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在整理手头案件
见到陈祺时,他刚刚经历了一轮24小时的值班,虽然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但人还是很精神。“还好,昨天接报的交通事故不多,睡了4个小时。”陈祺笑笑。对他来说,一周两次的通宵值班,只要能睡4个小时,已经很幸福了。
在陈祺的日程表里,很少有“周末”,更没有“按时吃饭”和“准时下班”。2003年入警,2005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在海沧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陈祺是最年轻的民警,常被大家叫作“小鲜肉”,但在事故处理工作中,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奔波在一线,做出了一件件“教科书”般严谨、规范的交通事故处理案例。
6月4日,记者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听陈祺讲述他的故事。
严谨
取证到凌晨5点 让醉驾小伙心服口服
林某、黄某是表兄弟,两人都18岁出头。5月12日晚9点多,兄弟俩喝了不少酒后,准备骑摩托车出去兜风。结果,到阿罗海城市广场附近一个红绿灯路口时,两人骑的摩托车一头撞上前面等红灯的小车,追尾了。
接到报警后,陈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综合现场痕迹、车辆碰撞等情况,经验丰富的陈祺闻到一丝酒味,他认定,这不是一起单纯的交通事故。果然,站在摩托车边的两个年轻人不仅一脸无所谓,还“义气”十足,均称摩托车是自己驾驶的。
当天刚好是周六,晚上八九点车流量还很大,一看出了事故,周围不少群众围了上来。陈祺一边维护现场交通秩序,一边趁机给围观群众上安全教育课,“在交通事故中,不一定受伤的就是受害者,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骑摩托要戴头盔,酒后驾车更是要不得的……”
马不停蹄地将两人送往仙岳医院做血液酒精检测,果然,哥哥林某血液酒精含量达153mg/ml,弟弟黄某血液酒精含量为45mg/ml。接下来,就是取证工作。
时间紧迫,为迅速查清到底谁是驾驶者,陈祺赶回大队值班室调取事故地点及周边监控。一遍遍回放、比对,尽可能还原两人的出发点和活动轨迹,整整盯着屏幕看了两三个小时,一直到次日凌晨5点,陈祺终于从监控中看到,事故发生时,驾驶着摩托车的是哥哥林某。当然,在此期间,报警电话依旧不时响起,陈祺还需处理其他交通事故。
当看到确凿的证据及在陈祺教育下,兄弟俩终于不再嬉皮笑脸,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终,两人因共同危险驾驶被依法刑事拘留,这也是海沧警方处理的首起共同危险驾驶案。
耐心
仔细摸排 解决刮蹭小事故
陈祺所在的事故预防处理中队只有8名民警。平均每天,中队至少要处置20起交通事故。事故的现场勘查、做笔录、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等工作,都要由中队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最多的时候,几乎要80个小时连轴转。世界杯马上要开始了,肯定有大批球迷要出来喝酒聚会,我们估计不用睡觉了。”陈祺开玩笑说。虽是玩笑话,但忙起来,陈祺和同事有时凌晨两三点才吃上一口饭,双休日更是“奢侈品”。
除了处理事故现场,一些刮蹭纠纷也需要陈祺跟同事去处理。
上周,陈祺值班时,一大早就接到天湖城一居民报警:“我的车停在小区被刮到了,肯定是有人故意的!”电话中,报警人十分激动。
陈祺到现场调查发现,该车主已将车停在小区楼下两三天,根本无法确定具体被刮时间。来往车辆那么多,陈祺需要在经过的“n”辆车中找到那个“1”。在现场勘察后,陈祺便去调取小区及周边每个角落的监控录像,挨个排查了一上午,终于发现,报警人的车辆是在前一天夜晚被经过的车辆不小心刮蹭到的。
“您看您的车堵住了正常的行车通道,所以这辆车在夜晚经过时发生了刮擦,双方都有责任……”陈祺通知对方车主见了面后,双方很快调解办结了这起小事故。“群众的事无小事,每一起我们都会负责处理好。”陈祺平实的语气里透露出一名干警的担当。
每天,陈祺都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只要接警电话一响起,他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要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电话的那边是焦急等待着我们过去的群众,等年休假时再好好休息吧……”整个采访进行了一个小时,陈祺急着去出警。记者留意到,陈祺脚上穿着一双布鞋,鞋底已经磨得很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