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为“血汗钱”上访 律师给出办法巧解矛盾
某一天,4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来到静安区信访办,群情激昂地要求讨回自己的血汗钱,群体性矛盾一触即发。接待人员一边劝慰安抚他们,一边立即联系了在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姜涛律师进行调解。有十几年基层法律服务经验的姜涛调查后发现,与这件事有关的合同和资金等情况比较复杂,调解难度很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走法律途径。
姜涛一方面为情绪激动的上访者详细分析了法律风险、法律后果,温和地劝阻他们过激而不恰当的行为;另一方面,他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条例,对雇佣方和包工头明确了法律层面上的权利和义务,希望他们从法律规定出发,兼顾情理,妥善处理纠纷。他告诉矛盾各方,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办法就是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经过权威的法律分析,激动的上访者平静下来。这起矛盾纠纷最终成功引入了诉讼渠道并得到了妥善解决。
动拆迁引发冲突 专家以案释法平息纠纷
类似的故事也在嘉定上演。2016年,在一起动拆迁信访件复查件的处理中,信访人坚决要求相关部门对其未经批准擅自建造的100多平方米房屋核发宅基地使用证。为了缓解矛盾,嘉定区信访办安排复查专家组律师与信访人进行了约谈。律师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他阐明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中的利害得失。在律师的解释和帮助下,信访人的情绪平缓下来,明白了不当的信访行为将造成严重法律后果,最终同意就动迁事宜与相关部门进一步协商。
一年内500名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劳资医疗动拆迁纠纷均涉及
这两个案例是上海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引导信访人理性表达诉求,以往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现象逐渐改善。据了解,早在1998年,上海市就开始探索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20年来,律师参与范围已从最初的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拓展到当前的疑难矛盾化解、信访核查终结、案件评查、信访实地督查等各方面。
2017年上海市司法局与上海市信访办联合出台《关于本市深入开展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律师参与信访的任务要求、资格条件和组织保障等,同时指导上海市律师协会在本市律师人才库中梳理参与信访工作的律师名录,把这项工作导入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
此外,上海市司法局会同上海市律师协会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出台工作制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等,建立了律师参与信访的长效合作机制,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仅2017年一年,全市就有近500名律师参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各类信访工作,接待处理信访事项3000余件,涉及劳资纠纷、医疗纠纷、动拆迁及土地纠纷、涉法涉诉纠纷等信访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