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西藏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两周年:乘风破浪正当时

2018-05-24 20:01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图为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全区首批员额法官入额考试巡考。

图为自治区高院党组高度重视,定期研究司改工作,确保有序推进。

  4月15日上午,在自治区高法四楼的考场里,来自全区各级法院的210名法官助理正在紧张答题,法学理论、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这些在平常办案中并不陌生的案例分析,此刻容不得他们有丝毫大意。因为只有通过了此次入额法官考试,他们才具备审案、判案的资格,才能奋战在审判第一线。

  入额法官考试,这只是我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冰山一角。

  2016年年初,全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着手准备,把切入点放在了那些“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上。

  当年8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12月,改革工作全面推开。

  这样雷厉风行的速度,也恰好说明了法院系统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急迫性、必要性。

  短短两年时间,改革的成效已经凸显:全区法院审判资源实质性优化,审判质效突破性提升,2017年全区法院法官人数减少345名,法官年人均办案数增长82.5%,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明显上升……

  两年的司法改革,正用一组组数据彰显着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体现着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人——

  建立起“有进有出”、有审判团队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办案还要有资格,这让很多审判了多年案件的法官有些费解,也有些不以为然。然而,2017年全区首批法官入额考试的举行,让法官们真正有了紧迫感:通不过考试,就无法入额当法官、就没有资格审判案件。

  人员分类管理是一场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真正自我革命,意味着对法院工作人员的再选拔、再优化。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人员分类管理要求,也出台了《关于全区法院人员分类定岗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定,对三级法院法官、司法辅助、司法行政三类人员的比例明确要求,即按照31%、34%、39%,45%、46%、46%和24%、20%、15%的比例核定。对员额动态管理、法官交流退出、法官助理职责、书记员招录等每一具体事项都作了细致规范,各级法院结合实际,合理配置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建了新型审判团队,人员分类管理给法院工作带来了活力。

  那曲两级法院从全员149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2名员额法官,168名司法辅助人员,组建审判团队41个。与改革前相比,法官人数减少18%,人均办案却同比上升30%。

  拉萨法院运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建立员额法官退出机制,实现对法官员额的动态调控。

  堆龙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具有审判资格但未入额的法官不再办理案件,确保了80%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审判一线。

  截至目前,区高院已试点招录15名聘用制书记员,全区已建立192个审判团队,有21人退出员额法官,“有进有出”、有审判团队的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已全面建成。

  责——

  实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

  4月中旬的一天,随着法槌的庄严一敲,米玛开始了他的一起公开案件审理,对这起工程纠纷案,米玛严格掌控庭审的每一个细节,查明案件事实,其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和娴熟的庭审知识,着实给在场的干警上了一堂精彩的庭审课。

  作为曲水县法院院长,米玛也坦言,在2016年听到庭院长带头审案的时候,他心里是激动也是忐忑得。激动在于庭院长办案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带头办案不仅能强化案件的权威性,更能对年轻法官起到“传、帮、带”作用;忐忑在于,“久居高位”后重回审案第一线,还能不能得心应手?又能否给年轻法官树立榜样?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忐忑,米玛在2017年审理了他当院长后的第一个案件,到如今他已经娴熟自如。

  我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入额法官必须办案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全区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的意见(试行)》,强调院庭长回归审判岗位的责任担当,明确院庭长办案数量指标,突出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以及对统一法律适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桑珠孜区法院2017年受理的753件各类案件中,院庭长平均办案数达30余件。2018年初至今受理的338件各类案件中,院庭长办理重大案件数也达到了42件。

  乃东区法院更是规定院领导办案量要达到法官平均办案量的40%,提高院庭长独立承办和参与审理的案件数量,与普通法官办案量执行同一标准。目前该院党组成员实际参与办案占全院员额法官办案数的50%以上,庭长办案数更是达到了团队人均办案数的1.5倍。

  数字也许是最好的说明:2017年我区法院院庭长办案量比改革前增长38.7%,所有院领导均编入审判团队,院庭长带头办案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诉——

  构建以“多元化”为目标的纠纷解决机制

  4月16日,山南市法律援助中心驻人民法院工作站在山南市中院挂牌成立,标志着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在我区的正式启动。

  一周后,拉萨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彻底改变了传统“坐等群众上门”式的援助工作模式,真正把“法律援助以最直接的方式送到群众面前”。

  这一系列的举措,恰好与法院诉讼改革中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契合。这也是继中心法庭、诉调对接中心之后的又一新探索。有了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不仅能把援助送到老百姓身边,也能在案前、案中起到调解的作用,促进构建调解、仲裁、诉讼等共建共治共享多元解纷格局。

  随着群众对司法需求的急剧增加,法院在立足审判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纠纷的协调和解决上,且还得翻出些“新花样”。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我区也确定了拉萨中院、日喀则桑珠孜区法院两个全国改革示范法院。

  桑珠孜区法院结合乡约民俗,探索家事审判机制,利用圆桌法庭缓解对立情绪,建立家事温馨诉讼环境,修复亲情关系。建立案件判后答疑制度,将适用的法律条款附后进行法律宣传,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在这些新型纠纷解决机制的帮助下,桑珠孜区法院各类家事案件调解率达84.62%。

  不管是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成立诉调对接窗口或办公室,还是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律所对接引入调解力量……无一例外都是在努力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有机衔接。

  4月11日上午11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正在进行网络直播,这是我区米林县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案件,同时也是米林县法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网络直播的第5起案件,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

  事实上,自2016年10月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实行庭审直播,打破了我区庭审直播“零”的突破后,庭审网络直播已成为我区法院庭审工作的一个新变化。打开中国庭审公开网可以看到,我区法院庭审网络直播已近百起,拉萨、昌都两市两级法院已实现庭审直播全覆盖。

  不仅庭审网络直播,还有办案数字化、审判管理网络化,作为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一环,以现代信息为基础的智慧法院已经成为了我区各级法院建设重点,这些信息化手段已成为我区当前部分法院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当前我区推进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基础的智慧法院建设的要求。

  昌都市县两级法院所有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案件办理在数字法院同步进行,开庭审理在科技法庭同步录音录像,案件随案同步制作成电子卷宗,审判活动的全过程以信息化手段全程留痕。

  乃东区法院专门定制了裁判文书封面,在裁判文书上印制二维码,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详细了解诉讼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查询案件进展情况以及观看庭审直播等。

  拉萨中院率先在全区法院启用干警业绩档案系统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对风险点进行有效预防和监督,院领导和审管办应用审判决策支持系统,及时掌握审判数据和运行动态。

  庭审网络直播、大数据跟踪案件、司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领域的深度应用……这些都将成为我区智慧法院建设和法院未来发展的方向。

  谨慎消费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各类儿童商品和服务成为消费热点。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在选购儿童商品和接受服务时,要理性消费、安全消费。

如何才能活到100岁?这群人示范“长寿秘诀”!

正是为了人民,他们才有了这样另类的“长寿秘诀”!

直击!原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再 ...

2018年5月3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将公开开庭宣判原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再审案。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权力?鸿茅药酒“违法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暖心!法官接棘手积案 “温柔执行”换来一份母...

法官吐尔逊和申请人胡曼英的这份母子情义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