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装修公司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机关进行了严厉打击,5天查了13家装修公司,18人被刑事拘留,信息倒卖黑色产业链被揭开。
市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家住桂林市临桂区的曾女士,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去年11月份交房,在拿到新房钥匙的第二天,曾女士便接到了一家装修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推销电话。
“考虑到自家的经济条件,暂时没有装修的想法。”曾女士极为客气地跟对方解释一番。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的几个月,曾女士陆续接到多家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这让她非常烦恼。上班时间接到那些电话就算了,有时休息时间也打来。
和曾女士遭遇类似的还有家住桂林市秀峰区的市民王先生。今年6月4日,他拒绝了一家装修公司工作人员所推销的装修业务,可那个工作人员仍不死心,第二天又给他发来一条短信,介绍自己公司装修业务和优惠条件等一大段内容。
且不说对方“死皮赖脸”缠着不放的行为很鲁莽,王先生对自己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非常担心,进而向辖区公安机关报了案。
13家装修公司被查,18人被刑事拘留
据桂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侦查大队大队长谢春介绍——
6月5日,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报案后,警方介入调查,通过前期调查取证和研判部署了抓捕计划。
民警在桂林市区东安街找到了给市民王先生推销业务的那家装修公司,该公司针对电话推销专门成立了“电信部”,有10多个员工,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沓A4打印出来的推销名单,上面市民的名字、手机号码、新房所在的小区,连楼栋、楼层和房号都有,每人手里都有两三百个市民名单。那些员工交代,手中的这些名单都是他们的公司一个姓牙的经理给他们的。
随后,民警找到了员工口中的牙经理,并在他手机和电脑里发现了近万条市民的个人信息,以及购买那些信息微信转账的记录。牙经理交代,他手上的这些名单来自市区另一家装修公司一个姓唐的经理。当天,牙经理被民警带走,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
根据牙经理提供的线索,民警将唐经理传唤到公安机关。唐经理承认自己提供了那些名单给牙经理,他手机上还有传送记录。另外,唐经理也交代了他手上那些市民信息的来源,分别来自一个姓张和姓苏的两个男子。民警顺藤摸瓜抓到了那个姓张的男子,苏某还在追捕当中。张某交代自己的上线,共有6人。目前,那6人还在追捕当中。唐某和张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先后被刑事拘留。
6月7日至12日,桂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侦查大队联合七星、叠彩、雁山、秀峰、兴安等区县网安大队先后查了13家装修公司,共18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除此之外,还有3家装修公司被查,侦破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个人信息1到3元一条被买卖
据民警介绍,关于装修公司市民个人信息来源,民警正在一级一级往上查源头。装修公司手上那些名单只能是卖房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市房产局才能拥有,装修公司是不能拥有的,拥有名单达到一定数量就涉嫌犯罪了。
牙经理在交代自己手上市民个人信息来源时提到,装修公司除了向上家购买外,装修公司之间会互相交流自己所有拥有的名单,比如A公司有500条,B公司有600条,两公司互相可以交流500条,多余的那100条,A公司想要的话就要支付B公司1元一条。
另外,民警了解到,装修公司如果向上家购买市民个人信息,价格在每条1到3元之间,3元每条是“第一手”的价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售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三年。在现今这个社会,个人隐私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旦被侵权,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