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特别开心。丢了两年的胡妈妈又出现了,她老人家又来法院看我了。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是我们认识8年来第一次一起吃饭,这个场景我盼望了很多回。
说起我和这个胡曼英老妈妈,那是有故事的。
2011年,我第一次见到执行申请人胡曼英,因为执行期间产生误会,她强烈要求换下我这个承办人。
2012年,她的案子执结。在这一年间,这个胡曼英老人对我从不信任到信赖,从不喜欢到欣赏,直到像妈妈一样常常牵挂我。
胡曼英老人来探望吐尔逊·木沙
之后的每一年,我都能时不时接到她老人家关心问候的电话。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家还一定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看我。从她家所在的仓房沟到我们法院所在的小西沟,需要倒三趟公交车才能到达。路况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
每次她来,只要看我忙着,她就用食指比在嘴上,示意不要管她。她就搬着凳子静静坐在办公室的一角,微笑着看我忙碌,那眼神就像母亲看儿子。如果有空闲,她就对我嘘寒问暖。每次她都像内行人那样,问我结了多少个案子?榜上有名吗?
每次我都执意要留她一起吃饭,可老人家次次不肯,说只要看看我就很满足了,绝不打扰我的工作。
我每次看到老人匆匆离开的背影,总会想到妈妈。听到胡妈妈的声音、看到胡妈妈的身影已成了一种习惯。
可2016年后,我再没有听到胡妈妈的声音,也再没有见到胡妈妈的身影。更是不巧,我又偏偏弄丢了手机,没了胡妈妈的电话号码。经打听,胡妈妈居住的那个片区拆迁了。
失去了胡妈妈的消息,就像失去了一段美好。我会常常想起她,她给我带来的那份温暖时时鼓励着我。
胡曼英跟老伴与吐尔逊·木沙(右)一起吃午餐
今天喜从天降,中午快下班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哇塞,这不正是我思念的胡曼英妈妈吗?
我们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老人家哭了,我的眼眶湿了。原来,搬家的时候,她也丢失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们手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都有很多高兴快乐的事告诉对方。让我最开心的是胡妈妈再婚了,有老伴了。今年已83岁的她更精神、更乐观。
这一次,她和老伴第一次同意留下来一起吃饭,我好开心,终于找回了失散了的胡妈妈。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法院执行法官吐尔逊·木沙)
延伸阅读
吐尔逊·木沙办理案件的当事人和解执结
“温柔执行”回来的温柔
法官吐尔逊和申请人胡曼英的这份母子情义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胡曼英的执行案子是吐尔逊当年接手的一个积案。
胡老太的丈夫住进被执行人吴老太开办的老年公寓。因为不慎,老爷子腿部被烫伤。因此产生了官司,法院判吴老太给老爷子赔付13万元。
因老年公寓处在举步维艰的状态,无钱可赔。胡老太便申请执行。可是尚未执行,老爷子却去世了。胡老太就天天追到法院找承办人吐尔逊。
吐尔逊调查后也犯难了,一边是为做善事艰难维持老年公寓的吴老太;一边是没有收入,等着这笔钱养老的孤独胡老太。
用什么办法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吐尔逊发现,胡老太每次来都不停地唠叨,只要专心听,胡老太的气就能消一半。交谈中他揣摩到,胡老太一个人很孤独,身边没有愿听她唠叨的人。于是,他温和地对胡老太说:“您就把我当儿子,有什么就对我说,我听。”看着吐尔逊一双真诚的眼睛,胡老太眼圈红了:“孩子,有你这句话,就是一分钱都要不到,我也知足了。因为我多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子,多少钱都买不来!”
之后,胡老太不再天天来找吐尔逊了,就是来了,话题反而不再是要钱的事。吐尔逊反倒要时时打电话给胡老太,说说催款的情况。往往是一声“阿姨,我想你了”,胡老太就周身暖意融融。如此来往,他们有了像母子一般的情义。
令吐尔逊记忆最深的是,当胡老太听说吐尔逊的父亲病逝的消息,专门赶来看望吐尔逊。一见面,胡老太就像母亲安慰孩子那样,紧紧地拥抱吐尔逊,静静地没有说一句话。
吐尔逊对老人无言的关爱心存感激。他在网上专门用心地为胡老太选购了一件羽绒服。胡老太爱不释手,不舍得穿,说看着就暖和了。
安顿好了胡老太,吐尔逊又去做吴老太的思想工作。在他一次次的劝说下,吴老太和胡老太达成了和解,签订了还款计划。6个月后,吴老太总算东拼西凑地把赔偿款全部还完了。吴老太说起吐尔逊,也伸出大拇指。(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