者进行对比,两者非常相像。

  民警立即赶赴耿某家,见到了耿某的父母。据耿某父母反映,耿某过年也没有回家,而且已经有几个月时间没有和家里联系了。

  这些和法医推测的死亡时间比较接近,种种迹象都让警方认为,死者很可能就是耿某。为了不让耿某的父母受刺激,民警贴心地拿着耿某的照片,让其父母给耿某打个电话。

  耿某的电话居然接通了,这出乎意料的一幕,让在场的侦查员大吃一惊。死者如果不是耿某,可为什么耿某的离婚诉状在死者身上?按照常理来讲,诉状应该是本人带着,不可能给其他人,这个东西给其他人也没有用。

  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了警方的思路,本以为找到了死者的身份,没想到当事人还活着。自己女儿的声音,父母应该不会听错,再怎么她父亲也不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吧。

  民警决定见一见耿某,一个小时以后,在办公室里,侦查员怀着复杂的心情,见到了这个谜一样的耿某。即便死者不是耿某,那么耿某与死者应该有密切的关系。

  可没想到的是,当耿某看到死者身上发现的这张离婚诉状后,说上面的名字是自己的,可这张诉状不是自己的。这个结果太不合常理,死者为什么在临死前把耿某的离婚诉状藏在了自己身上?她和耿某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民警让耿某辨认了一下死者的照片,看看照片里这个人她是否认识,但是耿某说根本不认识照片里的这个人。这次问询不但没有解开警方一直希望知道的死者身份之谜,还给侦查带来了新的疑问。

  经过细致了解,耿某回忆起离婚诉状应该有两份,她的那份已经被自己撕了,而另一份应该在自己的前夫常某手里。马不停蹄,侦查员迅速找到常某了解情况。

  死者身上的小纸片上总共有六个电话号码,但是没有人名,就只是单纯的电话号码。民警决定随机试一试这些号码,随便拨打了其中一个号码之后,很快电话就接通了。

  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侦查员很快把谈话进入了正题,询问对方家里是否有人失踪,对方竟然表示,自己的妹妹确实于年前失踪,一直没有找到。

  对方表示,失踪的张某是家里最小的妹妹,警方依次拨通了纸条上的其它电话号码,发现分别是张某六个姐姐的电话,于是,警方让张某的姐姐来警局里当面沟通。

  张某最大的姐姐已经六十多岁了,家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警局,警方向她们出示了死者的照片,她们确定这就是张某。

  经过最后证实,死者就是已经失踪了接近两个月的38岁的无业人员张某,可她为什么失踪?据了解,死者张某性格大大咧咧,平时为人比较好,没有和谁有过矛盾。那她又怎么死在了荒野?她的家属也一时很难提供出有用的线索。

  与此同时,调查耿某前夫常某的民警也带回了让人兴奋的信息,常某也辨认出了死者就是张某,而且承认离婚诉状也来自于他,并且说明自己是死者的男朋友。

  尸检过程中发现了离婚诉状,警方本以为它将成为揭开案件秘密的一把钥匙,可没想到,它却开启了一扇充满疑问的大门。

  警方分析,如果常某想与耿某复婚,突然有了死者张某夹在中间,那么是不是因为情杀或者导致其它什么原因呢?可经过调查,耿某确实不认识张某,而且离婚后与前夫也基本不往来,警方排除了耿某参与作案的可能。

  而经过查实,张某确切的失踪时间应该是春节前两个月的12月22日,最后见到她的人就是她的男友常某。

  12月22日,常某与死者张某一同从科右前旗来到乌兰浩特市逛街购物。两人逛到快天黑的时候,就在附近找了一家饺子馆,准备好好吃一顿休息休息。这期间死者张某打了几个电话,还没有吃完饭,张某就离开了常某,打了一辆车离开了饺子馆,从此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通过各方面排查,民警也排除了常某的作案嫌疑,他没有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既然常某的嫌疑被排除了,那根据常某反映的线索,张某是接了电话后离开的,那个给她打电话的人又是谁呢?

  经过了解,警方发现,死者张某通的最后一个电话是和她以前的同居男友张某打的,打完这个电话以后,死者的时间线就一片空白了,而这一天正是张某大姐反映的张某失踪的那天。

  据死者张某家属反映,在与常某交往之前,死者曾经有过一个同居男友张某,两人还曾经打算结婚,虽然两人已经分手几个月了,可死者的家人却并不知情。

  而且在死者失踪当天,死者的姐姐还接到了张某的电话,询问死者张某是否到了她那里,并表示死者张某和他聊天之后负气出走了。

  此时,警方想起了在现场发现的死者身上的一个疑点,就是死者的反常脱衣现象。因为经过法医检验,已经排除了死者是因为醉酒被冻死的可能,那也就不存在反常脱衣的现象,那死者内衣的错位一定是他人所为。

  死者外面的衣服整齐完好,但是里面的内衣已经被褪到及肩的位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被人给拖拽过?除此之外,在尸检时法医还发现,死者身上有一些不寻常的痕迹,就是在死者身上出现了一处结霜的现象。

  当体温比较高的时候,突然间来到温度比较低的现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温差,形成温差的时间又非常短,因此导致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霜。

  这也就是说,死者张某在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之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温暖的地方。再结合内衣错位的现场,警方断定,敖包并不是第一现场,而是抛尸现场,而且嫌疑人应该是开车抛尸。

  警方分析,死者应该是那天从饺子馆走了以后就直接前往了客运站,然后从客运站下了车。于是警方调用大量警力在客运站周围进行摸排走访,通过走访,警方了解到,一个死者张某的老乡当天在客运站刚好看到死者前男友张某在客运站那里开车打电话,过了一会儿死者就出现了,两人说了几句话就上车走了。

  所有的线索都聚焦在死者的前男友张某的身上,警方经过几次的接触,在搜集了大量的证据后,最终控制了嫌疑人张某。经过几番较量,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张某终于交代了他杀害死者的全部经过。

  死者与张某曾经是恋人,可由于死者嫌弃张某是个货运司机,收入微薄,就与张某分手了。可张某为了死者已经负债累累,现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难以接受现实的张某一直纠缠死者。

  随后,在12月22日,张某约出死者要做个了断。在自己的车上,谈判失败的张某对死者下了毒手。据张某供述,死者上车以后就开始骂他,骂得特别难听。思前想后,张某将车门一关,随后就用手尽力掐住死者的脖子,惊慌失措的他最后把死者抛尸在了荒无人烟的敖包。

  把死者抛尸荒野后,张某拿走了死者身上的所有东西,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可没想到,死者却在临死前把随身携带的现男友的离婚诉状与亲属的电话号码藏在了两层棉裤里面,冥冥之中为警方揭开案件谜团留下了最后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